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
数学论文之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高数学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做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关注发展个性领域。因而,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高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也变得形象具体,这样可以提高沉重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沉重的学习主动性。 例:在讲《数学归纳法》一节时,由于许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学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在新课开始时可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玩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1)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2)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么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二、设置疑点,引起重视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发表个人独到见解。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导入恰恰是设疑的开始,因此,老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调协障碍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 例: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肌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x2?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x2?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可使课堂效果很好。再如讲《等比数例》时,教师可如下引 入古代故事,国王奖赏大臣,大臣要求国王将旗盘第一格放一枚放一枚钱币,第二格放两枚,第三格放上一格的两倍,依次到最后格作为奖赏,国王很高兴的答应了,可结果呢?于是引入正课寻找答案。又如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设计问题“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是否正确,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就可以解开它的答案是三个臭皮匠不一定胜过诸葛亮。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的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他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