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学习工具撬动语文课堂变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学习工具撬动语文课堂变革

语文论文之学习工具撬动语文课堂变革 ‎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朱丽玲 ‎  不同于数学、科学等学科长期使用学具的传统,语文课堂上学具使用少之又少,工具与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隐秘且不易察觉。谈及语文课堂的工具,就是识字的字卡、感知文本时的表格、文中涉及到的知识背景的演示等等。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利用学习工具,其价值体现在哪里?‎ ‎  学习工具撬动学生思维发展 ‎  广义的学习工具就是为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学具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我们提出看得见的学习工具,既是强调学习工具的物化特征,与教学方式、教学媒介等等区分开来,同时又是对窄化的学具概念的拓展——学习工具不仅指操作用具,更包含思维工具。‎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语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新课标中,也将发展思维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  语文课堂应该有侧重情感精神的荡气回肠,也应该有侧重思维发展的静悄悄的思考。‎ ‎  以看得见的工具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清华附小课堂改革探索的最新方向。下面,笔者就以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的《远行靠什么》一课为例,讲述学习工具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  如何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文章完整的认识?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的《远行靠什么》一课中,我使用了流程图,将课文梳理成为一张图表,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结构,让思维外显化。在它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每种交通工具的坐标,并建立起前后时间阶段的联系,建构起交通工具发展历史的完整概念。以此为基点,整体感知科学的进步,最终体会人类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精神。流程图这一操作化的工具,不仅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更重要的是在实操中亲历一篇课文如何提取信息,不断拼接而成为一个结构。这样精炼实用、清晰实效的工具思维也将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他们思考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面对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时,我们也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因此,在《远行靠什么》一课最后的延学环节,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创作未来人类的交通工具时,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脚手架——交通工具分类图。通过这个小工具,让他们的想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行一步。‎ ‎  学习工具有活跃课堂的独特作用 ‎  学习用具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要从黑板教学走向实践世界,在语文学科尤其困难。因为传统的讲读课,就是边讲边读,精讲精读,重在朗读、体悟、涵咏,对工具的需求较少。那么学习工具的使用,有什么功能是这些传统讲读课的手段无法达到的呢?‎ ‎  在执教《远行靠什么》一课中,认字识词的环节,有学生人手一份字卡,每个小组一份词卡等学具。在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为何仍旧需要制作过程繁琐的字卡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动手操作时,在以往单一的视觉通道上,加上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同参与记忆的过程,能加深对字词的记忆,得到巩固的效果。‎ ‎  学习用具还能营造课堂氛围。语文课有时会被诟病为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实也是反面在印证语文课堂的独特性。正是因为它的丰富性,使它成为一个场,氛围就是其中重要的因子。‎ ‎  在语文课堂上,出现频次最多的工具非音乐莫属。因为音乐在调动人的情绪、烘托课堂气氛上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这些作用使音乐与语文课一拍即合,成为最佳伴侣。音乐之外,例如板画、文章中情境再现等途径,都是通过工具达到营造氛围的效果。‎ ‎  使用学习工具要做好两个平衡 ‎  首先,要平衡学习工具与语文味的关系。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所以,语文味既指体味语言、训练言语的工具性,又有充溢情感、洋溢美感的人文性。缺少对文字揣摩以及人文性的语文,缺失情趣和情怀,语文课堂将是苍白无力的。‎ ‎  而工具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从客观来分析、理解、统整所面对的材料,一定程度上与情感驱动的语文课堂有分歧。任何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不可回避的弊端。例如,流程图等思维工具在梳理思维结构上有极大用处,但无法体悟文字间的细腻情感。字卡等操作工具,只能识记字形,无法理解字义,更难以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所以,工具在每堂课中的使用,都是在找寻平衡点。‎ ‎  以工具撬动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之时,也是不再反复拷问语文学科本质之时,更是在不断思索学生学习本质之时,对错与否就在于对这些观念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寻找平衡。‎ ‎  其次,要平衡学习工具与效率的关系。学习工具当前实际使用情况是:一方面已经设计出来的学具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广大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已经或正在构思许多有价值的学具,但还没能大量设计研制出来。于是,在大班额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工具的制作和准备过程耗时耗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工具的整理、演示、操作、回收等过程本身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  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学习工具,又如何让学习工具用得恰到好处?效率应当成为选择工具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工具在精不在多,需要用在教学重难点和思维卡点的突破上。工具使用需要操作化的细致思考,材料筛选、造型设计、呈现方式、使用步骤等等都需要明确的规定。如此,才能在课堂之中省时高效,发挥工具的最大效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