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样本(DOC格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样本(DOC格式)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研究 第一节 房屋拆迁概述 一、房屋拆迁的概念 房屋拆迁,是指因国家建设、城市改造等需要,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对现 有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拆除,对房屋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迁移安置并视情况给予 一定补偿的活动。 由于城市规划和国家专项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实行再分配,从而达到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土地得到最合理高效的利用。这往往就需要拆除大量旧房,并在原有土 地上进行新的开发建设。但是由于土地上的房屋等附着物凝结了原用户的资金和劳动力,并且是 原用户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因而在再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原用户、住户的损失给予 适当补偿,并对其进行妥善安置。 目前,规范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规范有国务院 2001 年 6 月颁布并于 11 月 1 日施行的《城 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各地制定的关于房屋拆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规划法》中有关拆迁的法律规定。 二、房屋拆迁的法律特征 1、体现出强制性和自愿性的双重特性。 由于房屋拆迁是因国家建设需要而产生,因而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不管被拆迁人是否愿意, 都必须服从拆迁。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有下面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行为:拆迁前拆迁人必须向有关 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拆迁许可证,并由有关行政部门冻结拆迁范围内的户口、向被拆迁人发布拆迁 公告;一旦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无法达成协议,则由行政部门裁决,当事人若不服裁决可提起诉讼。 同时,由于房屋拆迁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民事行为,因而体现出自愿性的特点。房屋拆迁中 的民事行为有:拆迁人与实施拆迁行为的单位之间的委托拆迁合同行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自 愿有偿、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关于搬迁、安置、补偿的协议。 2、全国统一性和地方差异性并存。 全国有针对房屋拆迁管理的统一的法律法规,各地的房屋拆迁活动都必须遵照执行,因而房 屋拆迁体现出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同时,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水 平不平衡,地方财政和经济实力差距大,所以各地为妥善处理房屋拆迁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搞好 本地建设,在国家的房屋拆迁管理行政法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规章, 从而使房屋拆迁显现出地方差异性,地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补偿和安置标准方面。 三、房屋拆迁的程序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房屋拆迁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 提出拆迁申请需要拆迁房屋的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 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拆迁申请。 2、 审批和发放许可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对拆迁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合法、合理、可行 的,应予批准,并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拆迁范围后,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新建、扩建、 改建房屋、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租赁房屋等相关手续。 3、 发布拆迁公告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发拆迁许可证后,应及时向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 宣告拆迁决定,发布拆迁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拆迁主管部门和 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以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国家和拆迁当 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4、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应当和被拆迁人在自愿、 有偿的基础上就拆迁补偿和安置事宜进行协商,签订合同。关于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主要内容和 有关问题,将在第二、三节中详细论述。 5、 实施房屋拆迁被拆迁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自行搬迁,如拒不自行搬迁,拆迁人可以申 请强制搬迁。搬迁结束后,拆迁人一般应向被拆迁人出具包括被拆迁人姓名或名称、房屋产权性 质、地点、面积、搬迁时间等内容的搬迁验收单,对完成搬迁后的房屋组织拆除工作。 第二节 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法律特征主体及内容 一、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法律特征 1、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是双务合同,拆迁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比如拆迁人 应按法律规定和拆迁合同约定,对被拆迁人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被拆迁人应在规定的时间 内迁出拆迁范围等。 2、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是有偿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对所获得的利益要偿付代价。如拆迁人进 行新的房地产开发而拆除旧房,就必须对原房屋所有人因此所受的损失给予相应补偿;而被拆迁 人在获得补偿的同时丧失对原房屋的所有权,对补偿中超过原房价值的部分,要补充差价。 3、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是要式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在特殊情况下还必须办理公证。原《城 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曾明确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但 2001 年 11 月 1 日起 施行的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没有明文规定采取书面形式。笔者认为,由于房屋拆迁补 偿安置合同均不能即时清结,且履行时间一般较长,如不采取书面形式,易生纠纷,所以新《城 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此处的修改似有不妥。在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时,拆迁补 偿安置合同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 4、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是诺成合同,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不以房屋 及其附属物交付拆除为成立要件。 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主体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主体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 1、拆迁人。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拆迁人获得了待拆迁房屋所占土地的 国有土地使用权并获准在该土地上兴建建设项目,可能是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房地产公 司,也可能是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机关、团体等建设单位。 2、被拆迁人。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即对被拆迁房屋拥有所有权的人,包括 自然人和法人。在整个拆迁范围内拥有房屋产权的人都是被拆迁人。 3、房屋承租人。房屋承租人是与被拆迁人订有房屋租赁合同的房屋使用人。按照新的《城 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房屋承租人不属于被拆迁人。但拆迁也涉及到房屋承租人的利益, 在租赁关系没有解除且房屋所有人不能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情况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 房屋承租人一起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 三、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的主要内容 拆迁补偿安置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条款: 1、拆迁当事人的姓名、名称、住所地、通讯地址等基本情况。 2、拆除房屋的有关情况,包括房屋的座落地点、结构、楼层、面积、质量、间数以及附属 设施等等。 3、补偿方式、金额和时间。补偿方式分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若是货币补偿,则补偿 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若是产权调 换,则按照拆迁房屋和调换房屋各自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计算,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值得注 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方式,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得选择补偿 方式:①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②拆迁租赁房 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合同达不成协议且被拆迁人不能对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 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至于补偿的时间, 一般应在拆迁前一次性补偿。 4、房屋估价。在实行货币补偿形式的情况下,需要对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在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形式的情况下,需要同时对被拆迁房屋和所调换房屋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以 作为结清差价的依据。至于房屋的评估机构的选择,应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选定,如双方未 能就选定评估机构达成合意,则由双方各提出一至两家评估机构,抽签决定。评估费用一般由拆 迁人承担。有些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评估工作由当地拆迁管理部门下属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承 担,这种规定显然属于行政性垄断,被拆迁人对其评估价格的公信力也多持怀疑态度,因为拆迁 管理部门多为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进行房地产行政管理过程中与拆迁单位 难免建立一些关系,而被拆迁人与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联系很少,被拆迁人有理由怀疑拆迁人利用 与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关系去干预和影响房屋评估的过程和结果。所以,笔者认为,利用地方性法 规、规章规定市场主体之间民事行为中的房屋价格评估由拆迁管理部门下属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承 担并非妥适。当然,被拆迁房屋与调换房屋的价格也并非一定要进行评估,若双方能就补偿的金 额和差价结算的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不评估,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快签订拆迁协议并付诸实 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省却一笔评估费,降低拆迁中的成本。 5、拆迁安置办法。安置是针对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的。在被拆迁人不能与房屋承租人解除 租赁关系且不能对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情况下,拆迁人应当对承租人进行安置,可以支付临时安置 补助费,也可以提供周转房。 6、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补偿费的支付。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 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 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停业补偿费。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 31 条规定,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7、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搬迁期限是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自行搬迁的时间界限,这一期 限是用来约束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的。过渡期限是指在实行产权调换补偿形式下,拆迁人提供 适宜入住的调换房屋的时间界限,这一期限是用来约束拆迁人的。 8、违约责任。对拆迁人来说,违约责任主要是不能按时支付补偿款和超过过渡期限提供产 权调换房屋的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一般是支付违约金。对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来说,违约责 任主要是不按时搬迁和腾退周转房的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是被强制搬迁。 第三节 拆迁补偿安置中的行政裁决和先行拆迁 一、拆迁补偿安置中的行政裁决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 16 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 承租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 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作出。当事人对裁决不 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 3 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一规定明确了解决房屋拆迁补偿、 安置的法律救济手段和程序,有三层含义:第一,行政裁决是解决纠纷的前置手段和程序,即拆 迁双方当事人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发生争议经协商达不成协议时,应先由房屋拆迁行政 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对行政裁决不服的才能请求司法救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纳入行政管理范畴,并授予房屋拆迁主管部门 (或同级人民政府)对这类纠纷的先决权。司法救济只是作为行政裁决的司法监督程序而存在。 两种法律救济手段或程序并非可以选择适用,行政裁决是必经程序,非经行政裁决法院不得受理。 《条例》将行政裁决作为前置程序,并赋予裁决强制执行效力的目的,一是缘于拆迁建设具有严 格的计划性,拆迁计划中断或拖延必然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城市规划并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缘于处理拆迁案件与社会公益具有密切的关联,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权益纠纷拖延拆迁期限, 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二,裁决结果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在裁决规定的期限内,被拆 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无论是否提起诉讼,也无论一审期间或二审期间,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均可责令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第三,裁决的强制执行 力并不排除当事人的诉权,当事人对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 对于当事人不服拆迁补偿安置的行政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究竟是应作为行政案 件受理还是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条例》未作规定。实践中各地的作法大相径庭。有的地方法 院对未经裁决的房屋补偿、安置纠纷直接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对不服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作为行 政案件受理;有的地方则先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对这类纠纷进行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起 诉的作为行政案件受理,对未经裁决的人民法院一律不予受理。笔者认为,当事人对房屋拆迁补 偿安置的行政裁决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作为民事案件对待,要求当事人以原纠 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理由如下:1、裁决拆迁协议是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 纠纷居中公断,不同于行政机关在管理事务中对相对人的行政处理。2、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 则及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使得行政审判对于解决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不 彻底性,行政诉讼不利于当事人之间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顺利、彻底地解决。行政诉讼不 适用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了行政赔偿案件外,不得适用调解作为审理程序 和结案方式。如果对当事人不服拆迁补偿安置的行政裁决的诉讼作为行政案件,则人民法院对行 政裁决的司法审查不适用调解,只能机械地对行政裁决进行合法性审查,然后简单地作出维持或 撤销的判决,未能使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解决纠纷,不仅化解不了社会矛盾,有时甚至还会缴 化矛盾,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行政诉讼中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 不得变更原行政决定,只有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情形下才能变更。行政诉讼的这一原则决定了 人民法院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裁决行政诉讼案的审理不能行使司法变更权。也就是说,在案 件的审理过程中只审查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的合法性,对于合法的行政裁决予以维持,而对于不合 法的则只能予以撤销。拆迁行政裁决一般是对房屋拆迁的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 安置地点、拆迁期限等问题作出全面处理,法院审查行政裁决只有一小部分违法,而其他大部分 内容都正确、合法时,由于人民法院对该行政裁决不能行使司法变更权,因此未能直接判决变更 以息讼,却只能判决撤销,使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又处于未决状态,一切又得从头开始。3、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之间的纠纷完全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益纠纷,诉讼到法院 时应作民事案件处理。 二、拆迁补偿安置中的先行拆迁 由于拆迁关涉到城市规划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而在实践中确有一些 被拆迁人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搬迁,损害拆迁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此,只要符合《城市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先予执行的条件,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裁 定先行拆迁。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 17 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 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这里规定了两种先行强制拆迁,一种是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 府责成有关部门(一般是行政部门)实施的行政强制拆迁。另一种是人民法院实施的司法强制拆 迁。笔者认为,这一规定颇值商榷。强制拆迁是一种强制执行措施,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的强制 执行权统一由人民法院行使,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行使执行权。上述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 行政法规,比民诉法的阶位低,条例中规定行政强制拆迁将执行权授予行政机关,显然与民事诉 讼法的规定相冲突。再者,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是拆迁补偿安置中的当事人,不可能为强制拆迁 提供担保,条例规定由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也有不妥,所以应以拆迁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 迁为宜。 先行拆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行拆迁将严重影响拆迁人的生产经营的。拆迁人 提出先行拆迁申请,必须是因被拆迁人拒不搬迁将要或已经严重影响施工工期,给拆迁人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 2、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有搬迁或过渡的条件,即提出申请的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给予货 币补偿或提供安置房或过渡期周转房,在进行拆迁后,使被拆迁人有房可搬,有屋可住。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据《民事诉讼法》第 98 条规定,拆迁人在提出先予执行申请时, 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没有提供担保或拒绝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驳回申请。在先行拆迁后如 申请人败诉的,其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经济损失。 根据房屋拆迁的特点,笔者认为,担保的方式可分为房屋担保和资金担保两种。所谓房屋担 保,是指申请人提供与被拆迁房屋市场价值相当的产权清晰的房屋,房屋的产权可以是申请人的, 也可以是其他担保人的。该担保房屋,未经人民法院允许,申请人和其他担保人不得擅自处分。 所谓资金担保,即申请人提供与被拆迁房屋市场价值相当的资金,交由人民法院控制。 对产权不明确且在动迁期限内无法裁判确定的房屋如何实行拆迁?条例第 29 条规定由拆迁 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证据保全,然后进行强制拆迁。笔者认 为,此规定不利于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如只要求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而不提供任何实 际财产担保的情况下先行拆除房屋,拆迁人便会占据主动优势,拖延补偿,而被拆迁人则完全处 于被动地位。所以,笔者认为,对拆迁范围内产权不明确或正在涉讼的房屋,拆迁人申请强制拆 迁时也应向人民法院提供房屋担保或资金担保。 第四节 拆迁补偿安置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一、共有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 对全体共有人要求对共有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应予准许,产权调换 的房屋和被拆迁房屋 之间的差价,应由全体共有人享有和承担。对不可分割的共有房屋,部分共有人要求产权调换, 部份共有人要求货币补偿的,应给予货币补偿。如属可分割的共有房屋,部分共有人要求产权调 换,部分共有人要求货币补偿的,应由共有人对共有房屋按共有的份额进行分割,然后根据共有 人各自的要求进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对于不在共有房屋内居住的共有人,不予支付搬迁补助 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 二、产权不明确的房屋的拆迁补偿 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是指房屋的产权归属有争议或不能确定产权人的房屋。由于产权人不明 确,拆迁人无法与之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所以拆迁决定公布后,产权纠纷的当事人应就产权 问题尽快协商一致,由确权之后的产权人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在确权过程中,遇有 落实私房政策的情况应一并处理。拆迁条例第 29 条对拆迁产权不明确房屋作了规定。前节中谈 到这一规定对潜在的产权人即被拆迁人来说有失公平。笔者认为,如果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 的规定期限内纠纷尚不能解决的,拆迁人可以根据被拆除房屋的实际情况提出补偿安置方案,并 提供房屋或资金担保,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先行拆迁。申请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 项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证据保全。所谓证据保全,是指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取得的、证明有关 行为或事件的证据和材料进行收集、固定和保管,以保留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措施。办理证据保 全的目的,在于避免因房屋原状被毁而在补偿问题上产生新的纠纷。 三、租赁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 为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承租权,使其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因拆迁而受到影响,维护房屋租赁秩序 的稳定,拆迁条例第 27 条规定,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 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 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 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四、设有抵押权的房屋的拆迁补偿 房屋抵押是指房屋产权人以房屋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 从该房屋的价值中优先受偿。房屋产权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担保法》第 58 条规 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0 条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 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 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未届清偿期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等采 取保全措施。房屋拆迁实质上是国家运用国家的强制力对房屋进行征收,房屋拆迁后,原来作为 抵押物的房屋即行灭失,其上设定的抵押权也因抵押物的灭失而消灭。虽然抵押权消灭,但抵押 权人仍然可以就该抵押物的补偿金或补偿物获得优先受偿,这种优先受偿权是抵押权的延伸。所 以在实行产权调换补偿情形下,由于调换房屋是特定物,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不需就调换的房屋另 签抵押合同,也不需再办理登记,照样可以优先受偿。而在实行货币补偿情形下,由于货币是种 类物,抵押权人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申请法院采取适当保全措施。 五、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的拆迁补偿 临时建筑是由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短期内临时使用,但不核发房屋产权证书的建筑。临时建筑 有严格的批准使用期限,拆除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使用期 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的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临时建筑剩余使用年限内的 租金计算补偿金额。 违章建筑是指没有经过规划部门批准领取建设许可证而擅自建设或擅自改变规划批复方案、用 途而建设的建筑物。拆除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 六、产权调换中对被拆迁人的特别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七条第一款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按照所有权调换形式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明确约定拆 迁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对被拆迁人予以补偿安置,如果拆迁人将该补偿安置房屋另行出卖 给第三人,被拆迁人请求优先取得补偿安置房屋的,应予支持。”由于被拆迁人的房屋在拆迁前 已存在,被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本拥有物权,其权利价值因拆迁而转移。被拆迁人为服从国家和 社会公共利益而同意拆迁,利益上作出了一定的牺牲,法律上有必要对被拆迁人利益的保护作出 一些特别规范,而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殊为有利,其规范功能颇值赞 同。笔者认为,司法解释的这一规定实质上赋予了实行产权调换补偿形式中的被拆迁人要求拆迁 人交付调换房屋的权利以物权的性质,这里的出卖给第三人,不仅指与第三人签订买卖合同,还 包括履行买卖合同而办理的物权变动登记手续,也就是说,即使房屋已登记于第三人名下,被拆 迁人也可以请求优先取得该房屋。而且,司法解释的这一规定应类推适用于拆迁人将补偿安置房 屋另行抵押给第三人的情形,即若拆迁人将已明确约定用于补偿安置的房屋另行抵押给第三人 的,抵押权人的抵押权不能对抗被拆迁人取得该补偿安置房屋的权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