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语文论文之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阅读过后可用中文进行写读后想的工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练习的深度应有所提升,引导他们尝试用语文或中英结合的方式记录读后感。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良好意志的培养 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和句型积累尚浅,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语文材料总会碰到看不动、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决定。所以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呢? (1)师生合作,明确目标 人的意志行动特点之一是意志行为,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目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及能力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当然,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度“,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容易受挫而丧失信心,太低,不须努力就可达到,进步不明显。适度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都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通过追求这种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培养起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并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超越挫折,获得成功。对老师来讲,更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语文阅读材料,可以是现成的,更可以是自己改编、创造的。 (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志行动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情感的体验因受认识水平的影响还不稳定,”受暗示性“ 还较强,所以,榜样的权威作用,有时要比规划、公约、批评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3)集体活动法 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中,集体的力量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的差异,客观上取决于集体的品质。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结伴活动、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四、 阅读策略的指导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可分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 知识性障碍包括: 1.词汇障碍2.语法障碍 3.背景知识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1. 心理障碍 2.阅读习惯。 3阅读速度4.阅读技巧 。 而语文阅读策略是指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通过使用科学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收集准确信息、形成个人理解。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策略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阅读过程中的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和智力策略。根据各种策略的指导组织教学活动并将它内化为学生稳定的自主阅读策略。这些主要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固定的阅读方法。 (1)教材阅读:着眼教材、重视整体、逐步推进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细致的整体观察,然后在观察它的各个部分几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整体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直到学生线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语言知识的教学必须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造情造景,使语言材料在具体的句式中、语境中表达具体、确切的含义。同时要听、说、读、写全面兼顾,整体训练,即达到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2)课外阅读:科学指导、激发兴趣、学会读书 我们应多挖掘可以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阅读材料,或者教师自行改编材料,用适合学生理解的语言介绍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习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想把语文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知识来学,他们希望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获取信息,培养能力,拓展事业,丰富人生,因此阅读课仅限于课文阅读教学是不够的,而是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接受力和表达力,从英文报刊、杂志、有生读物和式听读误竞选阅读材料,开设语文拓展课阅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