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论文之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施兴芹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 陕西 榆林 719000 陆游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由于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对于金奴隶主贵族势力表示了无比的愤恨与蔑视。他时刻盼望着祖国的统一,为反抗国内的民族压迫而呐喊、歌唱了一生。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诗人唱出了那一时代的最强音,所以陆游的诗歌以其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1 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的思想内容陆游的一生写了很多诗,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在他的爱国主义诗篇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言征伐恢复事。”他在诗篇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生活在南宋前期,南宋统治者屈辱卖国,中原大好河山沦于敌手,统治者这种妥协乞和的政策和行为,激起了当时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的愤慨。他们强烈要求抗击金兵侵略,收复中原,恢复祖国统一。陆游的志向也是作为一名战士,投身抗金战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诗人。他在《夜读兵书》中说:“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他希望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但是随着第二,在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中还表现了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由于陆游对祖国有强烈的爱,所以对那些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统治者自然表现出无比的憎恶。他在许多作品中都愤怒地谴责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罪行,宋金和议后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第三,在陆游爱国诗篇中,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予无限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诗歌,例如他在公元1195年写的《农家叹》一诗,就是通过农民悲惨遭遇,勾勒了一幅阶级压迫图:“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梗。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豚?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概括了农民处处种庄稼,辛勤耕田地的情景。诗人通过对人民生活现状的描绘,深刻的揭示了官府苛取,豪绅兼并掠夺的情状。形象地描绘了老百姓处于朝廷、官吏和豪绅互相勾结,层层压榨的悲惨境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寄予无限的同情,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掠夺劳动人民的暴行。第四,由于诗人反对投降,要求抗战,使他一再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这样他的报国理想长期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因此他的诗歌在回荡着昂扬斗志的同时又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带有沉郁,苍凉的色彩。如:《谢池春》中“ 壮岁从戎,朱颜青鬓,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度。”这首诗是作者罢官归山后所作。词中写自己蹉跎佛意,忆昔抚今,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阕回忆壮年时参与军机的往事。下阕写回乡山居的闲散生活,怅恨“功名梦断”叹息“流年”虚度,充分表现出诗人自伤朱颜已衰,岁月蹉跎,有杀敌之心,却无报国之路;有抗金之志,却无用武之地。词中将当年军中的战斗生活和目前乡居的处境和心情作了对比。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既伤感又悲愤的复杂心情。第五,由于诗人破敌卫国的宏愿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所以他常常通过梦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来寄托他的报国理想。如《楼上醉书》中诗句:“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月茵席留余起潸。”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苟且偷安,致使他不能施展宏愿,所以他深沉地感叹年华虚度。“松亭关”只有在“梦中夺得”真令人悲叹不已!怪不得要“茵席留余潸”了。这一悲叹之句反映了作者收复河山的壮志虽屡遭挫折,但他的爱国雄心始终不泯。诗人常常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自己出师北伐时征讨金兵,穷追猛打的壮举和敌人卸甲投降的丑相。然而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当他从梦中回到现实中时,又为南宋朝廷的屈辱投降而愤慨,他只能把自己收复中原,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寄托于诗篇之中,通过诗篇来表达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中,或言征伐事,或对统治者进行谴责 和揭露,或反映人民生活的艰难,或抒发自己难以抑止的悲愤,这些思想内容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爱国情思。他一方面怀着火热的感情,强烈的愿望,大声疾呼,用激动人心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宣传爱国思想,歌颂爱国斗争,抒发豪情壮志,同时又以饱满的热情在幻想中寄托爱国理想,激昂慷慨、乐观自信。但是,诗人对客观现实又有清晰的认识、冷静分析形势,深入而真实地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心,抒发了深沉的忧愤。2 陆游诗词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第一,对封建士大夫来说,爱国和忠君是不可分的,而陆游的爱国思想则包含更多更为广泛丰富的内容。他认为:“食粟本同天下责”,“神州未复土堪羞。”着眼点不限于一朝一代,一君一姓,他在诗中还常常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更为可贵的是,他将祖国命运和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三军不征战,比屋困征赋。捶楚民方急,烟尘虏未平。”他的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同样不能与其热爱祖国的思想分开。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都是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认为人民最爱国,“忠言乃在闾里间。”他的许多诗赞颂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给南宋军人提供情报的北方人民,就是本于这种认识,他热情颂扬宗泽的联合农民起义军;“君不见昔日东都宗大尹,意感百万虎与狼。”第二,对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他不仅热情歌颂,而且要投身其中。他的诗不只抒写爱国忧国的情绪,以及表示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而且声明要把生命交给这场正义战争,“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 他的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其他爱国诗人中都更进一步,因此反侵略战争在他笔下就表现得豪迈,雄壮。第三,陆游较少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和单纯报复情绪,而这是当时许多爱国者都很难避免的。他力主抗金是从正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侵略,只要求恢复“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赵燕,布帛来青徐”的国家统一安定,而不是为了“开边、扩张”。他希望各族政权互不侵犯,各守疆界,和平共处,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说:“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皇,”他也不主张民族报复主义,只要求赶出入侵者。 3 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陆游这种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首先与他的家庭教育和他的老师曾几对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四十五岁以前是陆游生活的第一阶段,当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之动乱时期。陆游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了战乱的痛苦。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结交的也多是些爱国志士。父辈交往中的言谈对陆游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晚年写的《跋傅给事贴》里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所以青少年时代的陆游接受了父辈爱国思想的影响,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立下了抗战报国的壮志。陆游早年跟随曾几学诗,曾几一方面教给他作诗的技巧,另一方面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他赠陆游的诗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曾几的爱国思想对陆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陆游前期的诗歌虽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多,但爱国主义还是创作的基调,热情洋溢,气势奔放。这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从四十六岁到六十五岁是陆游生活的第二阶段,也是他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四十六岁时,陆游被起任夔州通判,在赴任途中,他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古迹,了解了不少风土人情。四十八岁时,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住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他从夔州到南郑,得以身临边防第一线,这次经历使陆游更广泛深入地接触了生活,从历史到现实,从后方到前线,从自然景色到社会现象,从诗歌创作到军事活动,这一切都大大地扩大了诗人的心胸眼界,尤其在南郑军中,他感到有了杀敌报国的机会,十分振奋,积极参与军事谋划。这段生活经历对他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六十六岁到八十六岁,是陆游生活的第三阶段。陆游晚年并未忘怀现实,“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这一时期,他虽然不免流露颓唐消沉的心境,但爱国热情并未消退,始终不忘洗雪国耻。诗人临终时还写下了《示儿》一诗。陆游至死都盼望着故土的收复,祖国的统一。所以,在陆游一生中,爱国主义思想是其主要的指导思想。陆游诗以其卓越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南宋后期,不少诗人以陆游为学习的典范。还继承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较重要的如:戴复古和刘克庄。宋亡之际,宋遗民中许多爱国诗人都对陆游的爱国思想产生了共鸣。他们的爱国诗作,其精神更是直接上承陆游。到了清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人们对陆游的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陆游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这么大量的诗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他诗中贯穿的一条红线,诗人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中那种时刻不忘祖国的热忱和忧虑,那种贯穿一生为祖国恢复大业而歌唱、呼喊的精神,不仅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可比拟,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十分突出的。陆游的这种爱国思想与爱国主义精神,也正是我们后世人学习的楷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