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
音乐论文之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 音乐论文之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 浅谈合唱排练中音乐听觉的训练海南省澄迈县老城中学 谢世权合唱作品通过人声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塑造音乐的形象。演唱者要想完成好这项任务,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产生这些声响的规律和要求,更需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着最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演唱者用耳朵来倾听。另外,在合唱作品中还有着横向的旋律和纵向的和声,需要演唱者随时能倾听邻近的声音以及整个合唱音响,并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高来达到作品所需求的和谐。在排练中指挥者要培养和训练合唱队员的外在听力,让演唱者彼此倾听,用耳朵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合唱音响。音乐的内心听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个人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是通过日常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而获得一定的内在感觉;内心听力是一种技能,对于这种技能的培养过程就是让学习者逐步积累声音素材,逐渐达到准确的音乐想象的过程,是要通过各方面素养的提高才能实现的。内在感觉若很敏锐,所产生的音响才有美满的可能;内在感觉若迟钝,则很难取得满意的音响效果。指挥者在排练中要注重训练演唱者的内在听觉,建立作品所表现的准确音响,使之反应敏捷,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创造有利条件。在合唱排练中训练合唱队员的听力,首先是要不断地让队员从演唱中获得新的实际音响,然后通过听觉检查获得比原有内在感觉更高的内在听力,有意识地丰富和加强演唱者的内在感觉,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下面先谈谈外在听力的训练。一、音程训练1.旋律音程的构唱与听辨训练:从大小二度开始训练,其次是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增四度、减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和纯八度。构唱五度以上的音程时用搭桥音来练习。在我们每学习一个调来听唱旋律音程时,尽量与所学的调联系起来,听辨构唱调内音程,并说出是本调的哪一级到哪一级。用调式中音级构唱音程,可以使演唱者熟悉本调中各音级的音调关系,还可以进行带节奏的调式旋律音程练习。2.和声音程的分组模唱与构唱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通过模唱与构唱来积累和声音程的感觉。例:先模唱后构唱,要学会辨别和声音程的性质。从完全协和音程的训练开始,逐渐加入到不完全协和音程,最后到不协和音程。二.、和弦训练合唱的声音音响是通过各声部相互组合而产生的整体音响,各声部彼此结合时,相互的关系不是孤立的:有时要求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平衡,有时需要某一个声部的音色和音程特别突出,有时需要某一个声部特别明亮而其他声部特别柔和,而有时却需要所有的声部都明亮或是柔和,有时和弦中的音需要明显的倾向性,而有时和弦中所有的音都需要平稳地进行。指挥者在训练中要求演唱者相互聆听,了解其他队员的声音,再相互进行声音上的靠拢,最后达到一种声音的和谐。下面谈谈主和弦的训练。我们在视唱新谱时首先要唱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最稳定,另外在听觉上是完满的,在训练时要求学生用自己内在的想象与记忆力把主和弦保持在头脑中。例1:D大调主和弦分解练习例2:主音到各级的练习例3:三音到各级的练习例4:五音到各级的练习通过以上主和弦的练习,逐步建立合唱队员的调性观念,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除了外在听力的训练,培养合唱队员的内在音乐感觉,发展音乐记忆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内心听力培养的过程就是由外在听力向内在听力转化的过程。前面说过内在音乐感觉是一种想象力,是在某一瞬间不听音乐而能想象出乐曲。我们可以采取各种练习,使音乐想象和音乐记忆更加发达和完善。进行音乐内心听力的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看谱默唱、背唱和想象音乐.看谱默唱是培养合唱队员音乐内心听力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当我们拿到一首乐曲,内在地想象出它的音响效果,心中默默地读谱,长期这样练习,能够发展内心听觉。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要多背记一些风格突出的音乐旋律,以提高演唱者音乐记忆的能力。第二阶段:按照自己的想象演唱曲谱。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乐谱中力度、速度、情绪等诸方面均应达到的要求。第三阶段:对比与统一法。这一阶段需要指挥者用正确的声音音响和演唱者心中想象的音响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并予以纠正。这一步骤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合唱队员细心辨别自己的想象和演唱同正确音响之间的差别,并在自己的记忆中产生乐谱和正确音响之间的统一。如果演唱者不具有音乐的内心听觉,指挥者就应该指导演唱者对乐谱进行无数次的练习和视唱,或对着录音等音响工具作反复的对谱视听,使乐谱上的音符与实际音响在演唱者脑海中逐渐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看到乐谱就能在心中产生正确的实际音响。采取这种对比统一法,它的途径是听、看、想、唱。在听的过程中,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其他声部的声音以及正确的音响,注意将他们进行对比,达到乐谱与正确音响的统一;在看和想的过程中,注意默唱乐谱想象其音响,然后与正确音响进行对比,使内心的默唱和想象与正确音响达到统一;在唱的过程中,与正确音响进行对比,使之达成统一。以上四个途径是相互交织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开来。指挥者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始终如一的贯穿这种对比和统一,从而获得良好的内在听力。总之,训练合唱队员的音乐听力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离开了这个目的,任何训练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演唱者进行训练时,要让所有人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明确了这个目的,训练才是必要和有效的。小学互动排练合唱教学模式初探——童声合唱《桅子花开》的排练教学体会湖南省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源芳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 雷志军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那就是学生们在合唱排练中对老师让他们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和声练习,总有厌倦和畏难情绪,加之老师给他们选唱的歌曲都是些老歌,不合他们的口味,所以练唱的积极性不高,完成演唱的质量、排练的效率也上不去。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开始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尝试互动排练的新教学模式,即合唱排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排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排练的音乐实践中,主动地与老师一道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排练,在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之中共同完成合唱排练。这种互动排练模式不再是只注重合唱技巧的训练,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使他们在收获成功与自信的同时也能享受音乐的乐趣。同时,由于合唱排练是建立在师生“双主体” 的互动交流之上,学生主动参与到排练活动中来,也就赋予了作品演唱更多的童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排练的效果显然好于传统合唱教学模式。从两年多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互动排练的新合唱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我们的童声合唱《桅子花开》获得市一等奖,得到了各级专家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下面笔者以《桅子花开》的合唱排练为案例,从作品选择、基础训练、作品处理、作品展示几个环节来阐述小学合唱互动排练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及教学体会。一、作品选择以前在选择合唱曲时总有些盲然,合唱曲不是难度偏大就是作品太老,学生唱起来兴趣不大。因此笔者让学生参与到作品选择中来,由学生自己选定作品,这样他们才会对歌曲有想学想唱的冲动。如《桅子花开》就是这样选定下来的。当时我们教师提供的歌曲有《伦敦得里小调》、《茉莉花》等,学生推荐的歌曲有《桅子花开》、《歌声与微笑》等,最后在学生的一致要求下,我们选定了《桅子花开》。于是我们为学生重新编配了三声部的合唱谱,由几位音乐老师合作范唱,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合唱版的《桅子花开》。当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熟悉与喜爱的音乐当中,对演唱作品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很快就进入到合唱排练的最佳状态之中。二、基础训练合唱作品定下来之后,教师此时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演唱表现能力,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求,让学生都成为参与排练的“小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为了要唱好自己喜欢的歌而主动接受合唱基础训练,排练的效率才会提高。比如在确定各声部成员时,我们就尝试让学生做“小主人”来选定声部。学生们一开始都争着往高声部站,当教师说各声部成员的比例是3:3:4时,一些学生不太情愿地退回到了中、低声部。然后我们再告诉他们各声部有它特定的音色和音域的要求,且担任中、低声部的队员还应是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时,学生们不再盲目地选择了,他们依照自己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接着我们让大家再从各声部推选出一名声部组长,由他们和老师一道来最后选定各声部的队员,并负责本小组成员在排练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在“小老师” 的带领下,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增强了,排练也顺利了很多。训练中,我们先分别聆听、教唱各个声部,小助手们负责本声部队员的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的学唱把关,教师也分别到各声部进行指导,等学生们能轻声视唱各自声部以后,我们就采用师生或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多声部的配合练唱,并提醒学生们在唱自己声部时要倾听另外的声部,使合唱达到均衡、和谐的效果。然后请其他同学从音色、音准、节奏和声音的控制等方面来对演唱进行评价,唱得好的地方,就让他们再展示一遍,起到示范作用;唱得不好的地方,就让其他同学帮他们改进,同时教师再围绕如何来唱,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唱技术要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方法向学生进行讲授,促使他们逐步理解、接受和解决演唱中的难点。当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也就不再对基础训练感觉枯燥和有难度了。既有了自信,又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三、作品处理以前在作品排练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觉得只要他们能将老师的二次创作意图较好地表现出来,就达到教学目的了。结果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被动学唱中,对合唱排练失去了激情,师生都感觉排练很辛苦。新课标倡导教学中建立师生“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强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音乐的乐趣。笔者认为这种师生互动模式在合唱排练的作品处理阶段确实非常有效。如我们在处理《桅子花开》的第二段:“桅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把速度放慢下来,以体现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可学生们在唱了一遍之后,发现没有想像的那种意境出现,于是我们让大家来想办法。学生们从每个声部推选出两名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仔细地听合唱效果,体会演唱时的情感表现,然后谈可行性建议。有的说可以唱弱一点体现淡淡的花香;有的说可以唱跳跃一点,那样感觉会轻巧些;还有的说应把“告别”这两个字唱得短而轻体现舍不得离开的感觉…… 对于学生们的每一次建议,教师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按他们的想法试试,听听效果,好的就采纳,不好再改。四、作品展示如果说在作品处理阶段偏重于师生交流、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的话,那在互动排练模式下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合唱的演出质量,共同完成作品的最后呈现。排练中,我们先不拘一格放手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作品,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师并不苛求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仅仅将着眼点放在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体验,是否提高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的审美素养上。同学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分组讨论、排练,他们既可以给歌曲演唱加入其他艺术元素,如用舞蹈或情节表演来丰富音乐情绪、情感,用适当的朗诵来烘托音乐意境等;也可以自己上台当一回小指挥,将自己不一样的作品演唱处理与大家一起分享、比较;还可以大胆地说自己对于作品展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看是否对作品表现有帮助。当各组的同学对作品展示有了自己的整体设计方案之后,我们就让每组推选出的“小指挥” 来试着排练一次,老师用DV机拍摄下来再放给大家看,比一比谁的作品展示更有新意,更加精彩。最后老师也来指挥,将自己的创作设计和大家有些好的创意结合起来呈现。同学们仔细地从镜头里看着自己的表演,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议,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他们还是觉得老师指挥的是最好的,这时老师说明由于吸取了各组之长,效果当然比较好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创意被采纳,演出效果比以前的好许多之后,倍受鼓舞,创作的激情就更高了。其实,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方式,如果教师能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和乐感,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与展现,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音乐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的教学也会更加有意义了。 笔者觉得在小学的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排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理念。虽然从专业音乐角度看,小学生的合唱技能、演唱表演等音乐表现与创作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的,但只要他们获得了创造性的音乐体验,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合唱艺术美的熏陶,提高了音乐审美素养,丰富了情感体验,启迪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其创造结果是否符合成年人的音乐创造标准就没那么重要了。因此,在小学合唱教学中以一种新的互动排练教学模式来代替按部就班的由老师一人指挥练声、学歌、演唱三步曲式的合唱教学模式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尝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作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完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