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德育课教案:大爱无声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德育课教案:大爱无声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亲子之爱的理解 2培育学生对父母感恩的意识 3教会学生对父母孝敬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1 目标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探讨法 总结法 教学时数: 1教时 教学步骤: 1、请两位感恩父母肩负艰辛培育自己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心底感言 徐飞流着泪讲及她来自富顺一个偏僻的山村,父亲靠赶马养家糊口,却非常支持她念书。父亲与马为伴,奔走乡村……孩子感恩的眼泪或许是她父亲人生最好的犒慰! 刘浩讲及他来自叙永的小山村,父母靠养牲口支撑家庭,但非常支持他念书,今年他高考落榜,父母没有半点怨言,且鼓励他继续努力。父母的伟大,在孩子们心底教会成强大的和声。 2、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父母对自己这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与父母与自己的误会 3、讲授传统经典《论语》中的孝道教育: (1)、“其为人也孝悌,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道,是《论语》情怀的根本风骨。《论语》借有子的话道出了为人真谛,“其为人也孝悌”,为人就必须讲求孝悌。“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讲求了孝悌,就很少以下犯上,不以下犯上就不会作乱了。最后得出结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就是为人的根本啊,只不过孔子为人十分谦和,采用了探讨的谦和语气。 (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明白了应该讲求孝道,那么怎么才算做到了孝道呢?来听听孔子的讲解:“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为人的志向;父亲逝世以后,反思他的举止。长期不改变父亲的为人之道,就可以称得上孝道了。学习、坚守父亲的为人之道,将父亲的人文情怀进行到底,让父亲的精神在血脉的河床奔腾不息,精神永驻,虽死犹生,这种对父亲精神的学习、效仿、继承,乃至发展的作为,可以说,是最大的孝道了。 (3)、“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是粗略的精神方略的指导,那么对待父母,具体该做点什么呢? 当孟懿子问孝的时候,孔子说:“无违。”那时什么意思呢?一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对待他们,死了以后要以礼安葬他们、以礼祭奠他们。孝上升成了一种礼法的指导与约束,这就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规范与准绳,也就发展为一种道德的力量,延续至今,与法律一起成为社会稳定的两道防线。这都还显得粗略,那再细致一点该做点什么呢? ( 4)“父母,唯其疾之忧。”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的时候,孔子讲到:“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忧虑父母的身体健康,关爱成为了孝道的具体行为。爱,这种伟大的情感,在孝道的天地间被明确张显出来。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说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跟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把尊敬给提了出来。要做到孝,不仅要赡养,还得尊敬。看看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赡养父母的官司遍地开花,不能不让人感到山水空茫。当子夏问孝的时候,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对父母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仅仅是父母有事,子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先吃,这也算不得孝。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父母的态度必须和颜悦色,且采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反问句来作规范和强调,振聋发聩啊! (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后来还讲及“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便就与前者前后呼应了,没再作思维层面的拓展了。 总括起来,孔子的孝道讲求:赡养是最起码要求,并且须敬之爱之,以礼待之,继承发扬,且须孝从心出,和颜悦色。可谓言简意赅,垂范后世。 4、再次回味父母的养育之恩,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安恩情怀。结合《论语》经典,想想自己面对父母的成败得失并交流。 5、同学们齐唱《常回家看看》,在歌声与自省中结束课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反思: 德育课必须走出假、大、空的虚伪道德教育的空山绝谷,必须引领自己的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真诚,走向思考,走向提升。事从身边起,德自言行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