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论文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长岭中学 方渔清 [内容提要] 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更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上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更有人说学语文没什么技巧,就是要较多地识记背诵。当然,这说的一点没错。一定要有识记背诵之功,才能学好语文。但这种说法太不全面,识记背诵,这只是学习语文最基础的、最低层的。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高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高效性 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觉、经验和领悟。小而言之,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就是要竭力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一句话,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进展、有收获,有提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审美、情感和思想、人文素养等等都获得了”成长“ ,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作为主课,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对考生的升学总成绩影响举足轻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由于高中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主要靠学生平时积累,试题灵活性、弹性较大,因而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相对其它学科较慢。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影响: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等等导致衍生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教育,但其语文基本功底差,根本谈不上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仅没有体现出工具性的特点,没有达到工具性的目的,没有培养出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并誓愿将坚守在语文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青年老师,我深深的感到:”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任重而道远。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必须正面高考制度是种客观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语文教学要从保证、提高有效性入手,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得语文课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受学生欢迎,吸引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并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提供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上课若随意,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造成了教学时间无情、无效流失,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 入胜。知识又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和其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种兴趣在每一节课又会得到不断的强化,会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浓厚的兴趣,这也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一定要精神饱满进入状态。教师上课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更能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在课前做好的心理准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这包括良好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思维。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我们常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恐怕说的就是这一点。一定要善于引导。引导的方法和效果是关键。引导宜粗不宜细,宜上位不宜下位。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 我觉得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细水长流的。是要有统筹的。建立大语文观是首要任务。于是,今年我对人教版必修一的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将四个阅读单元的顺序完全倒置过来了,即,一是新闻和报告文学,二是现当代散文,三是历史散文,四是新诗。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是由浅入深,第二是与四个单元的表达交流相匹配,第三是与必修二的先秦诗歌自然衔接。二、将读本《你的微笑》与课本进行相对应地阅读与练笔。 如此设计整个模块,就是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个有系列的系统的、有序的完整的语文素养培养乃至提高的渐进过程。期间作业安排三大种:第一是每周一期的随笔练习,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悟人生,表达情感和思想倾向。我称这种作业为”瞭望周刊“。第二是每日一写的知识积累与练字,目的是整治,强化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汉字文面脏、乱、差的习惯。化积累于”美形“,从而提升良好的汉语学习素养。我称这种作业为”每日美页“。第三就是大作文,我称这种作业为”心灵释放“。鼓励学生写出对时代,对青春,对人生,对生活,甚至对大自然,对世界等等的认识与感受。学生很认可这样的设计,当然学习就很投入。 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兴趣,鼓励学生发展学科特长的目标上,设置五类学习小组,分别为:写字群(负责人为群主),文学社(负责人为社长),朗诵团(负责人为团长),评论部(负责人为团长),综合组(负责人为组长)。让人人有归属,天天有目标,月月有成就,从而发展特长,个性飞扬,最终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乃至人生修养。具体到课例中,我在教授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文时,除了简介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精神家园,品赏作品的”即小见大“”因实生虚“等艺术手法以外,更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巴金老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不仅是民族责任感,甚至是对整个人类、人性的解剖。同时也让学生认识随笔这种文体的大功能、大用途,从而写好这种文章。课下追踪练习:阅读有关评价巴金《随想录》的一篇文章,加深理解并写作自己的新感想。学生反馈很好。 二、 整合教学资源、确保优质高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可取的方法。而计算机多媒体教育在此方面得天独厚,CAI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学生可以借助软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实物投影、电视、电影、电脑等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运用多媒体促使视听结合,深研教材,找准疑点、难点,制作出优秀的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语文学习丰富、生动起来;能够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够实现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理想。这一切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巧妙地设计课件,适当地运用课件。 音乐能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优美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积极地把冥想、思维导图等”友善用脑“的理念融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本学期第一单元就是诗歌单元,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就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的,一方面,通过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通过知人论世和共同探讨来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优化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一文时,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诗的感受来为诗选取背景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并告诉大家为什么选取这样的音乐为背景,这样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的同时学会分享。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徐志摩,通过对他生平的介绍,再走进诗歌的学习。重点对三美进行解读,在绘画美的分析时,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来描述诗人给我们展示了哪些画面,并启发学生用中国画或者油画或者漫画等形式来加以展示。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同时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最后将它与其他的离别诗做对比,让学生总结本诗的特点。这样既有机会学习其他的离别诗又锻炼了总结概括的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最后用屈原的话来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