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划总结之《巴西》教学案例评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计划总结之《巴西》教学案例评析

地理计划总结之《巴西》教学案例评析 ‎ ‎  【课前准备】学生安静伏在桌子上,处休息状态;课代表发作业“全效学习”,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  【课堂导入】抽背已学知识点。‎ ‎  (提问学生)1、巴西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  2、巴西的地形?(北部地形区,南部地形区)‎ ‎  [师] 从地形区可得知巴西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  3、巴西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  4、巴西的河流?(亚马孙河的流向、河流之最、注入海洋)‎ ‎  [师]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巴西亚马孙河流量最大?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来思考。(气候方面: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地形方面:地处大平原,有利于雨水汇集。)‎ ‎  【板书】(总结上节课所学巴西的内容)‎ ‎  巴 西 ‎  一、  地理位置 ‎  二、     地形 ‎  三、     气候 ‎  四、     河流(要求学生在课本98页第二段,划重点,并要求课后背诵)‎ ‎  【知识迁移】非洲尼罗河流量较小成因?(上游流经热带草原区,降水较少,且支流少;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区,干燥且蒸发量大。)‎ ‎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PPT课件展示巴西农业分布图,要求学生找出咖啡、可可、甘蔗分布区。‎ ‎  【板书】五、农业 ‎  [师]巴西咖啡和可可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而巴西的工业发展怎样呢?PPT课件展示巴西资源分布图,分析巴西工业发展的特点。‎ ‎  【板书】六、工业 ‎  [师]巴西国土面积较大,资源丰富,较突出资源如:铁矿资源,储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水能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PPT课件展示巴西人口、城市分布图,分析分布特点,并找出重要城市。‎ ‎  【板书】七、人口、城市 ‎  [师]巴西利亚—首都(新首都,迁都主要原因是加快内地发展),也是世界最年轻的文化遗产(城市形态像飞机);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圣保罗—第一大城市。巴西人种组成,最显著的是混血种人(占百分之四十)。巴西语言是葡萄牙语(历史上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  【课堂练习】“全效学习”巴西这课练习讲解 ‎  【课后作业】“全效学习”巴西第二课时 ‎  【案例评析】‎ ‎  这堂课是一堂新课与复习课结合的一堂课(临近期末考试,新课未上完,复习任务较重),以复习抽背的形式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起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对本节课的学习显得较重要,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较完整的巴西的知识结构框架,但对上节课复习部分,讲解过多,课堂显得这节课的重点不突出,过于累赘而浪费时间。‎ ‎  课堂中老师使用的课件,图文清晰且精简,达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老师的语言简练,地理专业用语准确顺畅,知识点详细且课外内容拓展较适用,有助于学生习惯地理专业用语,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框架构建。‎ ‎  课堂中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准备,学生伏桌休息,准备好上课工具,这能让学生从下课躁动的心情中安静下来,为上好这堂课做充分准备,集中注意力;课堂中,重视课本,知识点来源于课本,结合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剖析,最后回归于课本,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练习讲解时,要求学生做好错题分析,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  课堂板书清晰,有条理,串联整个课堂,能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引作用,并且重难点突出,方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  课堂中老师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节奏快慢得当,既留给学生充足思考和掌握知识的时间,又显得课堂内容丰富,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很轻松和舒畅的氛围中,收获颇多。‎ ‎  课堂中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讨论。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快,又不乏幽默,能和学生较好的互动。‎ ‎  总之,这课堂我感受到了老师较强的专业素养,课堂组织能力和敬业精神,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学会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  一、组织好课堂教学 ‎  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能从容的,快速的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课堂的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扎实地学习;课堂任务及时落实,课后作业及时查改,并且要做好必要的作业面批。‎ ‎  二、重视课堂内容设计 ‎  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易懂易学,且生动活泼的地理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 ‎  三、提高专业素养 ‎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更要关注自身发展,加强地理专业学习,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创新课堂教学,关爱关注学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