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6篇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6篇 【篇一】 5月2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顺利闭幕。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建设性的、植根中国社会土壤的人民民主。 形势诡谲,坚定党的领导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狠抓党的建设,全力保障民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乡村振兴,保障养老统筹、健全医保制度、重视全民教育、解决脱贫摘帽。桩桩件件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都逐一落地生根,发展速度势如破竹。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国际发华言论偶有发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诡云谲,阴晴不定,面对反华分裂势力,我们绝不容忍;面对和善友好的国家,我们包容并蓄,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外交困,凝聚民族向心力。 2020年是起承转结的关键性的一年,我们既要面对国际的压力,还要解决国内棘手的疫情问题。纵然心力交瘁,但要想顺利地向“十四五规划”迈进,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如期完成各项任务。人民政协越是在关键时刻愈要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凝聚民心,团结各族人民,汇集各路声音,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为民计民生建言献策。 风云际会,把握发展好时机。 2020年是具有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我们始终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想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必经一番寒彻骨。我们历经疫情之劫难,迎面脱贫之挑战,外拒反华之势力,内增中华之国力,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入党初心,厚植为民情怀,准确把握发展局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2020年全国两会会期缩短,采用网络视频等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活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当下,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及脱贫攻坚等采取的很多举措,都与青年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传递了关注青年群体的声音。 两会期间传递出了,在做好稳就业保民生的方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田村作为贫困村,适应新形势,继续加大创新力度,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创新队伍建设上,注重青年党员的发展,着力抓好党员队伍“源头活水”,确保在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回乡的优秀农村青年倾斜。 在发挥好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方面,面对各项工作任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年党员先行,带动群团参与,做好氛围营造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群活动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村部的作用,成为服务广大群众的主阵地、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课堂,充分调动青年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基层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让更多的本土大学生返乡,回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篇三】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不一般。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导致开会时间延迟两个多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会首次因公共卫生事件而延期。如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充满着“变”和“不变”。变的是时间推迟、会期缩短、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发生若干变化,既是顺势而为的有力举措,更是抗击疫情的有效之举。不变的是通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初心,不变的是民众的期待。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主题,梦想与智慧的激荡,国计与民生的期待,都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目光,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弦。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受疫情冲击,我们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多了难度,但党中央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老百姓所呼的所盼的,正是代表委员所应的所想的。在今年两会上,老百姓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受到了热烈讨论。“六稳”“六保”具有较高热度,如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也被代表委员热议。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毫无疑问,脱贫攻坚是今年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体国人最关心的大事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不啃掉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此,这次两会为更好地凝心聚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更澎湃的心力。 【篇四】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突如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必须打赢这两场战役,而驻村干部是这两场战役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增强驻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驻村干部“钉”在基层一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才能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不误、两推进”。 签到+打卡“钉”住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通过使用钉钉软件按时进行签到、签退,将驻村干部日常考勤情况与考核、补助挂钩,县委组织部通过“钉钉”软件,通过打卡+签到情况,对驻村干部进行督查,确保真正吃住在村,并结合“钉钉”打卡+签到册来核对发放驻村补贴。彻底打消了部分驻村干部的侥幸心理,确保驻村干部真正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要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精准“钉”出高效率。各级管理员通过“钉钉”软件,可以实时查阅驻村干部工作状态、精准把握每名驻村干部坐标地图分布、驻村外勤工作等情况,能够精准的将工作任务调度起来,驻村干部遇到难题,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上传,第一时间反馈情况,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帮扶动起来,实起来,提高帮扶实效性,有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监督“钉”出新作风。按照“钉钉”管理制度,驻村干部每天都要写日志,将日常走访入户过程中,上传帮扶图片和文字,自己预计做什么、实际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都详细记录,提升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工作统筹能力;管理员能通过“钉钉”定期督查工作落实情况,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做到思想下沉,用心走基层,确保工作安排都得到有效实施。““钉钉”平台使用后,增加了在不同空间工作的同志“透明度”,驻村干部“慵懒散”问题明显减少,有效解决人员不到岗以及人到心不到的问题。形成了互相监督、透明办公的良好氛围。 【篇五】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民法典草案鲜明体现着新时代特点,折射着新时代风貌。比如,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价值归属,这次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草案中的一些具体内容,比如规定自然人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这些规定直面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权利面临的现实挑战,表达了新时代中国民法典对人格权保护的鲜明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饱含着14亿中国人民意愿、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粹、凝聚着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民法典,不仅将为全体人民干事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还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界碑。 【篇六】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凝聚14亿人民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