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历史“导入框”的灵活使用
历史论文之历史“导入框”的灵活使用 一。课前导入时使用 “导入框”的内容一般图文搭配,生动有趣。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注意力,提高趣味性,增强启发性。提出问题后自然引出下文,导入新课。以中国历史《土地改革》一课为例,“导入框”给出一幅照片,配有文字说明:上边这幅照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有的还分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对照片进行说明解释之后,“导入框”马上又提出问题:①这是怎么回事?②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顺着“导入框”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求知欲自然跟随教师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二。课中练习使用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胆地编排教学程序,把“导入框”的内容插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去。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便,课前“导入框”给出的是写给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一幅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讲授完了黄海大战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敬佩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答出后,马上把学生引到这幅挽联。学生读过后自然知道是写给谁的。教师可以就挽联提问:①“此日”指的是什么时间?学生答出“1894年9月的一天”;②“公”指的是谁?学生答:“邓世昌”;③“海军”又指什么?学生答:“北洋舰队”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导入框”的内容,而且加深对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印象,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后小结使用 “导入框”内容有的时候也可作为课后小结使用。例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的“导入框”内容给出的是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我觉得这首歌完全可以放在课后小结时使用。本课共两个题目:(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日军占领东北,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课结束后,教师可在小结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歌曲。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在歌曲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洗礼,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导入框”内容的使用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每个教师教学时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是不同的。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善于开发,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导入框”内容我们也可以灵活的运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