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关于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初步设想——用“写生入门”教学导入“写生基础”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关于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初步设想——用“写生入门”教学导入“写生基础”教学

美术论文之关于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初步设想——用“写生入门”教学导入“写生基础”教学 ‎ 关于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初步设想——用“写生入门”教学导入“写生基础”教学    “儿童画”发展到视觉写实表现阶段以后,进入心理学称之为“压抑阶段”的时候,“儿童画”的画童会面临困惑:不再满足于在画面上随意表现的视觉空间和稚拙的形象造型,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过去有人把儿童表现欲望的迅速下滑归咎于“遗觉才能”的消失。现在看来用生理学关于左、右脑功能的新理论来解释——右脑的活动开始受左脑的“干预”——更符合教育的规律。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暂时回避对空间认知尚不能理解的难点,设计采用“描空”教学、“移写”教学和眼——脑——手的“信息传导”的教学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在“以自然为师”的观察——思考——发现的作业实践中,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不要太多的时间,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现欲望与表现能力就会升华。    “描空”教学,是直接以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假定的“画面”,对空描画,训练学生眼睛看和支配手的描画运动。“移写”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描空协调眼、脑、手的活动方法,把空间“画面”往画纸上“移写”。进行眼——脑——手的“信息传递”的心理训练的方法是;要求眼睛盯住写生实物,让“信息”从眼睛通过大脑支配手“反馈”‎ 在画面上。这是引导学生回避对空间认知的难点,领会“写生”作画要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话动中不但会体验到简易的反馈作画方法的快乐感觉,也会在自己的作业中惊喜地发现神奇的艺术魅力。写生入门教学的学生作业,实际上就是“速写”。儿童画速写,心理上还有“遗觉表象才能”的优势,所以儿童画速写不但没有难度,还会非常生动。经过上述教学训练,写生入门教学就可以插入几个认知平行透视的作业,用“描空”和“移写”的教学训练方法把平行透视图形“反馈”在画面上,引导学生发现平行透视的规律性。这样写生入门教学就会帮助儿童平稳度过“表现”的“危机”阶段,提高了视觉写实表现的能力,初识透视空间,进入写生画和忆想画的基础教学。   ——写生教学要从速写向慢写发展,引导观察、思考与发现 ;    与成人化的专业教学不同,中小学的“写生教学”,应该是从“速写”向“慢写”逐步发展,这是由于儿童的“注意”的心理品质是由不稳定——‎ 逐步稳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写生基础教学在学生有稳定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之后才可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观察写生教学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思考,思考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比较思考的目标就是发现。鉴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形状、空间、左右前后和远近距离等不同位置的形体、明暗、色彩的变化关系。把主观的视觉印象与客观的实物形象进行反复地比较,把画在画面上的图象或制作的工艺造型与模仿的对象进行反复的比较。在反复比较中摆脱主观的、片面的成见,就会纠正错觉提高观察认识的能力。好多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如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等基础理论知识,都可能在比较思考中发现。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与点播下,让学生在写生作业的实践中,,沿着前人发现理论知识的途径,自己观察、思考和发现。这样,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就会变成“智慧”。   ——美术理论教学要充分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发展智能;    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法都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视觉直观可以认知的规律性知识。它们一方面能够直接看到,另方面又经常受主、客观的影响不断地变幻。所以美术的所有知识都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和“知识的模糊性”的特点。针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这一特点,写生模仿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进行观察认知与模仿表现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作用之外,还更要在观察写生作业的过程中引导求异思考,探索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    ——中国画、图案、纸工和泥工等其它画种和工艺的教学, 同样也都应该按着创造性的教学途径发展:    中国画教学开始从随意性的笔墨游戏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泼墨和晕染的艺术效果,逐渐熟悉笔、墨、纸等工具的性能,由随意写主观的印象——识记写视觉的形象——‎ 尝试以形传神的写意表现。基础教学后期适当进行研究性的临摹,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图案教学可以通过撕纸、剪花、拼贴等随意制作装饰性花纹。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逐步由写生往美化变形设计升级。    纸工教学从游戏制作开始,先做多数学生会做的叠纸,然后引导学生参照折叠的方法创作“图形语言”,通过创作图形语言领会识图之后,再识图制作搞竞赛游戏。折纸、构成都要尽量上成创造性的制作课。    泥工教学在随意制作小动物的游戏中学习捏、接、团、揉的技术,向创作雕塑引导。    欣赏教学在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欣赏课堂作业,高年级以后再结合作业和专题欣赏中外名家的杰作。    2、各学科教学的配合    美术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互相联系、互相迁移的作用。美术教学进行美育和促进智育的发展,需要与各学科教学配合。学前幼儿美术教学与说、唱、看、识和舞蹈、游戏等教学的整体关系比较明显,中、小学各科教学虽然逐渐分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实验发现,孩子们在写作时,通常都要靠说话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孩子,初学写作的时候都需要从绘画开始。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美术和语文教学要尽量配合。其它的学科教学应用形象教学,引导形象思维,也应尽量配合。“包豪斯”进行艺术与工业技术结合的教学实践,说明中小学的美术基础教学和美术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各学科的配合,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美术教学只有与文、理各科教学配合,才能培养出具有艺术创作素质和科学创造头脑的人材;    “随意画”教学尽量用汉语拼音作课题,引导学生随意制作有课题要求的自由画,一方面小学生可以接受汉语拼音的音、形的启发,另方面也能起到巩固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识字教学之后组词造句更可随意配合。    ‎ ‎“忆想画”教学与语文的写作教学配合,写日记、写短文,写画题、写画意、写思想、写故事情节等,顺应儿童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需要,丰富形象思维的形式内容,引导学生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画什么,在儿童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头。        “中国画”‎ 教学结合中国诗画的传统习惯,与诗词配合抒发感情,更能体现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的情趣。    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学科,两种艺术语言在心理时空中有互相渗透,互相交流的作用。运用音乐语言启发联想、感染情绪、幻想意境,在音乐中寻求画意的教学方法,适合于美术教学的各个阶段。    写生教学各阶段中,比较观察与比例概念的形成,度量认识与包含量概念的形成,认识明暗与分析色彩促进对物理光学和几何型体结构的理解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写生观察直接训练观察认识的能力,是认知一切科学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写生教学进行科学的观察认知能力的训练,也要与其它各学科教学积极的配合。    3、学生作业的考核    艺术是居于一切方法之上的,用形象反映比现实事物更具有典型性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儿童美术也具有艺术的这个特色。常规的考评儿童美术作品的方法,过分地偏重了所谓的思想性和技术性,单纯评技术分或者用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去品评儿童画的抽象语言和形式内容,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儿童美术的发展,必须注意保护儿童美术表现的兴趣和欲望,选择有利于激发儿童艺术创造才能发展的考核方法。针对模仿性和创造性不同性质的作业要求,应该有不同的评价办法。    自由画、点画、随意画、记忆和想象等创造性作业,艺术性强,采用评鼓励分的方法,能够起到鼓舞儿童创作表现的教育作用。对于因为心理障碍表现受到束缚的学生,更应该关心爱护。当他们突破思想束缚,敢于涂抹的时候,获得和同学们一样的“鼓励分”‎ ‎,就会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速写和识图制作等作业,为了敦促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形象的动势和积极操作的灵性,用排名次的方法评竞赛分,会激励学生比赛训练竞争求胜的热情。    定位的记忆画和写生的模仿作业,科学性强。对构图、比例、结构、空间、透视、明暗和色彩变化等,为反映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与写实能力的真实水平,依各阶段教学要求,以客观为依据,按科学的方法评及格分,引导学生以自然为师追求表现客观真实的物象。    4、课外小组的组织活动    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方面是课堂临摹教学,课外写生活动,大锅和小灶各开中西餐;表现在学生作业的作品上,课堂上画不出具有儿童美术创造性特点的艺术产品,参加展览交流的儿童美术作品,仅仅依靠课外小组在老师的授意下制作。由于客观上存在课外活动能得到褒奖的诱惑,于是出现了忽视课堂教学,只抓少数几个美术尖子的现象。尤其严重的是为了应付展览比赛,教师插手制造儿童画赝品,背离了美育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需要社会上对儿童画真伪的鉴别和褒奖采取慎重的态度。    把儿童画纳入课堂教学以后,儿童创作的作品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补充。优秀的儿童画,并不一定仅仅出自少数美术“尖子”之手,儿童画的创作受情绪支配和潜意识的影响,生动感人的画面经常是偶然和意外地创造出来的,所以培养和指导儿童画创作不要把希望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小学生的兴趣还不稳定,过早的专业定向,会影响儿童潜在才能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小学课外小组的成员如果不定编,灵活地根据学生个人的要求,可能吸引更多的画童。中学的课外活动也应该有创造性的活动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除了上述补充教学的作用之外,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还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课题和技术教学,可以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先行摸底实验,或通过课外小组传、帮、带的方法引进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的儿童画,通过课外小组制作准备,也是很好的办法。   六、对改革美术教材的设想    美术教材的改革,首先要改革美术教材的临摹功能。美术教材不是学生临摹的样本,小学各年级可以取消学生手中的教材。美术教材还要有灵活的空间,尤其儿童画教学,要给教师和学生更多发挥创造的自由。但是美术教学改革必须注意“自由化”的倾向,任何没有心理训练内容、没有进行认知与表现训练活动的游戏课,都是不可取的。美术教材设计要珍惜儿童画发展有限的黄金期限,充分发挥“儿童画”‎ 对模仿与创造的启蒙教育功能。    美术教材在不同年龄阶段,在儿童画表现、写实模仿表现、忆想创造表现和心理发展等各方面,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美术教学改革是个艰巨的工程,随着改革美术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学前儿童画的发展,美术教材还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后记:    1、1980年9月在大连实验小学,翌年又在大连师范附小先后开展了上述教学改革实验。    2、1985年9 月在中山路小学重开实验。1987年12月,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调查、研究与实验]第19号,全文刊出“关于改革美术启蒙教学和基础教学的初步设想”。    3、2001年12月看到全国“教审”通过的“美术”第一册“标准实验教科书”,觉得有必要把上述设想作为“建议”提出。    4、相关论文:    《选择最佳教学途径》——鲁迅美术学院《美苑》1984,5  《美术教学不宜从临摹入手》——鲁迅美术学院《美苑》1985,3  《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和美术教学的改革》——《美术教育》1986,2  《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美术教育》1988,2  《警惕“简笔画读物”对美术教学改革的干扰》——《中国美术教育》1990,6  《一堂体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美术课》——《大连教育》1987,6  《用“点画”和“随意画”引导儿童画进入美术课堂》——《大连教育》1991,2  《通过发展表象加工知识的途径进行忆想画教学》——《大连教育》1991,3  《采用心理训练方法引导写生入门》——《大连教育》1991,4    5、从小学一年级——‎ 五年级有幸存留的部分实验作业百余幅,从人物造型逐步生动活泼、色彩趋于感觉印象、空间接近三维透视的发展可以看出儿童画与美术教学的顺利发展、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学生的写实能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    这些作业是在听课指导时拍下的,其中有一幅点画,其余是随意画、记忆画、想象画和写生与速写,中国画部分丢失。作业排序个别不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