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阅读回归生活
语文论文之让阅读回归生活 小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少,阅读感悟创造能力差,阅读课文时往往感悟不深,体验不够,特别是对课文蕴涵的情景。意义把握不准。那么如何把学生带上识字的高速公路,将他们送上精彩的阅读旅途,从而使他们从容地迈入阅读这片蓝天呢? 一、休闲阅读,激发兴趣 低年纪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但这时阅读,多少磕磕碰碰,有一定的困难。要想保持他们 高度的阅读热情,还得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块金色的敲门砖,因此,我采取比较休闲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阅读的滋润,从而向往阅读这片蓝天。 1、你听我读,引你入胜 小学生喜欢幻想、爱听故事。这是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的,我自己在小学时,就是从听故事开始阅读的。我也想让学生领略一下听故事的魅力。于是,抓住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给学生读故事。有时在自习课上,有时在语文课堂上,有时也会在学生休息的草地上。时间富裕,读一个故事;时间不够,读一段精彩的片段。每当这时候,学生时而会静得鸦雀无声,时而又会笑得前俯后仰,而我就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感动。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的书包里有了我曾读过的《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这真是一个不坏的开始呀! 2、读读画画,妙趣横生 《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和学生接触中,我发现班上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画画,有的学生曾经给课文画过插图,也有的学生把童话故事画了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促进阅读的好契机。于是,在一天的自习课上,我郑重其事的表扬了这几位同学。并且把他们的画展示出来,让他们介绍画的内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做了起来。当他们把自己的故事插图拿给同学看时,满脸的成就感,还会讲的眉飞色舞。虽然,这些话画很稚嫩,说不上美,但是却画出了学生心中属于他的感受,课外书由此也读得更有滋味了。 3.、化整为零,点点累积 对于刚起步阅读的孩子来说,硬性规定他们什么时候读,读多少字,可能会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使他们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远离阅读。所以,我只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讲新课前,先预习,再找出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书籍,自己阅读能看多少就看多少。也许真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我看到好多学生在课间拿本课外书,坐在学校的花坛边细细地品读,或随意的翻阅。语文课上,有时做完作业的几分钟,也是他们阅读的好机会。正是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在这样点点的累积中,学生的心灵无拘无束地徜徉于阅读这片蓝天里。 二、借助已知,逐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低年级我们就开始引导学生阅读。可是,学生的阅读材料大部分图画比较多,往往是一幅图,旁边写上几句话。这局限与偏少的识字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我觉得,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文字间放牧:看看风和日丽,听听潇潇春雨,感受宁静中的活力;或者在流动的文字中畅游,与古今智者对话,与文学大师交流,体会平静中的激情,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他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加,应该引导他们的阅读由图画较多的文本向文字为主的文本进行过渡,逐步提高阅读的要求和质量。可是,怎样才能使叙述主动的实现这个转变呢?我努力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契机。机会在我教学《寓言两则》时出现了,上课时我刚板书完课题,就有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我会讲这个故事”。我听了很吃惊,就鼓励他先把这个故事讲了出来,班上其他同学听了,无不啧啧称赞,并评他为全班的“阅读能手”。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表扬了这个同学的阅读能力,并希望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手中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金刚葫芦娃》、等以图画为主的读物少了,大量文字的课外读本如《格林童话》、《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儿童版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多了起来。而我每次看到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被那些书深深吸引时,总会由衷的送上一个大拇指。我觉得学生正煽动着阅读的翅膀,从容地飞向无边无际的课外书的天空。 三、创设氛围,人人交流 为了班内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和学生一起找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抱上,记在大家的心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得注重阅读的反馈情况、及时指导。我主要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主要方式,即兴交流和定期交流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老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于是每天的自习课,成了学生自由表现,即兴交流的好时机。哪位学生想要说说自己刚刚得到的读书体会了,只要和我打个招呼,那么自习课的讲台就属于他了。这种交流,可以是给大家讲昨晚看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是看书时的一个想法,或者对课内阅读的补充说明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听的学生和讲的学生可以进行直接的对话。虽然,有时学生的想法很幼稚,但很天真、很真实的展现了他们纯洁的童心。自习课上,我们进行定期的读书交流。这种交流要求每位学生事先准备好,最好还要有书面的记载:一是要每位学生写出近来读的课外书的名称;二是要学生着重介绍其中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给大家。为了避免重复,介绍同一本书的学生提前一天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出谋划策,怎样把这本书介绍好。于是,有的学生做起了广告,有的学生互相配合演了起来,也有的学生干脆把书打开,现场摆开了“问不倒”的游戏。 四、借助实践,加深体验 阅读教学目标的三维融合,主要应通过抓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和想象,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作者产生共鸣。然而,低年级学生不但语言的赏析能力差,而且想象空间小,要想使学生在阅读中动之以情,获得真切的体验,往往要把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体验课文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情景世界。如《升国旗》一课,我在引导学生体验“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你敬礼”诗句的情景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想象升国旗的动人情景;然后,播放一个庄严、激动的升国旗场面,让学生全体起立,随着播放的音乐,唱国歌,敬队礼,使学生沉浸在无比激动、幸福之中。再如,我在引导学生体验《青蛙看海》时,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起立,随着我的口令、手势作跳跃运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验到青蛙到达山顶的艰辛。 五、自我示范,你我共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自己的阅读状态应该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每天必读”,是我和学生共勉的。学生可以随时向我发问:“老师,你昨天读的什么” ?我总是如实的回答,不敢有一点怠慢。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走近学生的世界,必须“投其所好”,不仅要看经典的文学著作,教育理论,还要看学生所看的,关心学生所关心的。今年,我们班大多学生订阅了课外报纸、杂志。每期送到,我总是要先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再发给学生。这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正确感悟、体验,从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把精华推荐给学生,对糟粕进行批判,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防患于未然。 小学阶段的集中识字给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条件,如何利用这个条件,让学生踩着识字的节拍,从容迈入课外阅读这片蓝天,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