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与错别字过过招——错别字的成因分析和解决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与错别字过过招——错别字的成因分析和解决策略

语文论文之与错别字过过招——错别字的成因分析和解决策略 ‎ ‎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江玲珍 ‎  [内容摘要]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受教师教学方式、教材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错别字现象突出。本文试从小学生错别字的现状审视、错别字类型列举、错别字的成因分析、错别字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重视,态度认真,措施有力,就会让错别字无处藏身。‎ ‎  [关键词] 错别字 类型  成因  预防  解决 ‎  汉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久经世间变迁,历尽沧桑沉浮,却依然魅力非凡。汉字不仅是记录思想、文化、历史的载体,也是传情达意、信息交流的工具。规范使用汉字,不仅是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他们阅读、习作、言语表达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小教育学生正确书写使用汉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作业、练笔中错字连篇的现象十分突出。尽管教师们费尽心思消灭学生的错别字,但学生的错别字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更好地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扎实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写字任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寻求减少学生错别字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 ‎  一、学生错别字的现状审视 ‎  (一)现状审视之专家的权威统计 ‎  费景湖先生曾经把收集的18345篇小学生作业、习作进行了统计,从中找出了错别字,经过认真地统计处理,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真、念、步、睡、赖”等20个错别字重复出现50次以上之多;重复出现40次以上的别字有“都--多,真--正,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  (二)现状审视之我市毕业考状况 ‎  二○一二学年第二学期,温岭市教育局组织的义务教育六年级学生期末质量抽测,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习作的电脑阅卷。对应着课标中提出的:“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本次习作的评价中也包含了5分的书写。对于以往的习作检测以及卷面的书写检测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书写要切切实实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工整、规范的书写应该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从整体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现象”依然突出,一篇作文中的错别字少则两三个,多则六七个,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别字有数十个之多,错误更是五花八门。‎ ‎  二、学生错别字的类型分析 ‎  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别字”是笼统的说法,也被称作“白字”。错字和别字也是有区别的,错字是写得不正确的字,别字是用错的字。错字主要依靠有效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来纠正;别字需要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才能逐步减少。学生的错字可以衡量识字教学方法优劣,别字则可以衡量一个人书面汉语水平的高低。‎ ‎  (一)错字的类型 ‎  学生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记牢字形,以至于常常写出异形的字体。错字的类型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  1、偷工减料型。‎ ‎  写出来的字是一个残缺的字,不是少了这笔就是少了那一笔。有的字少一点,如:啄、怜、匆、尤、舟;有的字少一撇,如:域、柳、载、龙;有的字少一横,如:真、具、夏、拜; 有的字甚至少了部首,如:“按理--安理”、“遵守--尊守”等。‎ ‎  2、节外生枝型。‎ ‎  有时候,学生对字形记忆不清,就在自己原本正确的字上画蛇添足。如:在“纸、染、琴、浇”等字上多加一个点;在“武、腻、迎、弋 ”等字上加一撇;在“亨、吃、且、洒 ”等字上加一横;“尊敬”的“尊”被加“辶”旁,“煮沸”的“煮”被加“艹”头等情况时有发生。‎ ‎  3、移花接木型。‎ ‎  学生写字也会受相邻字的偏旁影响,写出错字。如:受“批”的影响把“批评”写成“批抨”;受“沥”的影响,把“呕心沥血”的“呕”写成“沤”;把“缓慢”的“缓”换成了“忄”‎ 旁的情况比比皆是。‎ ‎  4、结构混乱型。‎ ‎  学生对字的结构把握不准确,对构成汉字的偏旁、部件的具体位置模糊不清,也容易产生错字。如“邻”、“融”、“够”左右部分互换位置;“藕”本是上下结构,却被写成左右结构;“荆”是左右结构,却被写成上下结构。对这类字,学生似曾相识,但记忆模糊。‎ ‎  5、死灰复燃型。‎ ‎  至汉字规范以来,我国一直推广简化字,也废除了笔画较多,不太通用的千余个异体字。但在今天不少繁体字、异体字又开始出现在网络、卡片、海报等媒介上重现。学生们受到影响,也把这些字写到了作文和日记中,如:“醜”、“後”、“妳”等字。‎ ‎  (二)别字的类型 ‎  别字是对一些字形相近或字音相同的字产生了辨别错误,而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别字发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  1、同音易混字 ‎  读音相同,但表示不同的含义。如:捡--检,做--作,坐--座,需--须,把“厉害”写成“历害”等。造成这样的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透彻。有学生在考试时他曾写过这样一个句子:我今天吃了三吨饭。一字之错,不但丢了分数,还被同学嘲笑是“大胃王”、“被饭撑死的人”。其实,“顿”和“吨”是两个意义完全同的字,如果学生理解了字义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 ‎  2、形近易混字 ‎  汉字中,字形相近的字有很多,记住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们的读音不同,字形很相似。例如:“清”“情”“晴”“请”四个字,“清”跟水有关,“情”跟心有关,“晴”跟太阳有关,“请”跟语言有关。如果不弄清字音和字义,读错写错的现象就会比较突出。‎ ‎  三、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分析 ‎  (一)教材的原因 ‎  现行的教材编写的字频统计没有与时俱进,它是对成年人的作品和阅读素材进行统计,而为编写教材提供依据,从而忽视了阅读对象--小学生。我们的教材应以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素材来进行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性时才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字词。另外,错别字增多还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要认读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给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使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字词混淆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错别字也多了。‎ ‎  (二)教师的原因 ‎  在各级语文教学大赛和教研会中,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展示,识字教学通常会遭到冷落。这一导向,对教师们的生字词教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致使许多教师对生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教师对汉字的认知、理解不深刻,在识字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构字规律,没有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没有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没有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再次,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程式固化:先指导学生反复读其音,接着分析字形,这个字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再书空念笔画,最后组词。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天长日久,学生听之无趣,学之无味,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当然不好。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文中的生字和文本分开教学,授课开始就是生字教学。这是严重脱离文本的现象。没有进行随文识字,怎能通过读其音,联系上下文来明其义呢?最后,许多教师认为到了中、高年级,识字教学已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们已掌握了查阅工具书的技能,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一读就草草了事。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又被大大缩短至五分钟之内,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  (三)社会的原因 ‎  小学生错别字泛滥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广告招牌,到处充斥着错别字。最常见的是广告用语中以谐音“恶搞”‎ 成语,不仅糟蹋了传统的文字,还以讹传讹,泛滥开来,让学生们分不清对错。网络媒体的推广对这种现象更是推波助澜,学生们学会了打字,却不“会”写字了。电脑能自动生成字、词、句,谁还愿意花力气去记住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呢?如果说网络语言的流行,一开始是为了快捷、好玩,那么,如果有一天,传统的汉字中夹杂着说不清是英文还是拼音的字母和许多莫名其妙符号以及网络用语,并且流行开来,我们的汉语还是汉语吗?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错别字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地记住了错误的,反而把正确的忘记了。以上现象就是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温床。 错别字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小学生作业中,大学生、成年人,甚至一些文字工作者也经常会写出错别字。由此看来,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根源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成年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  (四)学生的原因 ‎  学生的原因主要有心理的原因和习惯的原因 ‎  1、学生心理的原因。‎ ‎  (1)小学生的知觉特点。‎ ‎  小学生的知觉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他们的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和辨别能力都较差。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的细节部分,如果没有教师和同学的提醒或指导往往会被忽略。如:学生会把“摘”的右边部分写成“商”。‎ ‎  (2)受思维的定势影响。‎ ‎  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经常表现为: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了后一个字。“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例如:环境--环王竟,眼镜--眼目竟 ;教师强调 “蔬”不要少了一点,而学生在学到“谎”字时就容易受到先前的影响,将“谎”字写错。‎ ‎  2、学习习惯的原因。‎ ‎  (1)重速度,忽视质量。‎ ‎  学生们喜欢在写作业时比“速度”‎ ‎,不管是作业还是考试,认为写得快就是胜利,有些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玩耍时间,匆匆完成作业,不能静下心认真思考;有些学生对不会写或记不清的字,既不请教老师、同学,更不愿意查字典,随意乱写或空着;还有些学生还采用同音的字进行代替,长此以往,错别字自然就多了。‎ ‎  (2)重数量,不重质量。‎ ‎  有些学生处在吵闹的学习环境中,容易养成左顾右盼,做作业不专心的坏习惯,手在写字,脑子在想其他事情。当教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时,为了完成任务,即使是同样的词语抄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和第一遍就不一样了,要么少了笔画,要么换了部首。‎ ‎  (3)重结果,轻视过程。‎ ‎  有些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只追求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忽视笔顺规则,字形的整体性在脑海中得不到构建和强化,没有快速建立起字与字的联系,因而很难牢固地掌握字形。“依样画葫芦”地写字,最容易产生错别字。‎ ‎  (五)汉字本身的原因 ‎  1、 结构复杂 ‎  汉字的结构变化很大。《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上世界五十年代初,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许多汉字的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 ‎  “己--已--巳”,“延--廷”,“处--外”等。‎ ‎  2、同音字多 ‎  在普通话中,仅单音节同音字就有1000多个。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非常多。例如,“体形--体型”,“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有些同音字字形虽相近,但是意义又千差万别。小学生识字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张冠李戴。如“已”和“以”、“在”和“再”,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 ‎  3、字义复杂 ‎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较多,既难记又难写。字义的理解就更复杂了。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课外阅读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字义理解含糊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  四、学生错别字的预防措施 ‎  (一)重视课堂教学,防患于未然 ‎  识字、写字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基础的基础,课堂是学生学习汉字最主要的途径。然而,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过分重视语言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没有了扎扎实实的“双基”训练,使得字、词教学出现了放松的现象。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书写笔顺混乱、作文错别字多的现象司空见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崔峦谈课改》一书中指出:“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突出这个重点(识字写字),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曾经对字词教学认识的误区,它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同样也不能怠慢。虽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写量慢慢地减少了,但不能因为字词不是高年级的教学重点而蜻蜓点水。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先入为主”的记忆模式来教学。学生第一次感知的新信息,可以在大脑里长驱直入,并留下深刻的记忆。而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要纠正起来,远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知识的难得多。所以,教师一定要有预见性,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正确的指导方法,训练学生扎实的识字写字基本功。还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言语运用等各路感官的相互联合,主动参与汉字表象的建立和字义的探究。‎ ‎  (二)运用构字规律,学会识记方法 ‎  1、字音辨析法 ‎  要避免错别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即使是一些难写的词语,只要读准了字音,写错别字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如:把“愎”念成“bì”,就不会写成“刚复自用”;“悼”念dào,就不会写成“追掉会”;把“矫揉”念成“jiǎoróu”,就不会写成“娇柔造作”;把“豉”读成“chǐ”,就不会写成“豆鼓”。‎ ‎  2、字形辨析法。‎ ‎  辨析字形可通过分析造字法,来准确地判断字形的正误。如“即”和“既”,左边的部首相同,指盛食物的器皿。但“即”是人来吃饭的意思,引申意识是:走近、靠近。“既”是人已吃了饭走了的意思,可引申为:已经、完了、终了等意思。而因此,“既往不咎”中的“既”不能写成“即”,而“若即若离”中的“即”也不能写成“既”。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 ‎  3、字义辨析法 ‎  许多汉字在造字之初就把其意义包含在字形中了。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根据字义,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记得准确、用得正确。‎ ‎  形声字大约占所有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形旁”表意的特点,学习时用字义去推理字形。如:“莫”和不同的部首组合,就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加“土”成“坟墓”的“墓”,坟墓是由土堆起来的;加“日”成“日暮”的“暮”,“日暮”‎ 是傍晚太阳下山了;加“心”成“爱慕”的“慕”心里产生爱慕之情;加“力”成“招募”的“募”, 加“宀”成“寂寞”的“寞”,加“手”成“临摹”的“摹”。‎ ‎  4、趣味联想法 。‎ ‎  有些汉字因时代变迁而演变或简化,如今已很难探求字源,析解其字理。这时,教师可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根据字形特点,可把一个字联想成一幅画,或一种景象,或一个故事,并在脑海里形成相应的具体事物,以增强记忆,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如识记“碧”字,可用联想的方法:“王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 ‎  5、笔顺识记法。‎ ‎  《课程标准。》提出:”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 正确,是指字形要规范,还要按照笔顺规则书写。然而,有些学生虽然书写的字形是正确的,笔顺却是错误的。按照动态的角度来评价,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因此,指导学生按照笔顺书写也是减少错别的一个重要方法。讲解笔顺要先静态观察指导,再动态观察指导,做到动静结合。如果教师的语言趣味性强,那样效果也就更好了。如”鸟“的笔顺:第一笔写鸟的冠羽(撇),第二笔写鸟的头(横折钩),第三笔写眼睛(点),第四笔写身子(竖折折钩),第五笔写翅膀(横),这样”鸟“就写好了。‎ ‎  (三)改变传统策略,贯彻强化训练 ‎  强化训练的方式有很多,听写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检查学生字词巩固情况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传统又简单的强化记忆方式。笔者检查《词语盘点》的学习时,也采用听写的方式。虽然方式有些老套,但是只要改变一下策略,效果还是很好的。在听写前,先让学生自己充分准备,然后教师组织听写。第一次听写得一百分的学生,给予不抄写《词语盘点》和两张”好学生卡‘的奖励。有错误的学生再复习准备,接受第二次听写,如果第二字听写通过了就把每个词语抄写两遍。若是还没有通过,就一直复习准备,再听写,直到全对为止。当然,抄写词语的量也会加上去。学生们最喜欢的奖励就是不用抄写,为了得到一百分,许多学生都会在教师听写前做好准备,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无效的机械抄写负担,也提高学生主动巩固字词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时间长了,学生听写的准确率也就越来越高了。‎ ‎  复习巩固识字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途径之一。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逐渐进行的过程。所以,学生识了字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战胜遗忘。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还可采取“波浪式”复习法来巩固识字。具体的做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复习之前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内容,本周复习上周的内容,到期中时,再复习一次。如此波浪式地复习巩固,可使学生保持记忆。巩固汉字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反复单调的练习。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能降低7%左右的错误率,与机械抄写八遍的效果无异。要强化训练,形成技能技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课外书,在阅读中生字复现的频率会大大增加,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从而尽可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  五、学生错别字的解决策略 ‎  1、培养及时纠错的意识 ‎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往往自己意识不到。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把学生的作业按质量分ABC三档,每次作业认真、工整、没有错别字就得A,得到一个A奖励两张“好学生卡”‎ ‎,认真及时纠错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张“好学生卡”。等到学期结束,根据学生们在一学期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好学生卡数量来评选“阳光孩子”和“全优生”。有了这样的激励措施,学生对错别字的重视程度高了,纠错的意识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  2、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 ‎  纠正错别字,勤查字典十分重要。学生读书、写话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念不准音,也不理解意义。有的字虽然面熟,但读音模棱两可;有的字能读出音,却不知道含义。遇到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让学生查字典,因为字典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呢?笔者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学生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这个字怎么念,怎么写,什么意思时,我从来都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就立刻查字典。于是许多多学生就哗啦哗啦地翻阅起了字典。对于最初找到答案的学生,我会给予两张“好学生卡”的奖励,这样往往令其他学生羡慕不已。之后,只要遇到要查字典的情况,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渐渐地,有部分学生就喜欢在上课前、做作业前,把一些同学们会遇到的“拦路虎”事先查好,这样他也就能得到“好学生卡”‎ 了。也许学生们查字典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得到奖励,但是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能及时查阅字典,有助于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作为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汉字书写的正确率才会不断提高。‎ ‎  3、加强书写方法的指导 ‎  在课堂上最有效、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书写指导。虽然现在学校大多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的生字书写演示远远代替不了教师一笔一划直观、清楚地板书示范,让学生更容易模仿。崔峦老师认为:“加强写字,一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二要以身作则;三要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四要保证写字时间。如果每一位小学老师按这四点去抓写字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把字写正确,而且能达到书写规范、端正、美观,从而减少错别字。”‎ 我校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专门开设了写字课。每周四上午,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组织同学来练习写字。先由教师对要练习的内容进行书写示范、指导,再从学生写字的姿势、握笔的姿势、运笔方法、笔画顺序、结构布局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书写、领悟,慢慢地提高。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还要组织统一的写字考级,严格按照各级书写标准,给学生定级,并颁发考级证书。每当学生提高了写字级别,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学生认真正确地书写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平时,教师对批改试卷、练习中出现的错别字应严格要求认真订正,对没有错别字的或消灭错别字较快的学生及时给以表扬。消灭错别字,工夫在平时,学生从主观上杜绝错别字,就能有效避免写错别字。‎ ‎  4、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  在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生活中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广告词、黑板报、宣传窗、宣传标语中的错别字,分组进行整理、汇报。在活动总结课上,学生交流、汇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小组制作了手抄报,有的小组绘制了表格,有的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还有的小组做了幻灯片等。用学生们用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错别字泛滥现象的看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规范使用汉字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提醒自己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  5、坚持长期的纠错机制 ‎  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汉字还需要有恰当的语境,孤立、单一的训练往往不能激发学生改错热情。那么,订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就显尤为重要了。在进行作文讲评后,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寻找小组中同学的错别字,如有发现就要让改学生及时订正,并把它们写到专门纠错的本子上。我还要求学生只要写错字,就要把写错的字订正纠错本上。还要把自己的错别字进行分类,把根本不会写的,经常出错的,笔下之误的,偶尔出错的各分一类。对于经常出错和根本不会写的字,要重点纠正,且一定要注上拼音,尽量多组词。每周还要开展一次“错别字医院”的“诊疗”情况,这样的举措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日积月累,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 ‎  6、发一道错别字“通缉令”‎ ‎  对于屡写屡错,像牛皮藓一样难以根治的错别字,就得使用“杀手锏”。笔者的上一届毕业班学生,语文教师换得多,语文基础差。学生作业、作文错别字多如牛毛。经过各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和师生一年的努力,学生错别字现象慢慢地减轻。可是一到毕业复习期间,由于要面对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开始混乱了,错别字现象又严重起来。一张练习做下来,一篇作文写下来,有些学生的书写错误百出,惨不忍睹。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设计了“错别字通缉令”,用红色的粉笔在小黑板上写出“错别字通缉令”‎ 几个字,让学生们把每天出现的,一些反复的、共性的错误订正在“通缉令”上,再把小黑板正对着大门立着。这些出了错的同学,下课时都要去看看自己订正的错字,以此来告诫自己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些已被“通缉”的错别字,彷佛真成了一个个罪犯被“缉拿归案”了。学生们也生怕自己写的字再次被“通缉”,写字比先前仔细多了。这种新颖有趣,又不失严肃认真的纠错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了减少错别字的一个“杀手锏”。‎ ‎  总之,杜绝错别字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充分认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加强解决错别字策略的研究,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纠错的主人。只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重视,态度认真,措施有力,就会让错别字无处藏身。‎ ‎  参考文献:‎ ‎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  [2]‎ ‎ 骆伯巍著,《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3] 陈可英,《在错别字上下功夫》,小学语文教师,2013.12‎ ‎  [4] 谢见刚,《论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  [5]罗林素,《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2007.3  网络文献 ‎  [6]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   网络文献 ‎  [7]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网络文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