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目录 一、 要注重登高望远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全面体现新青海精神 ‎(三)要全面贯彻“一优两高”战略部署 二、 要注重研究形势 ‎(-)要研究大势 ‎(-)要研究趋势 ‎(三)要研究优势 三、 要注重问题引领 ‎(-)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要主动梳理提出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 要注重突出重点 五、 要加强组织保障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听取我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前期 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一会儿,刘宁省长还将作 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 重大。刚才,晓勇同志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总体看,省发改委 汇报准备充分,工作安排有序,各部门也已启动相关工作,体现 出领导重视、推进有力的态势。关于下一步工作,我谈几点想法, 供参考。‎ 一、要注重登高望远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 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和共同意志的 体现。‎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对于我们做好规 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去年和前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充分 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但 客观地说,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还 远远不够,与学懂、弄通、 做实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在经济新常态方面,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指引、有方向, 但我们习惯于靠既有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学习的不够、认识的不深,理解的不及时,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明显加大时才有所察觉、有所觉醒。再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方面,我们的学习也是过于简单化。“三去一降一补”对当前我 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能简单的把去掉一些煤炭产 能作为去产能的主要工作,把降低一点工业用电价格作为降成本的 全部任务,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可以说,编制“十四 五”规划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过程,没有这个基础,我们 就无法编好规划。‎ ‎(-)要全面体现新青海精神。“十四五”规划编制是一 项具有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只有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编好规划。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总结凝练了 “登高望远、自 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登高望远是新青 海精神的灵魂。时代在不断发展,时代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丰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的发展以改革、开放、创 新为主旋律。我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战略实现 同频共振,全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开辟了发展的新境 界,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谋划好全省“十四五”的发展, 既要着眼提高站位,把认识、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作为重要前提, 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又要着眼发展阶段性特征和 未来支撑条件,把未来全省的发展放在更加广阔的空间,放在国 家的大格局和区域功能定位中作出科学谋划。‎ ‎(三)要全面贯彻“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一优两高” 战略是省委继承和创新历届省委治青理政方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在新起点上落实习总书 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是青海改革开放四十 年来在发展理论方面形成的最新创新性成果。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对于彰显青海绿色生态优势、回应各族人民群众期待、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了全方位的阐述。从各方的反响看,‎ ‎“一优两高”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十 ‎ 四五”规划编制要将“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贯穿始终,立足青海 生态保护优先的实际,发展绿色产业,切实体现省委省政府贯彻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 当、不懈追求,全方位描绘未来一个时期青海前进发展的宏伟蓝 图。这既是中央赋予青海的职责使命,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 心愿。‎ 二、要注重研究形势 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研究好形势、分析好形势、判断好形势。‎ 省委省政府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时,要求我们要把 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辩证地看,“形”是现状,‎ ‎“势”是未来。“形”要求我们要把基础和现状分析透。“势” 则要求我们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一)要研究大势。要着力吃透"上情”,明确规划编制 工作的方向性。“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放眼全局、谋划长远, 从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大势中研判形势, 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月 或一个季度,也不是一两年、三五年。要加强对经济从高速增长 向中高速增长趋势变化的研究分析,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 明确方向。特别是要避免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盲目追求高速度 增长,违背国情国力和省情省力实际。“十四五”时期,我们 要在经济中高速增长背景下谋划全省长远发展,从当前我省的阶段 性特征出发,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换挡”新常态。‎ ‎(二) 要研究趋势。要着力了解“外情”,强化规划编制 工作的全局性。要认真研究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经济“往哪走”、‎ ‎“走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我省而言,“十四五”时期要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 中充分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这是大势所趋、责任所系、发展 所需、问题所迫、民心所向,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要紧 紧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借鉴省外经验,结合省情特点, 探索走出今后一个时期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 要研究优势。要着力把握"下情”,增强规划编制 工作的针对性。省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省情的认识也要随之 更新,必须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分析优势潜力和 短板不足,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发展。青海的发展固然有劣势,但 辩证来看,有劣势就有优势,要充分认识到青海最大的机遇是政 策、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最厚的底蕴是资源,最强的动力是改革、‎ 最佳的路径是开放、最宝贵的财富是精神。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 要把青海的发展优势看出来、找出来、用起来,讲好青海故事。‎ 三、 要注重问题引领 研究问题才能破解问题。当前青海仍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的 较低层次,必须研究我省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强对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研判。‎ ‎(一) 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 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省而言,必须搞清楚 ‎“新矛盾”在青海的具体和特殊表现,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哪些新 的内涵和要求。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在开展的全 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重点就是要解决我省“四化"同步的问 题。我们必须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谋划好我省 未来发展的问题。‎ ‎(二) 要主动梳理提出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省发改委已经主动梳理出一批重大问题,其他部门也要抓紧梳理, 一批具有牵总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外研究 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政策举措,以此达成我省 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广泛共识。‎ 四、 要注重突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时作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重要指示,为我们 厘清了思想认识、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省谋划“十四五”时 期发展的重要遵循。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安排部署各地抓紧开展 ‎“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三个 重大”的研究工作。对我省而言,一方面,“三个重大”的研 究要以“三个最大”为切入点,使二者有机融合,确保国家公园 体制试点、清洁能源示范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国家公园为 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等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力争将 ‎“三个最大”政策化、项目化、具体化、实践化。另一方面, 各部门要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解决事 关我省发展全局的大事、急事、难事、要事,围绕补短板、强 ‎ 弱项、提质量,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有温度的民 生项目,研究提出一批有力度的重大政策;按照深化市场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研究提出一批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 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为更好地将我省“十四五”发展需求体现 在国家“十四五” 大盘子中提供有力支撑, 进而为编制好全省 ‎“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 五、要加强组织保障 规划是一种领导方式、治理方式。领导要亲力亲为抓规划。 要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抓紧建立一把手 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负责、亲自审核把关,着 力抓组织、抓研究、抓对接、抓协调、抓贯彻、抓推进,全程 主持并参与相关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成果有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重纵向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汇报衔接, 确保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符合国家宏 观政策取向,不断增强在全国大局中的青海分量;又要注重横向 加强与相关厅局和地区的深入对接,充分调研论证,全面体现青 海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发展要求。‎ 附文:‎ 街道一季度党建工作总结 一季度,紧紧围绕X宜居宜业滨水品质城区建设和街道党工委 ‎“实现全面破题,树立全区领先,打造全线品牌”的目标,围绕基 层支部建设规范年工作要求,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难点工作求突 破、品牌工作创亮点,推进X组织工作全面提升,换届“回头看” 工作顺利完成,新班子获群众较高满意度,干部作为纪实建档制度 成效初显,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品牌创新均有突破。具 体有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组织保障为基,高质量夯筑政治引领基石 一是办好主题教育,形成忠诚担当氛围。坚持学原文、读原著、 悟原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 九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以学习习总书记给X市X镇X村全体党员回信的精神为重 点,各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悟初心.学回信”主题党日活动,有效 强化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供给。围绕基层支部建设规范年工作要求, 要求党员在出席各类会议时佩戴党徽,服务大厅和机关全体党员签 订承若书,以支部为单位提出1・2个重点工作,开展机关“书记向 前冲”,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 二是组织换届“回头看”,进一步提升战斗力。换届结束后,‎ 短时间内完成了新老班子工作交接、政治纪律集中培训、条线业务 分批轮训等任务;从严抓好党建基础工作,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 设年专项活动;深化实施“书记领衔、群雁领飞”工程,围绕中心 工作,多个重点项目并头开花,例如*打造“益邻湾”党员志愿服务 项目等。今年*月份,高标准开展村、社区组织换届“回头看”工作。 *月份对17个村社区组织的“回头看”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群众对 ‎ 村、社区组织和干部评价总体良好。建立了 “回头看”村社班子及 个人述职、村社组织考察、村社班子后备干部配备、村社班子评议 表、谈话记录、综合意见、分析评价报告等台账,总结先进村社班 子经验做法,在全街道推广,督促后进村党组织找准问题,缩短差 距、克服不足。‎ 三是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建强组织力。综合运用党建 审计报告,机关支部严格落实“一员一柜”制度,破除机关支部党 建“灯下黑”问题;建立街道党建审计制度,采用定期巡审、半年 自审、动态专审、述职评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督查审计,目前已 完成一季度党建巡审工作,将各村、社区、机关等党组织审计报告 发放至书记处,要求整改落实,并将党建结果作为班子考核定优、 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坚持以“两榜一台”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红客榜”作为学习平台, 解决青年党员学习时间碎片化问题;用“红黑榜”作为考评机制, 倒逼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用“智慧党建平台”解决基层党组织、 党员精准化管理问题。‎ 二、以队伍保障为主,高质量引聚基层治理人才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培养力度。围绕区委、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 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性格、个人意愿等方面综 合探究,结合各科室岗位空缺和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等方面,制定 科级以下干部的中长期发展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加强在编青年干 部的个性化、专业化培养。通过个性化定制、导师帮带的方式,为 每个岗位打造最适合的人才,有助于更精准地使用干部,使各个科 ‎ 室人员配备更合理、人岗匹配程度更高。结合"墩苗培育计划”, 定期对纳入培养的青年干部进行调整补充,一季度已举行“六争攻 坚青年有为”演讲比赛,成立X青年干部突击队一线攻坚等,让年 轻干部快速适应熟悉基层工作,充分展示自我、激发活力。‎ 二是全面纪实干部工作表现。设计四类依事见人申报表,即干 部个人自评表、科室部门推荐表、班子领导点评表、组织部门考评 表,综合定期上报、科室推荐、领导谈心、一线考察等方式,从四 个维度和视角,全方位记录干部在基层一线、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 的优秀表现。设置依事见人专项档案柜,制定《X街道干部管理工 作依事见人办法(试行)》,为各村(社)负责人、一线岗位的区 管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及青年干部建立详细档案,把干部日 常工作纪实实体化。为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用后评估,青年干 部履职能力以及换届后村(社)班子运行情况等提供全面、及时、 有效的纪实信息。‎ 三是激励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调整对村和社区的考核机制。 改变原有集体经济考核指标,建立包含村级物业淘汰数量、总产、 亩产、整治执行力等指标的考核体系,淘汰低端村级物业,实现村 级物业管理规范化,调整社区考核机制,建立对社区专业服务工作 的考核、对社工专业服务项目的考核,开展政策、实务、心理疏导、 社会工作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引导社工从事更多社会服务工作,适 应城市化社区建设的需要。同时,高标准开展村、社区组织换届 ‎“回头看”工作。完善联村联社区干部职责和目标管理考核,履行 好“七大员”职责,落实好“五必访、五必知、五必记、五必到”‎ ‎ 要求,促使干部为“破难”动脑筋、想办法,推动联村联社区工作 由虚向实转变,从而密切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的交流,为重点工作 有序推进凝聚合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