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如何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历史课文为例浅谈之
历史论文之如何围绕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历史课文为例浅谈之 刘 能 一、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 “怎么教”是以明确“教什么”为前提的,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 如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例;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表现和作用);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秦朝“兵马俑” 等历史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秦代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 当前历史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尚存在下列问题: 1.受“大纲时代”教学惯性的影响,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脱离“课标”,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还没有真正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穿新鞋走老路的还较为普遍。 2.面对课标那寥寥数语,有很多教师不知教学如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突出认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的地位,即使有,各种目标大多也未呈整合态。很少有教师能对每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作称职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多是干干巴巴的几条,表述雷同,不见深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不少教师没有认真关注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诸如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理解水平的,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应用水平的,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 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过高,导致教学难度过大,背离了课标要求,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课本),而是用教材(课本)”,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非唯一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对于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 教材被誉为教材群之“母港”,是教材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教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特别难处理,第一,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日本侵华的罪行太多了,应如何向学生介绍呢?我们的处理原则是面的展开、点的聚焦。在教学中先是依据教材概述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 ①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酷的暴行。 ②疯狂的经济掠夺。 ③推行奴化教育。 ④扶植傀儡政权奴役中国人民。然后选择几个点去展开。如野蛮的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野蛮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对解放区军民的残酷扫荡等。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其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结合人教版教材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有老师设计了如下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体现对学生学史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考查。 问题一漫画“冷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作能力等。情景设置 基本素材包括:三个人、一个喊话筒、一支消防水枪、一把雨伞。 基本要求 (1)必须要在画面中显示出与“冷战”相关的主要内容: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2)情景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出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对峙状况。 (3)人物的描述或设计要明确的体现出个性特征,让人一目了然。 (4)可以根据需要自主添加素材,但情景设置中提供的素材必须要使用。 (5)建议自由组合成3至5人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创作。 (6)作业形式可以是详细、准确的文字描述,也可以绘制成一幅漫画(建议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同学可尝试) 作业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专题学习档案。 问题二 模拟会场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9) 材料二 我们有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相互依靠、共同利益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而不问其经济和政治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且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要的会议发言稿,包括中心议题,议题的具体内涵及其成因,会议的意义。 问题三 我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基本要求 (1)内容可以从一个欧洲人的梦想、一个日本人的梦想、一个俄罗斯人的梦想、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一个非洲人的梦想中任选一个。 (2)站在自己扮演角色的立场发表个人见解,不必受到传统观点的约束。 (3)形式:一篇不超过5分钟的短小精悍的演说辞。 提示角度 欧洲人的梦想可以是对欧洲一体化问题的支持,也可以是反对;日本人的梦想可以是对美国说“不” ,也可以是对过去罪行的认识和道歉,还可以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军国主义的赞扬;俄罗斯人的梦想可以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可以是对民族冲突、恐怖灾难的忧虑;中国人的梦想可以是民族振兴的自尊和自豪感;非洲人的梦想可以是对贫困、疾病、干旱、落后和战争的悲痛和控诉,也可以是对民族和国家富强的期盼。 评价方法 (1)评估结果记入专题学习档案。 (2)挑选比较优秀的演说辞,由学生在课前即兴演讲。另外,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教师一直找不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是强调教师借助于新教材丰富的历史图片来进行尝试,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古代文物的精湛工艺、书画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无法准确传递只有感官才能欣赏到的美。因此在讲述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时教师都会自觉地让学生通过历史图片去联想、去体悟、去感受那艺术的美。当我们看到学生被那一件件艺术作品深深吸引,惊叹不已,并因此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时,我想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 教材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它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人民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可设计为两套方案是: 方案一 完全依据教材的教学方案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2.秦朝疆域的扩大 (1)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攻占阴山地区等军事要地,修筑长城。 (2)南方:征岭南、开灵渠。 (3)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道路,任官吏。 3.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1.关于郡县与分封的争议 2.郡县等基层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3.郡县制设置的意义 三、秦汉王朝的官僚机构 1.“皇帝”的由来 2.三公九卿 3.“朝议” 四、挟书律 1.焚书坑儒 2.“挟书律” 方案二依据课标和教材创新的提高方案 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权的至高无上 (1)皇帝的由来 (2)皇权的至高无上 (3)皇帝制度的影响 2.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 (1)“三公”和“九卿”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影响 3.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1)郡县设置的历史溯源 (2)秦朝广置郡县 (3)郡县在历史上的演变 ( (4)郡县制度的历史影响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和认识 二、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奠定“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2.政治制度建设影响后世。 郡县制度的建立 文物法度的统一 驰道御道的开辟 兵器险阻的消除 传统思想的控制 万里长城的修筑南北边疆的开拓 3.民族融合加速,形成中华多元一体格局。 三、课程内容教学化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 课程内容的教学化是教学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教学设计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实际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教材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课堂、黑板;同时让学生搬进笔记,搬进作业,标准答案搬进考卷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内容教学化设计应是一种学案式设计,教师应注意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教学化设计,应有学生“预习” 方案的设计,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应有教师讲解重点的设计,教师的讲解应把握好“四个三”,一是“三度”(深度、广度、密度),二是“三性”(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三是“三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科),四是“三易”(易混、易错、易忽视)。学生训练试题的设计,这些试题应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培养。(例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