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有效教学设计》读书报告-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设计》读书报告 - 读书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 gary r.morrison ,steven m.ross ,jerrold e.kemp 写的 《有效教学设计》(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对教学设 计又有了一些重新的认识。 这本书与我们以往看到的那些教学设计的 书籍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借鉴了企业管理和企业培训的先进理念,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了教学目标的归类、 教学内容排序、教学策略选择方面。通过阅读此书,不仅了解了教学 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法,更加了解了教学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下面谈一下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疑惑。 首先,对国外有关“教学设计”的几种称谓有一些认识,国外 认为“教学系统”,“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学习 系统设计”,“基于能力的教学”,“标准参照的教学”,“绩效技 术”等都可以表达“教学设计”这个概念。 其实国内的一些专家也常 常把“教学设计”等同于“教学系统设计”, 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 区别的,近些年来的一些理论纷争也涉及过这个概念(如李康的《教 学设计课程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另外就是对“绩效技术”和“教学 设计”的理解, 可能最好的认识就是两者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教学 设计”侧重于教育方面而“绩效技术”则侧重于企业培训方面。 原本 教育技术学就是从国外传播到中国的, 在翻译一些着作的过程中难免 会产生一些偏差,所以在今后的阅读中还是应该多多的阅读英文原 着,这样可以对一些概念名词的解释有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提出的框架是在肯普模式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企业 培训的先进理念提出的, 将教学设计大体分成了 9 个模块, 另外还有 始终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评价,修正,规划,实施,项目管理等。值 得一提的是本书对需求分析和目标分析的描述, 这是我们再阅读一些 只针对教育的教学设计书籍中所了解不到的。 这里所描述的需求分析 与软件开发前期所做的需求分析十分的类似, 所以我觉得教学设计本 身就是教学开发的过程, 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而已。 需求分析和目 标分析也是有所不同的, 需求分析是从大量的资源中获得各种各样的 数据,花费时间长,关注范围比较广;而目标分析花费的时间少,关 注的范围有限,它从人们提出问题开始,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案,适合 在少数人中进行, 设计人员可以依靠这些少数人提供的准确信息, 具 体选择哪一个方法取决于多方面,包括成本,时间,和从参与者那里 获得信息的准确性等, 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去开发一个项目之前, 我们 必须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这样我们对整个开发的过 程会产生一个总体的认识。 第三,近日在翻阅一些期刊杂志时,常常发现教育技术学的一 些理论来源与传播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罗杰斯对传播(扩散) 过程(创新,沟通,时间,社会关系)的描述,这本书中有关项目的 实施过程也借鉴了这一理论, 创新就是对于正在考虑使用的组织、 经 历、员工、教师或者学生而言的某种新东西,也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应该学会也创新,把视野放宽,吸纳更多的东西,这样才有助 于我们创新; 沟通是传播理论的核心, 我们必须将创新的信息传递给 潜在的用户, 以便让他们决定是否使用这些信息; 所谓时间就是用户 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决定采纳不同的创新方法, 做到恰到好处; 社会关 系网描述的是我们目标群体成员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 理解这四个 方面的角色, 可以帮助我们为销售产品制定更好的计划, 在计划实施 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一些策略(如 cler 模式或者创新传播的外 在理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是无限的,特别对我们教育技术 学而言,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做到博览群书。 第四,前面已经提到,本书紧密的结合了企业培训的思想,所 以在最后几章里, 从开发的成本, 设计人员的角色以及项目管理和计 划实施都给予了详细的说明。 我们看到整个设计开发的过程是及其的 复杂,它涉及到人员之间的配合,成本及预算的分析,另外还涉及相 关的法律问题, 这让我们看到在每个项目的开发中, 团队的合作是多 么的重要。 以上几点就是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总体来讲,在 描述整个的设计元素方面这本书同加涅的 《教学设计》 还是有一些相 似之处, 但因为结合了企业培训的思想, 科学系统地介绍了教学设计 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这本书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其实仅仅阅 读这些方面的理论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 到最后我们所得 到的只能是一个理论的空壳。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 预先的去了解 一些相关的理论, 然后结合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再回过头来温习一 下这些理论, 让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产生对理论认识的一种升 华,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吧。所以,尽管我们看懂 了这本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去设计,如何去开发, 我们有的也只能是了解了大体的框架,知道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东西, 在今后应该多多的把握实践的机会,将理论于实践结合起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