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篇关于“蜗牛奖”心得体会感悟
3篇关于“蜗牛奖”心得体会感悟 【篇一】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__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文章,这是______总书记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让民居越来越美,树立“生态宜居”典范。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让群众进一步明白,环境不好,疾病就会滋生,环境好了,疾病自然就少。要充分发动和带领群众,大力整治房前屋后卫生,把角角落落的垃圾清理干净,把沟边河边的杂草树叶清除利索,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上花草,让不随手丢垃圾、不随地吐痰成为共识和习惯。要通过整治,让所见之处都是整洁的,见不到随意丢弃的“白色垃圾”,要让民居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处处都很“养眼”。 要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让民风越来越纯,推进“乡风文明”进程。在当前有些地方,各类酒席名目繁多,除去婚丧外,还有升学酒、开业酒、满月酒、祝寿酒等,你请我得去,我请你得来,吃酒席就得“随份子”,哪怕是借钱也得去捧场,不去就没面子。其实,聚餐不仅不卫生,餐桌上的浪费也很严重。基层干部党员要大力倡导“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通过反复的宣传教育,逐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要崇尚节俭和新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婚丧事简办,小范围请客,推行旅游结婚等新风,彻底杜绝操办酒席借机敛财的歪风,让民风越来越纯正。 要大力加强教育引导,让民情越来越真,形成“治理有效”格局。当前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子女赡养老人、邻居纠纷处理、行为习惯养成等问题是主要民情。基层党员干部可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结合当地习俗特点,制定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红白理事会,选出义务法律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情通信员等,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上来,从规章制度和人力上补齐发展治理短板,共建共治共享。党员干部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员的风采,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更加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要大力促进产业兴旺,让民企越来越强,夯实“生活富裕”根基。产业兴旺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必备条件。各地要 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大力开展涉农产业项目的招引和建设,让农产品有效增加附加值,在发展本地产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农民的就近就业。要为涉农企业最大限度地提供政策优惠和扶持,让更多的民企易扎根、能生存、有发展、做得强。要通过发展产业,使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通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篇二】 加强支部学习,是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有关要求的重要体现,是破除“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局面的有力抓手,是解决前行道路中遇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强力支撑。笔者认为,支部学习需要来点“套路”。 做好“提前告知,有所准备”的套路。为提升支部学习的整体性和效能性,让学习的党员不打无准备战,为提高学习质量做好铺垫。匆匆忙忙学、慌慌张张记,达不到该有的成效,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是耽误了党员的学习时间。要把跑好支部学习“第一棒”当作一种常态,召开支部学习会,要提前通知,释放学习“高强音”,要让党员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对学习有何要求,让党员 有效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杜绝出现临时通知、马上开会的局面,要考虑到有些党员因工作忙、事情多,不能及时看到信息、收到通知、参会赶不及、可能会导致学习人数不够等问题,甚至出现会议被取消的尴尬局面。 设定“确定主题,明确重点”的套路。学习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以“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氛围庄重,学习内容既要针对党员和工作实际,回应普遍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注重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又要引导党员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持续跟进学,学出感情、学出成效、学出味道。要明确重点,一丝不苟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把最近出版发行的《__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原原本本认真用心领会,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执着信念,带着强烈责任,带着实践要求,细心品味耐心读、带着感情真心学、融会贯通用心悟。 打通“互动交流,解答疑惑”的套路。支部学习会上,让每位党员融入其中,争做学习的“主人翁”,做好交流的“引领者”。倡导“人人都有发言权、次次都有参与感、回回都有新提升”,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目的。每位党员要敢说敢提敢问,敢于质疑,积极把握互动交流 “主动权”,坚决摒除“这个不懂、那个不会”等问题,勇于说出内心的疑惑,敢于提出学习的迷惑;勇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打破“瓶瓶罐罐”,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在交流中堵塞理论漏洞、填补知识盲区、清除专业死角,提高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有交流、打基础、补短板、增强项。 在支部学习会中,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本领,促进理论知识大升华,打破思维定势,克服思维盲区,摆脱路径依赖,走出既定格局,打开学习新局,克服“我忘了、不记得、没印象”的无奈。 【篇三】 自学习《______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来,书中清新朴实的文风令笔者印象深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像这样生动的语句在书中随处可见,将“高大上”治国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富于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对年轻干部而言,大多从事的都是基层工作,身处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 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时刻牢记教导,学会同群众“说话”,用好“群众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以“情感”为线,让“群众语言”更亲切。有些年轻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觉得那种语言太平太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年轻干部首先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 以“学习”为首,让“群众语言”更透彻。只有平时多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贯彻,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在学好理论政策的同时,要善于将政策法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 进行解读,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大白话”。还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以“实干”为要,让“群众语言”更坚定。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