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 ‎ ‎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有这样的阐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阐述提倡的是个性化写作。‎ ‎  过去在写作教学中,我每次进行完写作知识的教学后,都会读一篇范文,然后布置题目写作。可每次批改作文,总会发现一些抄袭或虚假代言之作,而有亮点的优秀之作少之又少,因此,我便经常抱怨学生生活面窄,缺乏积累,基础太差。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后,才发现学生不会写作文,除了兴趣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让学生面对生活世界,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体验和反省自己的生活,更没有参与建构自己的生活,当然,更谈不上让学生找到适合表达的个性化方式。所以,学生害怕写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创造性自由地写作,学生是否能写出值得一看的文章呢?而身为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  一、建立写作素材库 ‎  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增强语感,在写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  1、              每天临睡前读一篇你“感兴趣”的精美的或富有哲理性的小短文,体裁不限。读完后认真地思索一下:这篇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学习,为什么?选择的文章一定是你感兴趣的,否则你会昏昏欲睡,什么也看不进去,也就不会从文章中有所得,有所获。这一尝试的理论依据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              平时阅读中发现的名言警句、诗词、好的词语、语段,都要摘录下来,而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把一些好的素材推荐给学生。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将《自题小像》和《自嘲》介绍给学生。既可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这一尝试的目的是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 ‎  3、              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既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从中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材料。这一尝试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拓宽创作的思路。‎ ‎  以上三点尝试使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进行了写作学习,而这一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反思其生活,积累、扩大生活经验的过程。‎ ‎  二、善加利用文本进行教学 ‎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上淡化了过去写作训练中的严格的体裁、格式的目标,削弱了命题作文在写作中的分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形式训练中尽情地挥洒情感,充分体现出作品的个性化。而经典文本的学习,在个性化写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那些历经各个时代检验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文本,不仅文质兼美,蕴含丰富,而且充满着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可以直接从中获取个性化写作教益。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思想、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项作为自己钻研的内容进行练笔,形式不一,可仿写、可赏析,也可以改写,在训练中充分展示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世界。如在学完八年级下册的《诗词曲五首》后,布置学生任选作品、诗人进行赏析写作,有的学生在《登幽州台歌》中对诗的意境及诗人陈子昂的思想结合起来进行了鉴赏,认识到诗中有人,诗中有情;有的学生写作了《古诗中的饮酒诗》,对李白的《将进酒》和陶渊明的《饮酒》进行了比较式赏析;还有的学生对古诗中的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了赏析,寻找其中的差异与共性------‎ ‎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写作知识进行一整套规范系统的讲解,而是将写作知识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写作。因此,学生有机会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放飞心灵,寻找到自我,也学会了把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写作融入深刻的个人经历与个人经验之中。于是有了“享受西部开发政策”中“免除学杂费”的《喜讯》;有了“汶川、舟曲地震”中的《那就是爱》;有了关爱弱势群体的《所见》;还有了涉及人类爱的心灵思索的《当爱休眠》------‎ ‎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写作是一种随时可供我们运用的探索方式,可以导致发现、察觉,以及对自己本身、我们的感受和一般的世界有新的学习。”个性化写作主张回归生活世界,要求学生面对生活世界时,冲破各种束缚,以独特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和建构自己的生活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使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摇曳生辉、异彩纷呈。如是这样,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就不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枯燥而乏味的任务,而是走进生活世界的自然结果和最终表现。就真正成为了我想写,我要写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