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以乐激趣——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以乐激趣——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语文论文之以乐激趣——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也需要改革。教育必须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改革,作为百科之首的语文改革也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旧有的模式,重新思考“语文”这一课题理念,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应有的知识,又能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达到以乐激趣,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自身的粗浅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得到教育界各位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一、创设情境,巧妙入题。  一堂课中,导入新课非常关键。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美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老师倾心于此,学生才会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秋天》一诗时,我设计了这样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和当代诗人何其方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享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吧!”  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形象引导,消化知识。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它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站在艺术家的角度诠释了园林在艺术中的作用,对“园林的艺术”‎ 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读着这篇文章,一幅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呈现眼前:错落有致的亭楼,重峦叠嶂的假山,俯仰生姿的树木,精雕细刻的门窗,像朦胧的桃源,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这样的情 景单靠 老师一人的想像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让同学们动起手来,把自己头脑里的想像用笔描绘出来,且让一两名同学上黑板,画完之后,给同学讲解这样画的缘由,并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看着这副画结合 叶老 先生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尽管好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好,描述不流利,但学生们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感用绘画加以直观化,用语言加以形象化。这不但有助于体会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优美情景,更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加以迁移,得到巩固。课后,好多学生把自己的画拿来让我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样画的。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绘画以及 叶老 先生的描绘之中了,真正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结果吗?  绘画教学,直观性较强,不但让学生动手、动口,更让他们动脑,不但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对旧知识有迁移作用,对学生的潜能有开发的功效,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疑引趣,培养思维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 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本文的题目叫《斑羚飞渡》,可不可以改为“动物奇迹”或“壮举”呢?(巧妙题解,引起兴趣)  ②课文写了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重点处设问)  ③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斑羚怎样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关键处设问)  ④‎ 你认为斑羚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你读此文后想对它们说什么?(难点处设问)  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拔,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四、搞活形式,激发兴致。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追寻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理解,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在饱含激情的演讲中不仅使学生听到了动人的亲情故事增加了写作素材,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对母爱有了新的体会。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大。教师讲解课文后,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教师把每三个小组安排在一起进行演出,评出最好的一个组到全班演出。这项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五、利用媒体,调动思维。  ‎ ‎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七、适时应变,机动教学。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使整个知识传播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候适当地改变教学计划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008年元月的一天第六节课,我刚走上讲台准备开口说出今天要讲的《桃花源记》却发现好多学生的眼睛不住地朝窗外看去,并不时地小声议论着什么。随着他们的目光,我也朝外看去,只见大片大片地雪花在飘,今冬第一场雪悄然而至了。于是我合上书本说:“下雪了,令人兴奋啊!……”话还没说完,不少学生就急不可待连声附和,紧接着我宣布:“今天上一节作文课,同学们以‘雪’为话题,一人说一句关于雪的话,并即兴作一首雪诗,当然你们可以站起来观察外面的雪景。”话刚一落地,学生们立即欢呼雀跃,兴奋不已,积极开展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抒写了一首首动人的“雪诗”。如赵明权同学的《雪江山》:“风吹雪花天山飞/美景此处谁人陪/江山千里更娇媚/花开花落再相随。”吴春梅的《雪颂》:“雪花满天飘//狂风如虎啸/往事知多少/都如雪花消。”蒋海昆同学的《雪》:“冬日晨雪迷茫茫/驾翅飞翔翩翩然/落入掌心始作泪/恨得消融皆无痕。”读着这些诗,我们且不管它的“平仄”只道这些学生给我们创设的一种诗的意境以及学生结合自己经历的一种想像力,足以令教师兴奋。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下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仍以“雪”‎ 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课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关于雪的诗词以及散文。回想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且不时达到高潮,应该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作为老师不能就此作罢。为了保留学生的创造成果,我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即兴之作润色之后写出来,交给科代表,让其据此办一个“雪刊”成为一本杂志。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乐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兴奋也会给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适度调整。有时还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有积极意义。   有乐趣才能有兴趣。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以满腔的热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