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给老师的建议第49条心得模板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模板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模板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教育专著,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下面由 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供大家参 考。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 1 苏霍姆林斯基的《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告诉我们,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回想十几年的 教学经历,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 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 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 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 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 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 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 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 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三、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 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 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 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 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 增长能力的快乐。一定要培养 学生预习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 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 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 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 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 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 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就会终 生受益。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 2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 30 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 理论家。最近读了他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中提及了 100 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 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 言娓娓道来,文字深入浅出,让我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 事中感受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 谈看了这些建议之后的三点感想: 一、永不停止阅读的脚步 有句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 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如果我们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 就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回答不出 学生突发奇想的问题。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亲近我 们,也使我们更具有魅力。现在,我所从事的是小学教育, 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 力。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 不仅在智力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性极强,经常会问一 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说要想给学生 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 们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继 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刻充实自己。此外,老师向 来担任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就养成了不断 学习、不断阅读的好习惯,那么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 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 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 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 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 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 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 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 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 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 们有的想,有的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的 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认 识之间的结合点,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 教学的质量。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 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必须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 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只有我们善于倾听才能 真正的从心去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 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工作十分的琐碎, 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学生对自己说的话,只是敷 衍一句:“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一会再说!”可当我们真 正忙完了,又将这件事给忘了,自然给学生心里造成了一定 的阴影,觉得老师并不重视自己说的话。没有从老师这得到 一个答复,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了。因 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倾听的意义,并 懂得学会倾听。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 3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教育专著,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 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捧读 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 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 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 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如道 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 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 生的工作》,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 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 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 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 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 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 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 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 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 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 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 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 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 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 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 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 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 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 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 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 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 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 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 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 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 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 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 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 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 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 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 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 4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 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 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 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 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 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 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 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 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 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 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 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 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 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 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 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 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 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 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和科学的&39;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 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 适时转载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 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 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 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 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 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 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 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 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 5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 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 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 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 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 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 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 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 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 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 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 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 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 们每个人都是一天 24 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 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 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 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 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 “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 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 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 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 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 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 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 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 30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 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 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 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 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 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老师的建议第 49 条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