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学生学会倾听,有效倾听
语文论文之让学生学会倾听,有效倾听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是需要把“听”放在首要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课堂确实活跃了不少,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思维也能不断地迸出创新的火花。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1:当老师在讲授新知时,有的孩子常常坐不住,腿脚不停摇晃,手里不断摆弄东西,刚知道一点皮毛,嘴里就嚷嚷着:“老师,我,老师,我……”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弄明白道理,让他起来回答,又说不到重点。 现象2:当老师指名叫某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或朗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却根本没有对同伴的话充耳不闻;在探究的交流中,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别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或说着自己的意见。 现象3: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一出,“唰”地一声,同学们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嘴里高喊“我,我……”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的同学都垂头丧气地叹起气来,根本没有心思去听别人讲。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其他的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并大声嚷道:“错了,老师,我来……”,或在座位上就高声地讲起来。这不仅不懂倾听,同时也形成一种不良也不礼貌的习惯。 现象4: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假”听,表面上看是在认真听,其实脑子里什么都没听进去。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凡此种种,不由得使人深思。倾听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倾听的习惯要从小就开始注意培养,一旦没有养成好习惯,大了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老师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倾听,做到有效倾听呢? 一、教师率先垂范,做倾听的典范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倾听,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第一位的,低年级学生常常以老师为榜样,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我们老师首先在学生面前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要用心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有时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和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在说:“我支持你!”。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听众,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会学习教师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提升情趣,感悟人生,学会学习,从而使他们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1、讲究生动的语言艺术。 数学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然而,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把教学语言视为传达教学内容和指导教学的工具,忽视它的示范性和交流作用。课堂上,教师以同一种语调讲解、提问、分析,久而久之,教师讲得无趣,也使学生听觉疲劳而“充耳不闻”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其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规范、准确严密,让学生听出主题,听出关键性的叙述,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艺术地处理语调节奏的顿挫变化,使教学语言有童趣,有激情,有感染力,也使学生由喜爱听老师的讲课,到喜爱老师教的课,再到喜欢数学,并一直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 2、巧妙处理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课堂中,学生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必急躁,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地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教学中,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时,就可以先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感受语言美,又可以让那些朗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听不下去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数学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游戏、“听题大赛”、“小先生讲题比赛”、┅┅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并且使孩子的素养得到训练和提高。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丰富课堂评价,强化倾听训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各年段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课堂评价加以强化训练。 1、利用教师评价。在“听”的习惯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如课堂上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及时表扬注意倾听的孩子,适时地鼓励学生对他人发言提出质疑。评价学生时,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这样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2、挖掘学生评价。学生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 的帮助,他们需要倾听伙伴的声音、解读伙伴的见解,需要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经历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因此,为学生创设倾听、解读、交流的机会和学习氛围,才是学生所需要的。如同桌互相讲题,讲对的你来夸夸他;“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请你来说一下。”“刚才某某是这样想的,与他想法差不多的有吗?”“还有与他们不一样的吗?”“对于他说的,你有什么地方需要问的吗?”不断地引导,使学生通过解读伙伴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完善。 四、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也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讲呢?学生对此认识是模糊的。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比如在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焦躁,耐心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插嘴;当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要及时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别人的发言不全面时,要善意地指出;当别人的发言对自己有提示时,要积极思考不同的的看法……如此,“听”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学生听时自然会格外注意。 2.明确“听”的任务 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所以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开始,便要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注意环视周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低年级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认真听”;老师说“小嘴巴”,学生答“不讲话”;“一二三——快坐好”等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具体目标上来,实现高效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平时,我总是要求学生等别人的发言结束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举手抢着发言的现象,我没有大声地呵斥,而是善意地提醒他们:“请你等一会,好吗?”“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请你把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话再说一遍,好吗?”我还经常让学生扮演“小小评论家”,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及时表扬会听、会评的同学。 实践证明,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作为语文 老师,我们有责任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真正做到有效倾听。这样,学生就能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