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脱离文本的教学不可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脱离文本的教学不可取

语文论文之脱离文本的教学不可取 ‎ ‎ 脱离文本的教学不可取连江附小    余章贞  《鸟的天堂》这节课的教学,显而易见,教师努力体现新理念,大胆的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我们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一切探究、合作、学习。整节课下来,都是以学生的自学、汇报为主旋律,学生在一起自由地读、说、演,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者无论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师放手,学生自由交流,课上出现了群言堂的现象,看起来是热热闹闹的。但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适用?是否切实、有效呢?静静地反思这节课,我们也看到这节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严重的是这节课在指导思想上有偏颇,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 ‎   一、阅读教学没有走进文本 ‎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亲密对话的过程。本节课上,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有超越文本的认识。然而,教者却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小组汇报:假如你是一只远方飞来的鸟儿,会选择这儿安家吗?整节课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的。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说这里山清水绿,空气清新,我会选择这里安家的,有的说这里有很多伙伴,有八哥、画眉……教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会选择谁做邻居呢?学生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我会选择八哥做邻居的,我会帮他拖地板、洗衣服、煮饭……试想,学生没有走进文本、触摸文本,没有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即使有,也只是这样脱离文本的、天马行空的。显然与原文的教学目标相离太远了。因此,像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脱离文本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纵然老师设计的问题再好,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  二、对语言的感悟、品读很不到位 ‎  语文教学本姓"语",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的。我们就要在语文课上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而五花八门的形式都应该为这个中心服务。一旦脱离了这个中心,就不像语文课了,至少不是一节好课。所以,课堂上,我们要让孩子尽情地读,大胆地说、快乐地写,淋漓尽致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特别像《鸟的天堂》这样的美文,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细细地品味、朗读、积累、内化。‎ ‎  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写得很美,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么优美的句子,可以这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借助媒体,展现榕树的翠绿、茂盛、充满生机。然后,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榕树。再回过来品读,读出榕树的富有生命力,读出其神,读出其韵。同样,对文中描写众鸟纷飞的景象,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品读。最后,说说假如你是一只画眉鸟,你最想做什么?或选择哪里安家?为什么?作为延伸的话题,引发学生结合课内外的知识,把学习引向深入。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感悟的基础上,才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才是真正体现课标所说的:珍视学生的多元理解、独特的感受。而且,鸟的天堂的动态描写中的"目不暇接",可以引导学生先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再联系课文,找一找文中是怎样具体写这个词的,还可以怎么理解?然后,结合录象的观看,说说自己看到了鸟儿纷飞的时,有什么感受?再用这个词造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中运用语言。‎ ‎  关于"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几次?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可在总结时让学生质疑、再讨论、汇报。‎ ‎  总之,语文可要上出语文味,要扎扎实实、确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是一节好课。而脱离文本的语文教学是不可取的,即使形式再新颖,再多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