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高中后进生的转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高中后进生的转化

其他论文之高中后进生的转化 ‎ ‎  随着普通高中的普遍扩招,学校生源差异性加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了各级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难题。不少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转化后进生,但往往效果不很明显。以下我将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对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一些体会。‎ ‎  一、后进生的相对性和转化的可行性 ‎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中间和落后这几层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也就必然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故而在每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家庭环境、教育基础和心理发展的不同,后进生都会相对的存在。教师应对教育过程中后进生的产生和存在有所准备,不要视后进生为班级的洪水猛兽。‎ ‎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后进生多数本来也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是由于兴趣、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的学习、纪律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唤起学生向上的信心,通过学生内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多数学生是能够达到班级体普通学生的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坚定后进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信心。应避免认为高中学生已经定型,无法转化,从而对后进生放任自流的观念。‎ ‎  二、理解和尊重 ‎  高中时期恰好处于少年过渡到成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成人感、自尊心的增强。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形成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心理的极端反应是后进生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渴望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这种自尊心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常会因为教师无意的言行态度,认为老师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老师和集体的关怀和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老师,对老师的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途径,都必须充满理解和尊重,用心灵赢得心灵。特别是面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的承诺应给予尊重和信任。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的讽刺和挖苦,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漠、隔阂甚至恶化。‎ ‎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毕竟还不是成人,其生理、心理都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不能够充分把握自己。特别是多数后进生本来就在学习习惯和纪律习惯缺乏自觉性。教师不能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异化为了放纵、妥协。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理解和尊重必须包含相应的批评和要求。‎ ‎  三、交流 ‎  高中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常常表现出一种“闭锁性”的心理趋向。这种心理趋向使得高中生较难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不愿让老师知晓自己的秘密;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交流,愿意与同龄人相处。这就使得不少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家长交流,而更愿意沉溺于网络,或者是只与自己的小圈子内交往。因此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首先应打开学生的心扉,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使用导师式的说教口吻,应多使用通信、周记、网络等多种交流手段,努力形成平等、真诚的氛围。多接触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 ‎  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学生心理成熟和道德养成的重要特点就是模仿教师,教师的行为常常就是学生的先导。因此教师不仅要用语言,而且还要用行动,用自己的品德面貌、精神状态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由依恋、崇拜到选择、批判,对老师的道德素质和学识修养也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学识修养。‎ ‎  四、耐心和平常心 ‎  后进生在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与其它同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后进生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往往具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对后进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得不少后进生感觉自己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失去信心,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我们在后进生的转化中应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哲学原理,针对学生的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定目标。做到起点低而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做到起点低而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只有把起点放在后进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才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欲望,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再产生一个新的目标。每当后进生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时,我们都要即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让他们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  同时后进生在习惯上具有较强的惯性。一遇不良诱因的刺激,便会反射式的“犯病”,使他们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再度出现。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反复,也就不成其为“后进”,也从根本上否定的教育的渐进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论教育时曾指出:“老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表现出来。”同样,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也必须着眼于长远,抛开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坚持教育,持之以恒,不应因“反复”‎ 而动摇。有的教师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总想通过几次谈话、家访或教育,就能立竿见影,马到成功。所以,当后进生一旦出现反复,就失去教育他们的信心,这是一种肤浅轻率的错误认识,其结果势必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转化目的落空。‎ ‎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使用科学的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转化后进生的劳动一定会有效果。‎ ‎  参考书目 ‎  1.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  2.王可植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四川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