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磨课心得体会3篇 听课磨课心得体会(三 )
磨课心得体会3篇 听课磨课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磨课心得体会3篇 听课磨课心得体会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磨课心得体会1 一堂好课是怎样诞生的?经历过前段时间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尤其是跟随着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名师指点、团队每个成员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课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次我们工作室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真正理解。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分数的意义》。 最初,我们的思路是引领学生在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试课之后,我们发现,学生虽然能清晰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感到困难重重。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李水莲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设计思路:先从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体,再体会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用1表示。然后从平均分不同的物体中形成直观表象;再创设自由创造分数的情境,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创设了如下情境:根据班上男女生的人数用分数说句话,调查班上视力不达标的孩子有多少个?你能联想到哪个分数?创设分糖游戏环节,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的过程中,由部分想整体,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体会到情境虽然变换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实质不变。这时候,板书不板书出分数的意义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我们要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想当然而为之,应该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在最初,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设定在:对单位1的认识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双重任务上。因此,确定了我们的思路是:以问题带动,在不断变换分物体的情境中,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引入单位1的概念;接下来仍然以问带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再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分数的意义。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就会沿着我们为他们铺设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本节课的重难点就会得以轻松突破。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时刻在为学生着想。可是,在接下来的第一、二次磨课中,却发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其实,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他们是有生活基础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铅笔、一个小组等等,只是没有给他们冠之以单位1的名称而已。于是,又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把单位1当做教学重点处理,只是帮助他们把散落在脑海中有关一个整体的零星表象汇集提升,引导学生用单位1的概念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内涵。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说早已会说。但做,在很多时候只是想当然,会自以为是的认为学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到底已经理解了什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备课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将导致肤浅。 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分数的意义应该涉及到的知识,如分数的产生、分数符号的历史发展、分数单位、量与率的比较等内容都非常重要,极想有在一节课中就倾其所有而告之之势。这是我在备战公开课时经常会犯的痼疾,还好有其他老师头脑清醒,做事果断,大刀阔斧,修枝剪叶,才令得本节课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对 量与率比较,终难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试课中都作为重点关注点之一。后来在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下删减一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她们让我懂得设计教学不能因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为求新而花样百出,一定要把握准重点,懂得取舍。 俗话说,好事多磨。其实,课也是要经过多番磨砺才有可能变成经典。磨课带给我的不单单是一节好课,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团队中的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带给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研究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如何磨课,要养成一种思考习惯。经过此番磨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课心得体会2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 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磨课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忙碌、也是最充实的一个月。因为在这个月,我有幸代表咱们六完小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数学教学比武活动。11月14日,由我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荣获了片区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11月30日,我执教的《商的变化规律》也获得了县赛一等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磨出两堂公开课,并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单凭我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感谢我的身边有一支强大的教研队伍,为我提供的帮助! 磨课,在课的前面加一个磨字,其中的往复和历练可见一斑。有人说:磨课、磨理念、磨学法、磨学情才能赋予课堂第二次生命。这一点不假,教师要经营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顽石透出金属般质地的过程。 11 月份的磨课,我忙得不亦乐乎,我每天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白天讲课,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脑旁听名师讲课,设计教案,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天天忙到深夜。甚至半夜睡在床上还在闭目凝思。我深深感受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日日磨,夜夜思,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试讲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 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做上课有激情的教师 美国评选优秀教师的标准中说:激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充满激情的课堂,犹如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绚丽灿烂;充满激情的课堂,正如涓涓的流水,沁人心脾。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课、思考、体验。在这一点,我还需要向苏主任学习。还记得在磨《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我们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然而我连续试教了两次还是不如意,压力非常大,人也变得消极起来。为了让我更快地融入课堂,苏妍辉主任亲自上了一堂示范课,她在课堂上激情洋溢、魅力四射的样子瞬间化开了我对这堂课所有的疑虑。现在,每次进教室之前,我都会提醒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和相应的建模能力 数学的应用性和工具性等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或能力,这种思想就是模型思想,这种能力就是建模能力。模型思想是最能体现数学学科价值的素质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积极性来开展实践性的操作活动,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 在教授《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时,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中线剪开,会得到两个同样的莫比乌斯圈。这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发现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中线剪开得到的只有一个圈,而且这个圈不再是莫比乌斯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之中获得一个真正的认识。在这种操作活动之中,充分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之中寻找答案,从中感受到数学建模中的乐趣。学生也会渐渐提高对数学建模的兴致,数学建模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为基础,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答案,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之中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进行验证,既培养了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能力,又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情感。 三、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课时,我们运用了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我们运用了观察、比较、归纳、验证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数学教师,会引导学生从只关注书本,扩展到关注整个生活世界。他不仅会在教学中给孩子带去有趣的知识,还会带去希望、快乐和爱。 这次公开课后,我对这次磨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在多次的试教过程中我都无法将各位老师们的意见运用好呢?究其原因,是我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透彻,在吸收老师们的意见的时候都还显得比较盲目,只是留于表面,没有足够的内力做支持,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模课,上起来自然是力不从心。但一次次的试教和修改其实也在促使我一次次地深入解读文本。 可以说,磨课能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对自身素质的打磨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的经验也告诉我:磨课的确让我的专业素质提升了不少,它正在让我不断变的成熟和从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