-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议教师的亲和力
其他论文之浅议教师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它是促成双方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想,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亲和力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与被教育者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及信赖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有了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或者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越“亲近”学生,学生也会越“回敬”老师。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对于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无私的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关爱优秀学生,更要关爱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我们要坚信暂时落后的学生是渴望进步的,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在课堂上,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情感、启迪智慧、塑造心灵。 二、会心的笑。与很多行业所提倡的“微笑服务”一样,在教育中没有微笑就没有亲和力。微笑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现教师的友好态度,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反之,若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冷面孔,自然不会具有亲和力,只会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若教师在课堂上能面带微笑上课,就能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得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的沟通是快乐而积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一个好的心情,带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 三、宽容的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容忍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在突发事件面前,不能因感情冲动失去常态,而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境,有分寸、有节制、有办法地处理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老师的发火和指责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取心和荣誉感,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 在理解和体谅学生时,要容人之“过”,只要学生的错误不违反大的原则,不给学习和做人造成很大影响,就应给予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容人之“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和差异的个性,并能给予一定的肯定;还要容人之“弱” ,对待学生的弱点或缺点,应用含蓄的语言给予提醒,用委婉的语言促其自省,切忌讽刺挖苦,到处宣扬。 当然,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在教学环节的细微处,注意一些技巧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亲和力。比如,课间和学生闲聊;路上相遇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有机会时就直呼其名等。这些似乎与教育没有关系,但它们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而大大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总之,教师的亲和力是沟通师生关系间的“润滑剂”,是促进学校教育的“试金石”,它需要教师个体努力、群体铸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地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合作,去发现学生中闪烁的点滴思想的火花,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加以充分地肯定。作为教育工作最前线的教师,只有形成对学生强烈的亲和力,才能适应当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