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大学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例

‎  【导语】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今天XXX为各位搜集整理了大学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例,供您查阅。‎ ‎  【篇一】‎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伴随而生的新媒体产业正在刷新着媒体行业一个又一个记录,许多企业对未来的新媒体营销寄予厚望。那么,作为一个新媒体营销人员,应该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呢?‎ ‎  一、关键词策略 ‎  要做好新媒体营销,关键词是很很重要的一步,只有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客户才能够准确的找到你,关键词策略主要包括品牌词、通用词、产品词、人群词、规格词、竞品词和地域词,也可以通过百度指数和5118等网站来寻找关键词。‎ ‎  二、营销平台 ‎  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平台,营销平台主要包括搜索、门户、导航、垂直、社交平台。‎ ‎  三、排名策略 ‎  各种营销策划案都是有排名的,只有排在靠的营销文案才能获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内部主要看的是你写的文章的质量,我们不能只关注于文章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的要求;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平台的选择,同一篇文章选择不同的平台,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平台。‎ ‎  四、营销模式 ‎  营销模式主要分为收费的和免费的,收费的如SEM,免费的如SEO。这里还要注意数据库的建设,这就是资源。‎ ‎  五、编辑工作常用工具 ‎  为您推荐几款在编辑工作时常用的工具:百度指数、百度推广助手、伪原创查询工具、关键词密度查询、在线字符统计工具 ‎  六、关注热点 ‎  今日头条、微博、搜狗的公众号 ‎  七、常用站长工具 ‎  5118、站长工具、百度站长、爱站、斗牛工具 ‎  八、造势营销 ‎  借助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做文章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如宝马汽车的营销;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引起用户的共鸣来推销产品,如可口可乐上的一句话标语。‎ ‎  九、如何做好SEO ‎  SEO一句话概括为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法把排名做到前面。其主要包括内容和链接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内容主要包括标题、描述和关键词,链接主要指网址。‎ ‎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建立起新媒体营销的高楼大厦,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  【篇二】‎ ‎  新媒体的本质和运营究竟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  老师的几页PPT让我感触良多,他是一线运营新媒体的决策人,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他所总结的新媒体的发展有几条,令我记忆犹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 ‎  1.新媒体并不“新”‎ ‎  新媒体对新闻的记录上仍然体现了新闻的原始特点“快”,如果没有抢到第一“落点”,在第二落点上制作深、新的新闻也是补救。而原来报纸上的“通讯员”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在微信微博朋友圈寻找更直接更纯粹的“现场新闻”是现在新媒体制作的途径。‎ ‎  这里点出了新媒体的本质,它仍然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媒体,只是呈现的手段更先进更快捷。给我们的提示是:新闻机构仍然要在传播新闻上寻找出路,纸媒一定要用制作新闻的思路、方式来运作新媒体,让新闻更快更贴近读者。‎ ‎  2.内容需要“新”思维 ‎  “从内容至上到用户至上”——体验时代的到来,就是服务时代的到来 ‎  这个关系的确立,就打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受众”内涵,纸媒从前建立的“传受”‎ 关系被重新定义,就要求我们办报、办新媒体都必须遵循“有用、方便、服务”的思路,从政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各类新闻,都以有用信息为尊,评判稿件的标准要发生变化,考核制度发生改变,编采人员才会跟着这根“指挥棒”走,渐渐扭转多年习惯的写稿思路。这并非一日之功,但是成败也在此举。‎ ‎  所以,钱老师的以下三条文字写得非常关键:‎ ‎  用户思维三要素:‎ ‎  (1)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  晚报的用户多为中老年,最近集团领导要求字号变大排版变疏的也是在适用用户的需求。人民日报最近刊发的经济专刊,大多是普及金融知识的角度去介绍去解读,而不是悬幻空洞地运用专业术语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  (2)目标用户要什么?‎ ‎  中老年读者注重养生健康信息,国家发布的政策,晚报在健康专刊、科普专刊即网络时代电脑科技知识伯普及上应加大力度,把知识传递到百姓中,真正有教化和启蒙作用。‎ ‎  (3)怎样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简约、极致 ‎  手机成为“纸”端,不仅要有现场新闻的场景还原记录,还要有历史资料、多方评论以及未来发展走势,“极致”的要求突破了纸质媒体的局限,让更多背景和延展性材料走进“焦点”新闻中来,这已经不是所谓“焦点”新闻、深度新闻的要求,而是当下新闻的“普遍”‎ 要求。更简洁的设计、更方便的用户界面、更高雅的外观、更舒适的持有感……加上这些形式,就更容易达到用户的需求。‎ ‎  3.对沈报集团的有用启发 ‎  (1)主流媒体缺少的“四力”,比起商业网站和民间高手,主流媒体在信息处理上的四个弱项:引爆力、发酵能力、推广能力、扩散能力 ‎  主流媒体信息处理上的弱项暴露了目前新闻工作的短板,即做新闻不能够抓住眼球、后续新闻跟踪和制作跟不上、发布新闻手段单一和受众狭窄。‎ ‎  引爆力:即制作的新闻有冲击力,瞬间抓住读者,这里面有标题制作、群众关心等因素 ‎  发酵能力:即能否持续延展追踪新闻并根据新情况为焦点新闻注入更多吸引人的后续新闻;‎ ‎  推广能力:即能否将编采制作的深度新闻产品介绍发布给读者,即阅读人群能否跟主流媒体匹配,渠道是否多样 ‎  扩散能力:主流新闻媒体的读者能否主动成为传播者,继续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  这四力的缺少让我们在新闻编采、发布、推广等方面自检,具体到措施就是:‎ ‎  A记者新闻做得是否充分,考核标准要变化 ‎  B深度全面做新闻的能力要提高 ‎  C是否要求全员转发、平素积攒庞大的粉丝群 ‎  D向中央级、其他地区媒体推广代表沈报品牌的新闻 ‎  (2)新媒体拓展的重点:移动端、可视化、直播化 ‎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7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7.5%。‎ ‎  这个方向是经过多家传统媒体尝试并实践的准确方向,目前上报集团也是走的这条路,他们研发的APP和公号都产生了影响力,新老媒体影响的人群仍然占上海媒体中的头把交椅。目前,沈报集团在巩固三报人群对纸媒的信任外,已经明确:做好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发展方向,是附合媒体发展规律的,集团领导对形势的判断还是明智和敏锐的。那么我也在思考,如果何在这三个重点方向上具体扎实的实行呢?就沈阳晚报来讲,我有如下建议:‎ ‎  A.全员考核方式改变,对纸媒A稿的考核拿到新媒体上,以阅读数、转发量为标准 ‎  B.鼓励“全能记者”摄影拍视频,用更多图片释析新闻,易于阅读 ‎  C.借助影响力大、有观众多的直播平台,输送直播大号,比如沈阳晚报现在的“一直播”,也可以申请多个大号,比如头条号、快手等等,输送服务性信息。前年“沈阳晚报60路记者直播暴雨路况”就起到了主流媒体的作用,影响力强。‎ ‎  D.鼓励记者个人“大号”,自媒体泛滥的情况下,记者的编采能力、占有信息的全面性能够成就多个大号,只是在“‎ 大号”收获期,规定好贴附广告分成比例就好,甚至在广告部统一为沈阳晚报各个“大号”寻找广告的前提下,规定好分成,让企业和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新媒体带来的红利。事实上,像咪蒙、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大号也是机构在运营,如果报社以个人大号为项目,多方分成小组共同运营几个大号,也会有所营利。理财、医疗、读史这些方面,如果打上鲜明的个人特点又能够占据机构优势,扶植起来会为沈阳晚报新媒体加分的。‎ ‎  E.一些公号可以联合投资人共同创办,引进外面资本,做大服务做到极致,才能够在当下媒体转型期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 ‎  F.培育扶植要有耐心,考核赢利要有限制,以季度为考核期限,粉丝增长与效益增加势头好的就继续鼓励,如果下滑或没有前景的就适当调头重新定位或开别的公号。机构扶植下的公号收放自如,比个人奋斗要收效快。‎ ‎  G打造“卖字”“卖视频”平台,集团里面记者所有的才华都是以文字创意为基础的人才,集中旗下优秀记者打造人才库,“海量原创”平台,像网约车一样,订制“公文写作”“文娱台词”“剧本创作”、“小说创作”“文案策划”等类库,有预约写稿的需求平台和作者稿费分成,同时收纳全社向全沈阳的文字人才、视频人才,成为沈阳最个性化的创作平台,可以叫“滴滴写作”。‎ ‎  (3)未来新闻采编需要具备的新技能 ‎  A.分析与整合规模庞大的数据的能力 ‎  这个就是记者的编辑能力,大量阅读之后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跟主动积极性有关,事实上是跟记者编辑的积有思考和行为方式有关 ‎  B.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和发展信源的能力 ‎  编辑要有约稿能力,要有敏感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多联系“通讯员”多注重各个领域里面的专家、大V以及草根作者,遇到突发新闻或者专题新闻有更多渠道获得新闻资料 ‎  C.编辑高水平搜索网络信息的能力 ‎  这个就是需要利用各种搜索引擎集纳信息,像研究生写论文一样掌握好必备的资源进行融合提炼。‎ ‎  事实上,这些能力就是在以往信息馈乏年代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是在当下海量信息情况下,多思考、勤动手、有追求的编辑就会自动运用生成这些能力。我们的集团老一辈编采人员在传帮带下一代编采人员过程中,应更新标准,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手段,这样才会为年轻编辑记者开创一个完美的新媒体环境。‎ ‎  (4)传媒业增加了大量新兴技术岗位 ‎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各媒体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新兴岗位不断增多。‎ ‎  技术是新媒体快车发展的另一只轮子。我们驾驭新媒体需要各种技术支撑,编采人员需要掌握使用的能力,而IT人才则需要研发能力,在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手段上为内容服务甚至引导内容,形成新技术与新内容相得益彰,这才是新媒体平衡发展的保障手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