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争论走进 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论文之让争论走进 小学语文课堂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林美娟 【摘要】课堂争论是情境使然,情到而发,环境促之。课堂争论应具备以下条件: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争论的外部条件;供有选择性的开放议题,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鼓励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创设“生疑”情境,培养学生争论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争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多,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可是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一个个端坐静听,一个个都是乖乖孩,而我们的老师都似乎在演绎独角戏。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孩子充耳不闻,即使稍大胆的孩子站起来回答时也是战战兢兢、吞吞吐吐的。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下,又哪来的争论呢?试问:我们的孩子真的参与了课堂吗?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了吗?是啊,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孔,我们的孩子不敢争论!听着老师权威般的讲解,我们的孩子不愿争论! 那么,如何让争论走进课堂呢?课堂争论是情境使然,情到而发,环境促之。因此要引起课堂争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争论的外部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无拘无束、畅达地“自主参与”、“自主表达”。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主动配合,以包容、对话、平等的关系相处,学生才会真正地达到“自主”,做到毫无芥蒂地畅所欲言,使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思维也就非常的活跃,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表现自我。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学习,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争论。 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四个一”: 1、一个亲切的态度。“给点阳光就灿烂”,我们的学生确实是这样,只要我们放下“严肃”的枷锁,让“亲切”走上脸庞,我们的学生就会觉得无比的幸福与甜蜜。同时这也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们会亲近你,靠近你。让孩子们在满足认知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2、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可问学生,同时,学生也可问学生及老师。这决定于教师有没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提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对于他们的质疑,包括一些无价值的问题,我们都应善意地引导,呵护学生一颗敏感而又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一个质疑的平台,让他们的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要知道,我们的身份也和孩子们一样是课堂的参与者,只是要在课堂上起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已。 3、一个民主的评价体系。课堂上,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等,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尊重学生自尊心为前提,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教师更要以诚恳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宽容的胸襟来调控整个评价过程,使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评价,爱上积极的评价。 4、一个鼓励质疑的习惯。课堂上,鼓励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提自己想提的问题,表达自己想表达的看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自己的思想,以高涨的情绪面对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从中增强孩子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原来是这样的快乐! 二、提供有选择性的开放议题,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有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热烈的争论中读懂课文。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心议题的设置不同,学生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就不一。把中心议题设置为“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或你查找的资料中找出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问题设置很有选择性,也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如果把中心议题设置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显然就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疑从而会问,有疑从而促进独立思考。有问才会有自己的意见,这也就有了“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敢说、敢问,甚至能提出跟课本、教参以及教师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且要对孩子们的提问、质疑有一个“欢迎”、“坦然”的态度,鼓励争论,提倡争论,形成“诸子百家,各有说法”的课堂氛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问:“青蛙说天小,小鸟说天大,它们究竟谁说得对呢?”学生都说是小鸟说得对,正当老师要总结时,却有一男生举手说:“小鸟说得对。不过青蛙说得也没有错。因为它看到的天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说的是实话,没有说谎,所以我认为它们俩说得都对。”老师先是一愣,随即笑了笑说:“这名同学很会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充分体现了他主动学习的精神。在对这名同学的看法发表意见之前,请同学们自愿结成小组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别忘了把理由说充分。” 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青蛙认为天很小是错误的,那位男生也认同了这种观点。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在学《丑小鸭》时,学生提出:“丑小鸭的妈妈为什么不喜爱自己的孩子?”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四、创设“生疑”情境,培养学生争论的能力 争论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是多种能力的组成,可以反映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过程,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学活动中,在争论过程中,更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语言进行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训练。所以,要使孩子们学会有效的争论。教师先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使他们对问题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进行争论,让认识由冲突达到统一。同时,还要注意要求学生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 如教学《语文和数学》一课是时,师问:对于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哪一门更重要?因为这个论题借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学生们有话可说,于是他们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无形之间形成了争论的气氛。在这兴头上,老师乘机追问:那作者------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是怎样认为呢?展开了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师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同意苏老先生的看法吗?再次展开争论,此时学生已能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气氛再一次达到高潮。在争论中,学生的心情愉悦了,个性张显了;通过争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通过表达,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 总之,课堂上的有效争论,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争论进入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让课堂争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必然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小学语文教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