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课堂观察下学生的学习
语文论文之课堂观察下学生的学习 我们的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现在的课堂是谁在作主?学生在怎样学习呢?我在利用“课堂观察”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后,发现许多值得思考的现象。 一、学生被动学习我们一直推崇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但我观察了现在的课堂,多数被老师主宰,课堂是单一的问答式,学生被动地学习。 1、被动思考。 在观课《丑小鸭》中,整堂课老师提问22次,学生回答70余次,每次都是老师提出问题,短短十秒左右就抽学生回答,然后是下一个问题,没等学生思考,又被下一个问题“带走了”…… 学生就这样不断回答,不断思考。课堂到了32分钟,大半学生已经筋疲力尽了。这样课堂是学生的吗?这样的思考是主动的吗?无疑这样课堂效率不高。我们知道,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是有一定流程的:(1)问题的发布,要求发布清楚,约20秒。(2)学生的思考,要求有充足的时间,约40秒。(3)学生的理答,要求回答清楚,约40秒。(4)理答后的评价,要求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约30秒。这样算下来,一个有质量的问题至少需要130秒,一节课除去课堂组织几分钟外,还能提多少问题?所以,我们的问题贵精不贵多,要让问题的四个流程完整,才能使学生有效思考,主动思考。 2、被动感悟语文课重视学生的感悟,但很多感悟被老师替代了,学生被动感悟。在观课《一夜的工作》中,老师让学生感悟周总理的工作劳苦,老师出示有关语句,反复让学生朗读,接着出示了周总理工作的图片,最后总结周总理工作劳苦。就这样学生好似木偶,被老师强行灌输一种思想。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我没有看到学生勾画,没有看到学生动笔写,更没看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读。这是学生主动感悟吗?我们知道一个好的“感悟”有几个条件:(1)走进文本,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中勾画,找词句,思考感受。(2)读出情感,反复品读语句,声情并茂地读出来。(3)创设情景,在一定的环境中感悟,如故事的引领,音乐的渲染,图片的视觉冲击等。只有在这些条件下,学生才会自发的,主动的走进去,悟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艺术,而教师就是艺术的设计师呀! 二、无效的小组合作现在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产生了大量的小组合作,但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有了小组合作,就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1、只有形式的小组合作在观课《乌塔》中,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乌塔旅游做了哪些准备。学生小组齐读,动笔画出了有关语句,最后全班汇报。笔者发现,这个内容文中有明确的答案,而且一目了然。请问这样的内容有必要小组合作吗?这真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啊!我们应知道,小组合作在哪些时候有必要?应该合作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应该合作在课文值得探究处;应该合作在文章的生成点。 2、散乱无序的小组合作观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小组合作毛主席失子之痛。当老师一发布要求后,学生闻风而动,有的读课文,有的动笔勾画,有的交流。看到这好像全班都在有效的小组学习,高校课堂真的来了,但我用“课堂观察”聚焦一个小组后大吃一惊:该小组四名学生,读的内容不同,勾画的也是不一样,交流的东西也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请问这叫小组合作吗?再仔细观察:该小组没有组长,成员没有分工。其实我们的小组合作是需要指导的。首先,应确定组长,明确组长的任务——组织大家围绕要求学习。其次,组员分工,谁勾画,谁记录,谁发言等等。接着开始小组合作,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认真记录。最后是小组展示,在班上汇报。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会达到1+1>2的效果。 三、师生对话主次不分在观察中,师生对话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是弱势者。表现为:1、教师随意中断学生发言。2、对学生的观点不予理睬或直接否定。3、不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4教师采用命令式教学。在观课中有一组数据:教师讲解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6分钟,从中看出,课堂,还不是学生的。 当我们走进课堂,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无限聚焦,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课堂,这些都会让我们找到改进之处,这就是课堂观察的妙处。让我们运用课堂观察,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