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注重小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
数学论文之注重小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小学时期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自身的生理还不成熟,其身体各方面都在发育生长。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的条件所决定的。生理,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获得迅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这些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开放性。小学生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入学以后,由于在学习上,以及在日益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向他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的问题,就促使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种过渡,是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另外,在小学阶段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是自觉纪律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师生之间容易沟通,关系容易融洽。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效益发挥到最大水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老师的学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有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重大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能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教育的因素,预想学生的学习方式,推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补充资料,例如,教具、挂图、课件等。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课堂教学充满师生的亲和力。 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积极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关爱。教师要以“母爱”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精神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一个好母亲是不会嫌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们常说:“孩子好比是她的十个指头,十指连心,哪个受到伤害都会心疼的。”“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体换给学生,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的一个教师上历史课,内容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他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睡觉,他就拿起了一个苹果向那学生打去,学生惊醒后,发现老师打他,他捡起苹果就打老师,老师又拿起粉笔打那个学生,其他学生一看,老师敢打学生,于是一哄而起,参与了这场战斗,教室顿时成了战场,乱成了一团。过了一会儿,教师制止了学生,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要打我”。学生说:“因为老师打学生,我们不公平。”老师说:“ 对,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这样爆发的,今天,你们回去后,查找一下资料,研究一下,为什么要发生南北战争?”这个故事说明,美国的教育,不是传授式的教育,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实践,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世界。孩子围着妈妈跟前转,总想问个为什么,比如说,西红柿为什么是红的?鸡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鸡呀?树上为什么能结苹果啊?等等,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意识。教师要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美国的教授上自然课,讲的蚯蚓。他没有先介绍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而是,把活生生的蚯蚓带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手摸,还有的用嘴尝。他们以不同的体验得出了蚯蚓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关注的不是唯一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在探究中得以提升的。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许多老师假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是 “一张白纸” 。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或学习的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有时老师设定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实际的教学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的起点。老师在教学前要思考一些问题:⑴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⑵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 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如,一位老师在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事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而且大多数对将要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全班40名学生中,有35人已能正确算出得数,并能口述算理,其余5人能算出得数,但速度较慢,算理表达不清。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显然不符合实际。为此,这位老师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写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并且算出得数”。反馈时选择一部分算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这些算式加以分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师要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落实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小学的教学目标中,已经包含了一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也依据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教学材料加以组织编排,并且尽可能围绕重点,突出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和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策略,诸如改变课时教学顺序,设计练习甚至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使教材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体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