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生注意力特点与教师课堂操作的策略思考
语文论文之小学生注意力特点与教师课堂操作的策略思考 小学生注意力特点与教师课堂操作的策略思考 心理学上对心理是这样定义的: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注意的转移。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由上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要达成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注意,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培养是教师始终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根据心理学研究,小学生注意一般有以下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向有意注意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听得高兴,就会露出欣喜的笑脸,甚至会手舞足蹈。 二、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策略 古人讲: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顺应法—— 指采用符合小学生注意特点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使小学生的注意能比较容易地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1、利用无意注意,强化教学效果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它不需要作出任何努力。 案例: 这几天感冒,喉咙不是很好,上课时,讲着讲着,声音越来越低。可说也奇怪,声音低了,发现不少学生的注意更加集中了。 分析: 注意是一种心理刺激,从心理学角度讲,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发无意注意的最重要因素。而对课堂上的学 生讲,教师本身就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刺激物。所以教师要善于在自己身上做文章吸引学生。 策略启发: (1)开发自己。教师的声音、身体姿态的变化对学生来讲都是注意的刺激物,要善于根据需要使它们新异起来,如教师讲解与范读时声音尽量不同。千万不要老生常谈,一成不变。 (2)过犹不及。同时教师要尽量注意自己不要给学生早晨学习注意的分散,如奇装异服及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重视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发现,看听结合比单独听获取信息的效果好2-3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吸引,这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学非常需要注意的。 案例: 在《老师领进门》一课常规教学分析后,讲解、朗读、说感受、朗读,学生似乎进入一个疲倦期,部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学习方式变化为:根据文中内容,表演最后三节。 (1)教师扮演教师,学生扮演学生 (2)学生扮演教师,教师扮演学生 有趣的情节,形象的再现,使学生注意力一下集中,较有效地完成了教学。 分析: 学生注意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占优势。 策略启发: (1)教学要注意环节设计。波浪有起伏,写文章讲究转承。教学过程也要注意环节过渡,要从小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思考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及课程资源,以符合小学生注意特点的形式展开教学。 (2)教具、媒体的应用要恰倒好处。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且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3)情境设计是课堂的生命,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载体,教学情境如果能够满足学生小学生注意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优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戒除枯燥乏味的讲解,戒除单一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要善于根据学习的需要,则能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功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开展教学。 3、从愉快的心境开始 兴趣是第一教师,因为喜欢,所以注意。这类原理在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方面也可以广泛应用。 案例: (1)今天课间,在面批几个学生的作业,一生完成比较好,对他大大表扬一番。上课时发现这小朋友注意 较以往更集中了。 (2)这节课课间,同几个小朋友闲聊,聊得挺开心,大家都笑哈哈的,结果发现上课这几人注意力比较集中。 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1)适当兴奋能使人积极思考和成功解决问题。(2)人的本质是希望被关注被赞赏。 策略启发: (1)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多课前谈话,大家营造愉悦的心境。尤其是班级中的影子学生。 (2)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此培养学习兴趣。 (二)压迫法 这里要注意,题目中的这个压迫不是体罚,而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在一种动力下督促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就像弹簧有了压力能跳得更高一样。 1、任务驱动法 案例: 《了不起的女孩》这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出示问题:自由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说一下李欢是( )的女孩。 学生认真阅读后,有这些:身患重病、热爱学习、顽强拼搏…… 用适当的关联词将上面词语联系起来,并说感受 采用上面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这节课学生注意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 分析: 注意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在一定紧张的程度下,能使人的注意更加集中。 策略启发: (1)善于提炼出串起全文的教学任务。使教学有明确的指向。使学生的注意也有明显指向。 (2)任务要有一定层次,任务有开发性,即尽量使所有学生能投入并有一定紧张的感觉,以提高学生注意。 (3)小学生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所以任务的设计要由浅至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注意力不断集中. 2、愤怒表达法 案例: 10月休假回来,学生似乎心还没有回来。上课又欠专心了,屁股下面好象装弹簧了。都六年级了还这样。忍不住发了一通火。学生肃然,下面的学习注意力比较集中。 分析: 愤怒是一种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情绪与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既可产生促进作用,也可以产生干扰作用。教师的愤怒必定会使学生产生紧张。适度的紧张有利注意的集中。 策略启发: (1)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体现自己的愤怒,但这愤怒一定要适度。以使学生产生适度紧张,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敏感期,提高学习效率。 (2)这里的愤怒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而表示教师情感的宣泄。 3、责任激励法 俗话讲,人要面子树要皮。现在的孩子荣誉感普遍比较强,自尊心强,利用现在孩子的这个心理,促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责任感,来集中学习注意力。 案例: 某学生刚刚评上文明学生,但这节课却在说空话,下课找这个学生谈话,最后问:你这个行为对得起你 的称号吗?下几节课,这个学生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变,人坐得直,举手多了…… (三)活动法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他们注意力往往很集中,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让他们动起来。 1、主题活动 案例: 在开国大典一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读书,将这节内容画出来。学生兴趣十足的投入学习活动,注意力自然集中在书本上了。 分析: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有明确对象的,且对象越清晰,注意越集中。在本节课这个环节中,因为注意的对象很明确,读文画图,而且这个活动比较符合小学生特点,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 2、以生活为源头 案例: 本单元《新的飞跃》讲的是航天的新闻。于是上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航天新闻。 师:你们收集到什么新闻? 生:嫦娥一号在西昌要发射了。 生:嫦娥一号发射的火箭也是长征号。 生:…… 以此作为导入开展教学,学生的注意都比较集中。 分析: 仍是那句话:小学生的注意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生活本身是最具体、最形象的。 策略启发: (1)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导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2)联系生活正是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3)具体应用。根据报刊、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事情,作为新课导入,使学生注意迅速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收集相关生活内容,用具体的数字、画面,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现,吸引学生,加强对课文理解。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还是有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学习时精力不集中,或注意力不是放在学习内容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思考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学生,把问题扣到学生的头上。总之,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