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教学语言初探
语文论文之教学语言初探 作者: 夏 艳 单位: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 【摘要】 教学语言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 运用语言表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学语言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具有规范性、针对性、情感性、启发性、审美性、教育性等特征,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提高个人的教学艺术可以通过提高普通话水平、提升个人内部修养、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等途径达成。 【关键词】 教学语言 特征 提高途径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教学语言则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 运用语言表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它在许多方面与生活语言不同,它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支配。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为平淡为神奇,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特征 1、规范性。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与学生相互交流使用最多的语言,会潜移默化给予学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常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效法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严格规范,具有示范性。首先,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无口头禅,少病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吐音,准确清晰,抑扬顿挫,一下子便能抓住学生的心。进一步注意语音的谐和、语调的自然、语速的合理、音响的适度,便可自然地形成教学语言庄重典雅、亲切和婉的基调。其次,规范科学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力求做到,思想无谬误,知识没差错。对知识的描述和界定要肯定、准确、科学,切勿含糊其辞。 2、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即因材施教的意思。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区别很大。确实有教师在长期教一个年段,之后改教其他年段不能适应的现象。除了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大段讲解只会让学生如坠云雾;而对高年级学生称呼“小朋友们”,统一的话反复强调只会收获学生的反感。即使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也有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性。无论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还是人文性角度来看,语文教学都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工作。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无疑是传情达意的最佳媒介。一节好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必然与教材蕴含的情感相协调,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忘我投入。如《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师用激情的语言解说画面: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央军委一声号令,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66个师旅,30多万兵力先后投入战斗。他们中间有110多位将军,5000多位师团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在洪水面前都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封堵九江决口,保卫荆江大堤,会战武汉三镇。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回顾了那段历史,更深刻的体会了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精神。而同样震撼人心的《生命桥》一课,执教者语言平淡低沉,感觉十分违和,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也提不起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启发性。所谓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能诱发学生思考并让他们有所领悟。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仅应做到促使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应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课文《大江保卫战》中有一句“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挺进”和“前进”意思一样吗?“挺”有勉强支持的意思,这一路困难重重,阻碍子弟兵前行的道路。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回答:房屋倒塌;道路被冲毁;到处都是洪水;暴雨如注;电杆、大树挡住道路…… 师:这些难免会耽搁时间,所以子弟兵们必须-- 生:日夜兼程。 师:“兼”是加倍的意思,“日夜兼程”怎么理解? 学生说词语意思。 教学到此,可以说,这位教师已经处理得很好,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丰富“挺进”的内涵,连带理解“日夜兼程”的意思,值得称赞。更妙的是,接下来教师又追问一句:“人民子弟兵为什么要日夜兼程?”学生自然要思考,是啊,为什么呢?哦,是为了早一步赶到大堤,让人民的生命不受威胁,财产少受损失!学生心目中子弟兵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感受也更深刻了。可见,教师启发性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推手。 5、审美性。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感觉的活动、思维的活动、情感的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的琴弦,往往是美的教学语言拨动的。教师语言表达得美与否,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对教师的语言学生可以无动于衷,也可以感动不已,可以是味同嚼蜡,也可以是如饮甘泉。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再现了教材描写的美的情境;或是联系了学生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美感;或是利用学生联想、想象带入他们向往的境界。总之,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觉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美。这样富有内容美的教学语言,也必须有其美的形式,其用词造句应该是十分讲究,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这节课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教学语言的美。这种诗意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条清溪潺潺地流过学生的心田。教学中,王老师主要是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美妙境界。 比如,在学生想象了故园的情景后,王老师用这样的语言引导朗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读《长相思》全词)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月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份温馨,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读《长相思》全词) 再 如,要求学生以不同身份问“为什么要离别”时,王老师用这样的语言引导: 师:长亭边,杨柳依依,在送别的路上妻子问--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长亭下,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父亲问--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 诗意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理解文本的情境,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显得从容自如而又有深度。此外,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受熏陶,还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6、教育性。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借以完成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的教师语言,当然也始终贯穿着教育性。如指导写“橄”字,教师告诉学生:“它是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宽窄高低差不多,中间头部略低的字形,这样结构的字,横画要短,‘木’子旁的斜捺改成点捺,中间的‘耳’提画不能太长,它要给左边两部分让位,使他们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三个小朋友坐在板凳上,要互相依靠,又不能侵犯。‘木’字如果不给他们让位,写出的橄字就像在打架,既没有互相礼让的感觉,又产生了不美感,所以,我们应该把每一笔,每一画的位置摆正确,这样才能写出端正、整洁的字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习得了知识的同时学会谦让、与人和睦。这也是教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教学语言因为自身的独特性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具有较高的课堂语言艺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也必须自觉追求、苦心修炼才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普通话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标准的普通话是准确表达的前提。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绝对会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2、提升个人内部修养。 教师语言的锤炼绝非一日之功。乍看是口才问题,实质是学识修养。正如古人云:“言为心声”“言如其人”“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的内部修养是语言艺术的基础和源泉,“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想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就必须多读多背多写,用阅读滋养人生,让知识增厚底蕴。 3.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作为教师,只要是语言学习的有心人,那么他所教的每堂课都会成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实验室。教师语言的训练要经过刻意雕琢和回归自然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要完成从不注意教学语言技巧到重视教学语言技巧的转变;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完成从刻意设计和运用语言技巧到淡化技巧雕琢痕迹的转变。只有从前一阶段过渡到后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艺术。 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摸索更多更好的方法,锤炼自己的语言,才能逐步形成符合教育教学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艺术。 【参考资料】 钱威《教学语言前探》,载《教育研究》,1991。 李登昌《浅谈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载《读与写》,2009。 李书平《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刍议》,载《科技信息》,2008。 智月辉《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载《小学时代教师》2009。 王崧舟《诗意语文》,200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