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探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探微

数学论文之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探微 ‎ ‎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探微 ‎  作者:张梅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58   更新时间:2011-9-14 22:49:58‎ ‎  --------------------------------------------------------------------------------‎ ‎  摘  要 ‎  做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中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针对目前高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讲评等三个环节,提出对数学作业进行改进的观点,阐明了改进作业、“减负增效”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作业 改进措施 减负增效 ‎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评价、改进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新课程的改革,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 作业的改革也应该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从作业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使课改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作业方式。下面就新课程标准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下数学作业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几个方面。‎ ‎  一、了解高中数学作业还存在的问题 ‎  课改前,我们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的状况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事倍功半,近乎无效劳动。‎ ‎  课改后,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提出新课改的重心—–减负增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学校和教师,表现为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等。因此在“减负”‎ 的声浪中,各校锐意改革,期望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樊篱中解放出来,此举赢得了几乎所有学生的欢呼和部分教师家长的赞同。当然也引发了一些家长、教师的担忧。这样也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形式。一是他们担心学生不做作业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整体学习质量滑坡。但在现有教育制度下,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为“减负”而降低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接受分数的考验。为了出成绩,出“效益”,家长、老师都把无形的压力施加于学生身上,因而造成学生的负担日重,书包更沉,学校“减负”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其二是一些学校和教师矫枉过正,“减负”简单地等同于减去作业,干脆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许多学生因为“减负”在一段时间中过于轻松,而“减负”后学生成绩下降,老师们不得不加大力度学习,作业负担、课程时间力度都会加大。这两种处理形式都是“减负”实行不当,造成“越减越负”的现象。‎ ‎  其次,课改后,学生现在使用的是统一的省编作业本。这本作业本是一种笼统的编辑,涉及的是基本普遍的认知,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城市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导致不同的认知。这本作业本,对我们偏远山区农村学生而言,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难度太大,二是知识点前后倒置、新老教材要求混淆。‎ ‎  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成“顽症”。‎ ‎  二、遵循数学作业改进应注意的原则 ‎  建构主义的先驱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并不是个体积累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而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新的认知结构不仅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延续,而且是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最根本特点是接受一建构式学习,因此获得数学知识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构造,从而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做数学作业是学生相对独立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主动的自我建构过程,为了完善这过程,数学作业的改进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  (1)循序渐进原则 数学学习遵循认知结构的组建、发展和完善的次序,它是顺序的、有阶段的;‎ ‎  (2)及时反馈原则 数学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学习它就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并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 ‎  (3)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原则 数学学习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必须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分析批判,去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并独立去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  (4)发展数学能力原则 ‎  (5)主动求教与互相帮助原则 ‎  这些原则既有数学学习特点的内涵,也有现实的学法指导功能。‎ ‎  三、改进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  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正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学生“减负”,实际上是给学校和教师“加压”‎ ‎。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布置少而精却又同样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作业。要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数学作业的改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  (一)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  这一环节的原则是明确作业目的、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针对性、丰富作业形式。‎ ‎  (1)明确作业目的,提高针对性 ‎  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应符合总的教学目标。数学作业的目的当然应体现数学教学目标和数学课程目标: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根本上讲,课程目标和应试目标并不矛盾,数学学得好,考试不应该差,学好数学的途径有多种,得到高分的方法也不会是唯一的,因此,不能把手段当做目的,更不可把流行的做法奉为宝典,比如,“月考、周练、天天测”,“错一题,全部抄‘,”不交作业请家长“等似乎能提高考试分数的措施,先不说其是否能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分数,仅从这些做法造成大量学生讨厌数学、痛恨上学这一点,就应该持怀疑、谨慎态度。‎ ‎  (2)控制作业总量,提高有效性 ‎  毋庸讳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 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德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学习的次数和保持的量之间成正比关系,而在大量的超额学习时,重复学习越多保持效率反而越低,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报酬递减“效应。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常量,不顾学生实际的超量作业,不仅难以达到作业布置者的期望,更会带来学生抄袭应付,弄虚作假,或是置之不理现象的发生,控制作业总量是教师作业布置必须考虑的问题。多数学生反映数学学习时间占到总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课外时间在1一1.5小时,应该是所有学科当中花时最多的。因此,设计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时必须考虑这一制约因素,不能漫无边际地进行强化练习。布置的作业应突出重点,敢于舍弃。如数列中的递推数列问题,其蕴含的递推、递归思想很重要,但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技巧性强,笔者认为不必花大力气,耗时不一定见效,反而挫伤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还体现在每天的作业的配置上,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比如布置五5题作业,有2题是几乎全班都会做的,目的是落实”双基“;有2题是能做但会做错的,用以暴露问题;还有1题是有一定难度的题,难易搭配,各有功用。选编的题目多数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过程,克服做选择题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减量增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  (3) 丰富作业内容 增强实效性 ‎  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放弃”‎ 一刀切“的思想,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设置”刚性作业“与”弹性作业“。”刚性作业“就是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做的作业,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班里中等生的程度设计的。设计时要仔细斟酌,讲究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讲究针对性,首先是教师吃透《大纲》,内容、方法、难度应符合大纲要求;其次应符合学生实际,围绕重点知识和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及易混点选择习题;讲究典型性,应使习题体现一般规律和通性通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层次性,即作业的易、中、难搭配,既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上手,又要为优秀学生设置些体现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题。”弹性作业“,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的课外学习活动,就是在保证一定量的基础题训练巩固的同时,一定腾出时间用于能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手头的作业辅导资料,教师应该加入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加以正确引导,大胆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习量与心理负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完成。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发挥的空间。”刚性作业“体现共性,”弹性作业“体现个性。这样,我们就做到资料的使用富有弹性,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  (4)丰富作业形式,调动积极性 ‎  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就不能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在选择作业方式上,主要考虑其达成目标的贡献,特别是学生面对某种形式的作业时怎么想、怎么做、从中会得到什么。‎ ‎  所以平时的作业按基本效用可分为下列类型:‎ ‎  巩固型作业:巩固基础、强化技能,解题就是常见的形式,目前高中数学教师主要采用这种作业形式。选好题,控制量,难度适中是巩固型作业的关键。对运算技能类的练习,有速度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写明完成的时间。‎ ‎  阅读型作业:在每一章开始复习之前,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具体方法是先尝试回忆,对回忆清晰的部份略读,对回忆模糊或空白的知识细读;读例题之前先试解,会解则略读,不会解则详读,详略因人而异;检查的方式是要求学生写小结,提问题,通过提问题,谈看法需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 ‎  总结性作业:在某一章节复习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知识小结,题型小结和方法小结。‎ ‎  作业完成方式也可多样化:以往数学作业的完成,教师都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现在,我们应该允许并且是大力提倡”合作“,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以往数学的作业注重强化训练,以练习记忆为主,体现出浓厚的应试取向;现在我们应该追求数学的实践性、探索性,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丰富的作业形式有助于适应不同的学习特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  (二)数学作业的批改 ‎  批改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批改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或采取补救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而言作业批改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外部的评价。‎ ‎  一提起数学作业批改,多数教师都感到头痛,作业天天有,教师天天改,耗时多,负担重,弊端主要表现在:方法单一,量大费时;流于形式,收效不明;忽视学生个性,埋下学习隐患;目的不清,反馈信息提炼不够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传统的批改方式:‎ ‎  (1)由第二天上完数学课后批改提前为早自习,尽量在第二天上数学课之前批改作业;‎ ‎  (2)对于不同性质的作业,批改量有所不同,概念类多批,思路方法类,找典型批,运算技能类就少批或不批,而在自习时公布答案,有时只对重点习题批改;‎ ‎  (3)加强作业管理,每天由组长检查并收交作业,课代表汇总,并向教师汇报。另外新课标强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业放手给学生去批改。当然,这个”放“‎ 应当遵循两个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实践表明适度的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是有益的,有利于作业交流、相互学习;有利于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自学能力。‎ ‎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表现希望受到教师的赞扬。因此,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然也应体现在作业批改上。为了使这些心理动机得到保持和强化,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全面发展。因此批改作业时在作业中适当写批语,利用写批语渗透情感疏导、学法指导。写批语时要把自己摆在朋友的角色、师长的角色、欣赏者的角色……,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形下,说不同的话,有的放矢。这样的批语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有利于情感因素的培养,也起到以情优教的作用。‎ ‎  多样化的批改形式可达到不同的功用:评价功能、反馈功能,还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情感交流等作用。‎ ‎  (三)数学作业的讲评 ‎  作业讲评就是在作业批改基础上的课堂处理,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 ‎。具体来讲,对作业中普遍的、共性的知识性错误、概念性错误应及时讲评,而且不要就题论题,要分析错误的实质,正本清源。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应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不必面面俱到。讲评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参谋者,即要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一点”填鸭式“教育。讲评后教师要针对作业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方法、思想,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心编制几组强化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实践、反思、总结,从各个角度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中数学作业改进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各位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业,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去感受成长的乐趣。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更蓬勃发展,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和灿烂!‎ ‎  参考文献 ‎  [1]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 2009版)‎ ‎  [2]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实施意见》( 2009版)‎ ‎  [3]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苏州大学 ,‎ ‎ 200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