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趣”味盎然——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论文之“趣”味盎然——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趣”味盎然——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海市浦东中学 谢贞琦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应从“趣”上入手。即“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趣”: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系,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课堂实践举例:案例一:左手定则导入阶段我演示了两个实验。首先创设了磁铁能“吸住” 通电铝片这样一个实验情景,通过投影展现,给了学生很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观察真空玻璃管中显示的电流的方向在磁场作用下会发生变化这样一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并知道磁场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但又激起了学生的疑问:这三者的关系如何?并将这种疑问保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谜团”,有兴趣去探究。案例二:牛顿第二定律情景引入我分两部分。首先让两个学生站在两个滑板车上互推的实验。学生很快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展示两个视频:神六发射过程;骑自行车启动与减速过程。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接着在提问:由运动学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改变就有加速度。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学生产生了困惑,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做学生互推滑板车实验(选择一个质量大的男同学和一个质量小的女同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激发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出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是:外力F、物体的质量m。案例三:电磁感应现象情景引入:首先提问: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许多物理学家都在逆向思考:既然电能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磁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接着做了DIS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地球微弱磁通量变化时的感应电流的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自发地进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主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 ,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趣”:探究知识,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如何实施呢?案例一:左手定则原本上 “左手定则” 判断磁场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这三者的关系,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但需要大量的练习进行训练。效率很低。而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前面学生已经有了极大的热情想参与其中,这时乘势把实验还给学生做,学生就有很大地兴趣去探个究竟。而且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中我用了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的方向指示器这个富有创造性的辅助教具,既让学生能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又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非常形象直观的把磁场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这三者的关系搞清楚。再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发现虽然每一组同学的方向指示器,表面上看不同,经过旋转后,都是完全相同的。揭示了这三个方向一定有一个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固定不变的。案例二:牛顿第二定律在进入授课环节如果直接放手由学生做实验,我们的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为使他们有兴趣进行探究。我设置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通过研究两辆小车:A.研究质量相同的小车所受不同大小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定性关系。B.研究用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在质量不同的小车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性关系。使学生明白了探究什么,而且很有兴趣研究。接着我介绍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和操作DIS实验的软件界面(供拓展用,以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指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给小车一个恒定的拉力、如何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同学们都能回答,并积极主动地做实验。而且实验结论都是由学生得出。案例三:电磁感应现象我把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很有兴趣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两个学生实验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我的点拨,学生小组合作,在讨论归纳中,学生自主完成电磁感应的两个实验,并自己总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个改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 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一些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做,通过让学生不断实践探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亲自体验,感悟。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尝试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趣” :应用练习,巩固新课时提高学习兴趣。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此时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呢? 案例一:左手定则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到由刚才学生探究出的“左手定则”是立体的一下子转到平面的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选择了一道例题并且和全体同学一起用手在黑板上做示范。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情况下完成了两道练习。案例二:电磁感应现象在应用部分我设计了学生自主活动板块。事先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判断感应电流的练习试题,通过学生个人思考,再由小组讨论,最后经小组之间的交流把判断感应电流的练习顺利完成。通过师生互动的应用新知,不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容易转化为学生内在知识,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是探究奇妙的自然规律的学科,物理课绝对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就看教师在课堂上怎样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课上得“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自我构建知识。“趣”味盎然的课自然会有高效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