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求真——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求真——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语文论文之求真——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摘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 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 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 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 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 试之作。本文试从“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 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教学方法,并提出 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真实的写作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 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 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 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 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 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它不允许存在 着虚假。作文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写 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 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 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 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 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 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 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 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 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 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 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 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 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 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 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 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 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 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 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 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 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 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 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 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 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 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 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 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 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 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 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 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 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 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 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 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 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 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 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是课堂交稿,逼得有些孩 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 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 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 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 味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鼓励学生多走 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 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 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 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 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 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 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 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 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 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 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 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 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 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 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 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四)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 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 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 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 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 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 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 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 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 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 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 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 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 大学等 7 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 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 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 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 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 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 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 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 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 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 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 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杭州教育》第 11 期 2000 年   《福建教育》第 10 期 1999 年   《语文教学之友》第 7 期 第 11 期 2000 年   《从作文选题看作文教学改革》 1999 年 12 月 22 日《光明日 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