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读后心得体会(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读后心得体会(通用)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读后心得体会 ‎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大家论述城乡统筹发展较多的是如何统筹农村发展,今天我从研究城市的角度和大家交流关于城市的问题。‎ ‎ ‎ ‎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最简化、最基本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认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中国若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互为解释变量,在常态下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由于中国已经选择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此相配套呼应,中国也必须和只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 ‎ ‎  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命题。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笔者最近学习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站在一个市民的角度,想将相关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 ‎ ‎ ‎  一、关于“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 ‎ ‎ ‎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的祖先不同的城市理想,从而营建出不同的城市形态,进而又体现出不同的城市境界。‎ ‎ ‎ ‎  城市的第一境界:以安全为本的城市。高墙深池、重城壁垒,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基本形态,体现了我们祖先以安全为本的城市理想。至隋唐,中国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发展到古代最高水平,在保持郭城、皇城、宫城三重城池基本格局的同时,城内实行坊里制度,分设100余坊,各有坊墙,夜间宵禁。‎ ‎ ‎ ‎  城市的第二境界:以经济为本的城市。北宋开始,中国都城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打破城内的坊墙,开店设铺,发展贸易,而不是像隋唐时期在东西两市固定交易。不以政治、军事为目的的纯粹的经济城市也在宋代开始出现,史称宋代“城市革命”。‎ ‎ ‎ ‎  宋代“城市革命”的本质,是我们祖先城市理想的进步。他们把城市从防御工事变成了经济舞台,并且这种转变是以牺牲安全设施为代价的。‎ ‎ ‎ ‎  当然,城市从以安全为本转变到以经济为本只是从宋代开始,而不是在宋代完成的。真正意义上以经济为本的城市时代,是在冷兵器时代结束、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才开始的。而欧洲,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完成了转变。‎ ‎ ‎ ‎  城市的第三境界:以人为本的城市。XX年,以xx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我们新的城市理想。“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的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我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我们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联合国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是对宜居城市的社会标准的简明概括。‎ ‎ ‎ ‎  综上分析,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 ‎ ‎ ‎  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科学评价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依据 ‎ ‎ ‎  所有的城市都有宜居性,没有宜居性不可能形成城市。评价一个城市的宜居性,需要建立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测算宜居指数。宜居城市就是那些宜居指数比较高的城市,通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标体系来进行具体的评价:‎ ‎ ‎ ‎  (一)宜居城市需要较高的社会文明度 ‎ ‎ ‎  1、政治文明。科学民主决策要求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贯彻执行;政务公开要求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天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务信息;民主监督要求按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及建议、当地所有媒体都开设“群众来信”栏目、政府网站开设“市长信箱”并坚持一周内回复、已经开通“市长电话”并建立有督办制度、主要领导定期到信访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并建立有信访督办制度的;行政效率要求已经建立行政审批中心,并有整套可网上公开查询的限时审批、过错追究、目标责任制、追踪监察等管理制度。‎ ‎ ‎ ‎  2、社会和谐。要求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大于0.3、小于0.4的;社会保障覆盖率高;社会救助站、孤儿院、福利院、养老院、法律援助中心等救助设施完善;刑事案件发案率低和破案率高;文化包容性强,城市居民能够充分尊重其他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学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行为方式、流动人口就业服务已经建立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社会保险等服务,并能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劳动争议,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 ‎ ‎  3、社区文明。社区管理上建立有依法选举的居委会领导班子并能履行好人民调解、居民服务等职能,物业管理覆盖面要高、社区服务社区内文化、体育、卫生、家政服务设施或机构完备。‎ ‎ ‎ ‎  4、提高公众参与度包括阳光规划、价格听证等2个方面。‎ ‎ ‎ ‎  (二)经济富裕度评价指标体系 ‎ ‎ ‎  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本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XX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1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 ‎  1、人均gdp标准值:大城市4万元、中小城市2.5万元的;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值:大城市2.5万元、中小城市2万元。;3、人均财政收入标准值:大城市0.4万元、中小城市0.2万元的;4、就业率;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标准值:96%。‎ ‎ ‎ ‎  (三)环境优美度评价指标体系 ‎ ‎ ‎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环境优美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 ‎ ‎ ‎  1、生态环境 ‎ ‎ ‎  包括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宜居城市生态环境考评的核心要素,是空气、水和绿化。清新的空气是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良好的水质是宜居生活的基本保证。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也可以愉悦百姓的身心,实乃宜居城市必备之要素。‎ ‎ ‎ ‎  2、气候环境 ‎ ‎ ‎  舒适宜人的气候是宜居的重要方面,全年15°c至25°c气温天数是最适宜的。‎ ‎ ‎ ‎  3、宜居城市人文环境的评价,核心是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千城一面问题的解决。‎ ‎ ‎ ‎  4、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建筑设计、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建筑密度、园林艺术、环卫保洁、路面完好情况。‎ ‎ ‎ ‎  (四)资源承载度评价指标体系 ‎ ‎ ‎  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 ‎  一个城市的资源承载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标准值1000立方米,可用淡水资源量是一个刚性指标;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标准值:100%;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大城市80平方米;中小城市100平方米;4、食品供应安全性。‎ ‎ ‎ ‎  (五)生活便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 ‎ ‎  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重要、核心的影响因素,生活便宜度的考量涉及以下6个方面:‎ ‎ ‎ ‎  1、城市交通。包括居民对城市交通的满意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交通分担率、居民工作平均通勤(单向)时间、社会停车泊位率、市域内主城区与区县乡镇、旅游景区的城市公交通达度等6个评价指标。‎ ‎ ‎ ‎  2、商业服务。包括居民对商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人均商业设施面积1.2平方米、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套率、1000米范围内拥有超市的居住区比例等4个评价指标。‎ ‎ ‎ ‎  3、市政设施。包括居民对市政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城市燃气普及率、有线电视网覆盖率、因特网光缆到户率、自来水正常供应情况、电力(北方城市包含热力)正常供应情况、环保型公共厕所区域分布合理性等7个评价指标。‎ ‎ ‎ ‎  4、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包括500米范围内拥有小学的居住区比例,1000米范围内拥有初中的居住区比例,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数量,1000米范围内拥有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的居住区比例,市民对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满意率等5个评价指标。‎ ‎ ‎ ‎  5、绿色开敞空间。包括市民对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布局满意度、拥有人均2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居住区比例、距离免费开放式公园500米的居住区比例等3个评价指标。‎ ‎ ‎ ‎  6、城市住房。包括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值:26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户比例低和普通商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占本市住宅总量的比例达到70%。‎ ‎ ‎ ‎  7、公共卫生。包括市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意度、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人均寿命达到75岁 ‎ ‎ ‎  (六)公共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 ‎ ‎ ‎  城市公共安全与百姓安居乐业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天人、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国际国内恐怖活动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城市公共安全度:‎ ‎ ‎ ‎  1、生命线工程完好率 ‎ ‎ ‎  医院、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消防、输油等与市民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工程设施,必许完好无损,确保城市在遭受地震、洪水、风暴等灾害袭击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 ‎ ‎  2、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 ‎ ‎ ‎  3、城市政府预防、应对人为灾难的机制和预案 ‎ ‎ ‎  4、城市政府近三年来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率 ‎ ‎ ‎  (七)综合评价否定条件 ‎ ‎ ‎  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项否定条件,不能认为是宜居城市:‎ ‎ ‎ ‎  1、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 ‎ ‎  2、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级严重分化的。‎ ‎ ‎ ‎  3、近三年曾被国家环保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 ‎ ‎ ‎  4、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 ‎ ‎ ‎  (1)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标准:人均淡水资源500立方米以下。‎ ‎ ‎ ‎  (2)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标准:城区河流水质劣于4类,或2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动沙丘逼近城市边缘5千米以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