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探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美读教学模式
语文论文之探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美读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美读教学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小学王红 一、问题的提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展现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传统古诗教学存在较多弊端。一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忽视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三是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咬文嚼字,割裂了诗的意境和情感。古诗有其自身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构建新型的古诗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古诗美读教学就是品味性地读古诗、欣赏性地读古诗。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诗句而产生美的感受。古诗美读主要包括熟读感知美,品读欣赏美,诵读表达美三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在多媒体网络支持的环境下,美读教学模式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从具体认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认知规律,优化了古诗教学的结构,是古诗教学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实践操作模式 古诗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下面以《寻隐者不遇》为例说明古诗美读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古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画面美。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熟读古诗感知美是欣赏古诗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古诗的美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表现,而不是像美术、音乐、戏剧、电影那样通过具体的色彩、声音、形体来直接表现的,小学生要凭借他们浅显的生活经验借助语言符号把作品中的形象具体化到自己脑中获得直觉的感受,这对于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要思维特点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应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一开始,我们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幅云雾浓重厚密,山林高大幽深的高山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2、凭借信息,自主感知 信息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通过让同学们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然后汇报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唐代诗人贾岛为中唐著名的诗人,与孟郊齐名。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在晚唐、宋初和南宋中叶颇有影响。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3、解读诗意,抽象感知。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旧知初步理解《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该诗的不同理解、感知转化为语言输入电脑,暂时存盘。此时,教师可采用延时评价,在以后教学环节中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领悟意境之美是古诗欣赏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教学中较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入手,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古今异义的、一词多义的重点、难点的词句细细品读,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水平起步,异步进入学习状态,在认识材料的不同界面上,充分展开自主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1、自主学习,质疑问难悟诗境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诗中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 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领悟意境?我们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供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计算机又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如“云深不知处”一句,需要我们通过注释和词典理解词义、句意,进而领悟意境。于是我们就在信息库中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词典注释。将“云深”、“处”的多种意思在信息库的词典中列出,并在“云深”、“处”等词处设置“热区”,学生如有需要,就可以点按“热区”进入这些词的界面,在诵读感知古诗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诗意的解释自主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较快地进入了诗境。 2、合作学习,想象延伸进诗境 古诗美读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精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通过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桃子”。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①“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 通过想象,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之中。②请学生在画板上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在对整首诗的重难点有了全面理解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诗句。在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修正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将整首诗的诗意连接起来描述,要求前后语意贯通、上下语调和谐、服从于一个中心。最后让学生根据当前的认识重新修改古诗诗意。这时,教师可以随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进行合作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三)烘托意境,吟唱古诗,表达美 1、烘托意境,吟唱古诗表达美。 教师利用网络的将画面、文字、音乐有机组合,整体呈现的功能,选用古典乐曲为古诗配曲。学生陶醉在音乐渲染烘托的氛围之中,你方吟罢,我方诵。课堂里,吟诵声此起彼伏。学生尽情地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反复吟唱之中,钦慕高仰之情与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汲取了古诗的精髓,领略了其深刻的底蕴,整个课堂成了一个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的舞台。 2、 移拓展,积累知识创造美 为了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使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尝试进行个别化的拓展阅读。这时,教师可以让基本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打开教师为他们建立的资料库进行自主阅读。该资料库所选内容是与教材相对应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剑客》、《题兴化园亭》三篇作品,每篇作品下都包括写作背景、重难点提示、配乐吟诵、古诗吟唱等几项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读一篇或几篇,培养学生在自能读诗的过程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三.研究成果分析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根本性的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个别化和交互性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 3、教学过程的转化。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变为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4、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教学中有些内容,经过教师的努力,可以让学生观察到;但有的内容学生无法直接观察,教师只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而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如置其中,加深感知。 (二)实施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古诗教学的策略 多媒体网环境中古诗美读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分组讨论,并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反馈评价的教学媒体。在其设计中突出体现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建立,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识工具,而非简单的演示工具。因此在网络教学的设计中,既要注意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而将教学软件设计制作成为学生探索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2、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高水平的问题能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回答方式。如电子笔记本、论坛、七嘴八舌、各种多样的练习题等,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导航策略的设计中,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协商学习中所提供的帮助以及评价练习中所出现的提示语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络中提供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资源,如“资源箱”、“教科书”、“相关资料”、“视频点播”、“更多的相关资料”等,使网站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初步构建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古诗教学模式 实践中我们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凭借,以充分拓展古诗学习的时空向度为背景,创设“文画音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教学情境,总结出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美读教学模式来进行古诗教学操作。在设计模式时,我们注意把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师生的活动形式与教学媒体选择的设计综合起来考虑,具体实施程序为: 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借助媒体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领悟意境,品味古诗,欣赏美寻调课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烘托意境,吟唱古诗,表达美配乐诵唱尽情表达拓展阅读个性发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中,我们将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到古诗教学的各个环节。实验班教师共上研究课17节,重点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图。我们普遍感到,运用网络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对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作用评价,经过对112份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后,得到下表: 人数 项目 很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总计人数 增大教学密度 32 71 6 3 0 112 突破教学难点 35 69 7 1 0 112 培养思维能力 33 64 14 1 0 112 掌握知识规律 34 68 8 2 0 112表中数据说明多媒体教学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明显转变。 多媒体网络环境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精神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经过对112份问卷的统计,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态度测量,得出: 很感兴趣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根本不感兴趣 总计 人数 32 49 30 1 0 120 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方法很感兴趣的人数占28.6%,感兴趣的人数占43.8%。这表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肯定和接受。 下表中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习态度习惯的调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班级 总人数 统计量 课前预习 课堂参与 课后作业 实验班 45 平均分X 28.74 28.11 29.61 标准差S 4.07 5.50 1.50 对比班 44 平均分X 28.81 24.95 24.33 标准差S 1.33 5.02 5.11 Z检验 Z〈1.96 P>0.05 无显著差异 Z〉2.58 P〈0.01 有显著差异 Z〉2.58 P〈0.01 有显著差异 ②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特别是在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思考或协作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益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验,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各类检测对比,以及收集的各种资料表明,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面以《寻隐者不遇》一课为例作具体说明。 表一: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情况 班级 总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人数 实验班 45 28(62%) 17(38%) 对比班 44 14(31%) 39(69%) 表一显示的数据来看,实验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优秀率达62%,对比班则为31.8%。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表二:扩大课外阅读情况 班级 总人数 参与课外阅读人数 无课外阅读人数 实验班 45 39(87%) 6(13%) 对比班 44 30(68%) 14(32%) 根据表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验班极参加课外阅读人数占86.7%,对比班参加课外阅读人数为68.1%。数据表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表三:课堂达标成绩分析 班级 总人数 平均分X 标准差S 实验班 45 94.9 9.8 对比班 44 83.6 11.7 表三所列数据说明,实验班的整体教学效果优于普通班,这也表明运用媒体技术进行古诗美读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古诗美读教学改革实践中,建构了在多媒体网络支持环境下,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动地、自能地、个别化地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古诗过程中,锻炼理解、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