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案
教导处范文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案 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发展平台。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几年来,学校以治学严谨、教学扎实、业绩优异引人瞩目,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焕发着勃勃生机。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地处城区,家长素质高,对孩子学习重视,希望教师的素质比较高,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比例大,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教师专业发展差异较大,课堂教学水平有待于整体性的提高和突破。 教科研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教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科研工作的服务性和先导性功能不突出,实效性不强。 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任务,不能继续获得专业发展;少数青年教师自我要求低,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只追求考试成绩,忽视了专业的成长与终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整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我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导,以“发挥优势、尊重差异”为工作方法,以“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和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读书活动为引领,以教研组为学习组织主体,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实践、同伴互助”的组织形式和“读书或未出参观学习——实践——问题反思——读书释疑——实践改进”的课堂研究方式,提僧教师的智慧,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实施新课程服务,打造一支“善学习、勤思索、能合作、会研究、勇创新”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二)整体构想: 1.关注师德建设,奠定专业化成长的基石。 “教人者教己”。崇尚师德,铸造师魂,是我校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基石。我们着重体现教师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2.完善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化成长途径。 我们客观地分析了本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努力构建、完善教师业务培训体系,从培训的途径、方式和管理上制订相应策略和操作要求,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化各种途径。一方面,学校坚持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做好蓝青结对工作,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在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努力打造新一批的骨干教师,以完善骨干教师的梯队。学校定期举办辅导区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首先是自我培训。引导教师逐渐地把自我培训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反思教育教学的种种现象,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样学习、实践、研究,成为教师自我培训的有效途径。其次是校本培训。我们积极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模式,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集体活动,评估教师参与培训的实际效果。再次是观摩考察。我们广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研讨活动,从周围的名校、名师、专家中“借脑引智”,学以致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是落实培训内容。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拓展空间,全力落实培训内容。并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教学年限和岗位职责等情况区别对待,具体有十个“1”活动: (1)每学期阅读1本中外教育名著或其他业务书籍,同时阅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每学期完成1份读书感悟感想,并进行评比; (2)每学期完成1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 字左右),学校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3)每学期精心准备上好1节公开课,并做好课后的研究与反思工作。 (4)每学期完成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1篇; (5)每学期精心制作1个有技术含量的多媒体课件; (6)每学期编制1份符合课改理念的试卷。 (7)每学期参与1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8)每学期精心设计1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9)每学期完成1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学校提供场所评选优秀者做经验交流。 学校把这几项内容分别落实到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 再次是落实培训方法就是“问题研究法”,活动时既有新教师谈感受与困惑,又有老教师谈体会与经验。这样新教师们普遍感受到是有收获的。对此学校打算专门开辟校本教研基地,进一步策划训练工作,把它办成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教师培训工程。 3.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内部动力。 (1)目标激励。有目标才会有不竭动力,目标越明,动力越足。我们让教师们制定个人发展的三年规划,每年度,我们都要组织一次对教师年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活动。使广大教师在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双重感召下,专业化成长动力不断增强,成长步伐日益坚实。 (2)精神激励。学校经常性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和认定工作,对在专业化成长中进步显著、成绩优秀的教师及时给与称荣奖励;也对那些在年度专业化成长考评中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大力宣传,以精神因素来充分激励人、鼓舞人。 (3)待遇激励。让骨干教师在努力追求与付出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物质待遇的汇报,激发教师前进的动力。在各类职称职务晋升、聘用聘任过程中,骨干教师和专业化成长进步大的教师,学校将优先考虑。各种形式的激励,能够大大激发了教师们在师德修养、业务技能上你追我赶的精神,很好地增强教师们专业化成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省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全国骨干教师、教育专家名师团队。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我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到2015年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根本性提高,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1.发展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就是要使教师的专业获得真正的发展,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归宿。一切学习、研究、实践、竞赛等活动都要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来设计,切实际、重实在、求实效,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新的发展。 2.差异性原则。依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急功近利,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3.针对性原则。深入教学第一线,收集和发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给教师提供帮助,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教师要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真问题、自己的问题。使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4.自练与培训相结合原则。自练是指教师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进行自培自练。自练做到:把专业发展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次学习中、每一次反思中、每一次活动中,把工作与发展融为一体,使专业发展深深扎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不是在工作之外去搞专业发展。培训包括: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保证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校本培训。培训做到:保证质量、保证参加人数、保证时间。 5.学以致用原则。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用教学行为诠释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者、探索者;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弄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来进行案例分析,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把在别人那儿学到的、自己欣赏的、能理解的、能驾驭的教育教学的好方法运用于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名师工程 “名师”是指在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或风格,做出了杰出成就,在一定的教学科研的范围内起到示范促进作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特级教师、国优、省优、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工程是杰出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发展的主要模式。 目标:培育精英团队,打造教育品牌。 形成一个以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群体; 培养一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群体; 培养一个承担或参与省市重点课题的教师群体; 培养在学校教育、教科研工作中起引领或推动作用的教师群体。 途径: 1.理论学习 2.外派培训 3.行动研究 4.叙事研究 5.课题研究 (二)青蓝工程 对于刚走上教育岗位或经验较浅的年轻教师,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徒制传授、指导、合作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目标:培育新生力量,促进专业成长。 1.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教育理想、加强教育道德,端正专业态度。 2.全面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规划、自主发展的能力; 3.整体提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4.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实践、反思与合作能力。 途径: 单向或多向的师徒式学习团队; 专业引领、传帮带导; 校本教科研指导与合作; 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指导。 (三)校本培训 立足于教师发展的现状,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对教师实行基本素养通用培训、新课程上岗培训、校本教科研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青年教师成长培训、班主任培训、考务培训、人文素养培训、科学素养培训。 目标:提高专业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树立教师的教育理想和职业道德; 培养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 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掌握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与实践方法。 内容:基本素养通用培训、新课程上岗培训、校本教科研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青年教师成长培训、班主任培训、考务培训、人文素养培训、科学素养培训。 途径: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研训结合、读思结合、外派培训、继续教育、体验活动、远程培训。 (四)校本教科研 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校本课题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通过专业引领、伙伴合作等途径,促进教师的行动研究、专业反思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目标:行动就是意义,研究促进发展。 树立培养问题意识、科研意识; 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能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能开发校本课程; 学会开展行动研究。 途径: 课堂教学实践或相关教育实践; 参与、开发课题,开发校本课程; 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研究; (五)学习型团队。 以价值取向和专业志趣为基本准则,自发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通过学习、交流、反思、著作和实践为主要途径,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达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现有教师学习会、青年教师先锋论坛两个团体。 目标:倡导终身学习, 建设学习型学校。 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共同的教育信念,浓厚的学术志趣,科学的专业态度; 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势; 凝聚教师共同价值观,促进“真本”学校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营造学术教研氛围; 途径: 发展团队(现有教师学习会、青年先锋论坛); 理论学习(包括培训、读书、上网等); 学术沙龙(如开展论坛活动); 办好专刊(如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刊);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教师 类型 特点 具体条件 学 习 型 教 师 热爱教师工作,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大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具有广泛的相关教学知识与经验。 能够认真备课、上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善于捕捉教改信息,能够自发的运用教育规律于教育实践中。 善于学习,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和确认问题,以问题引导自己在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经常听评课,不断汲取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善于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具有一定学科命题的能力。 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 能够研究一个专题,并有研究成果; 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堂校级以上研讨课。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至少写1篇教学反思; 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记录教学故事,每学期至少写一份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每周能够写1篇教育随笔; 每周至少听课1次,每学期至少写一份有价值的评课记录; 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每学期至少设计1个优秀课件; 能在校内进行专题理论研讨; 能够担任班主任工作。 研 究 型 教 师 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具有广泛的教学经验。能够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针对学情、教材、课程标准,研究高效的课堂。 加强学习,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善于进行研究与实验,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升为研究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开始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理解。 具有独立进行学科命题的能力。 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能够在区级上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 经常撰写论文,获区级以上优秀论文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 参与一项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并有一项专题研究成果,或获得区级科研论文; 能够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经常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 能在区内进行专题理论研讨; 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智 慧 型 教 师 1.参加教育硕士学习,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2.能够自觉运用教育规律,不断汲取新的课程理念,能够活用教材。 3.有自己的关于教育的系统思考,且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检验。 4.承担一定的研究课题。 5.积极挖掘课程资源,能够开设更高水平的课程(如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 6.能够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成为市级骨干教师。 1.能够在市级上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 2.在教学领域内不断创新,获市级以上优秀论文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3.能做市级以上专题理论研讨; 4.能够参与一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有一项专题研究成果,撰写市级以上科研论文; 5.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有自己的教育艺术;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机构 组 长:校长李环,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规划、统筹和协调。 副组长:副校长崔秀梅,协助校长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统筹和协调工作。 成 员:教导主任曲娟,负责师德、教育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竞赛、教研组活动、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外出培训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工作;教科室主任王松光,负责教育科研、两主课学习、研究课、校本培训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工作;文化建设室主任栾韶宴负责读书、论文、教学随笔、论文等方面的管理。各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的布置、引领、指导、管理、考核工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