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3篇
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镇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根据展 20xx 年镇康环 保世纪行活动的通知要求,由水务部门高度重视,结合职能工作,成立调研工作 组,主要围绕全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洁净河道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 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20xx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 是继 20xx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我县积极贯彻实行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 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 应。 (一)做好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镇康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 划》和《镇康县水资源保护规划》是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 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 具体体现。目前已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二)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一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监督执法,依 法行政,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二是是加强水保工作,改善水源地生态环 境。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涵养区、河道 源头区的保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20xx 年以来水务局发出责令整改通知 42 份,促进矿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三)重要水源地保护情况。重要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 务,我县对水源地保护采取统筹兼顾、突出重地的原则,加大对城乡集中饮水水 源的保护力度,明确镇康县南伞水库、中山河水库、小龙洞水库等为重点水源地 保护区,科学调整并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环境安全,20xx 年以来,共规划 实施水源地保护区 50 个,并在保护区内制定了界碑,明确了四至界限,共投入 资金 50 万元。多年来,在水源地保护中我局始终做到多措并举,严格管控,一 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加强执法力度。开展了“环境污染综合专项整治行动及环 境安全大排查活动”、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违法项目或行为,依法采取 行政处理措施或行政处罚。二是采取措施,确保水质安全。为做好水质检测工作, 我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共投入资金 72 万元,成立了镇康县水质检测中心,解 决了检测设备和人员问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节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水务局多年一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 周”着力加强《水法》、《防洪法》及《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水源 地保护范围内向公众发放水法律法规宣传册 10000 册,内容包括《水法》、《水土 保持法》等 4 部法律法规,把节水意识宣传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让节水活动 宣传上街道、到社区、进校园,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 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气。二是推进田 坝澳洲坚果、帮龙山澳洲坚果、木场冬桃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因 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设施,发展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 小水沟、小泵站等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涝面积 1。 5 万亩,从根本上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二、洁净河道工作开展情况 在开展洁净河道工作中,我局以全面实施河长制为抓手紧紧围绕构建“互联 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目标。一是抓实河库岸线的管护工作,在管护好已治理的南捧河凤尾 段、轩岗河勐捧段、南汀河军赛段 1-5 期、南伞河(界河)县城段 39。46 公里 河道的同时,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南伞河、勐堆河等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工作;二是 抓实河岸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共完成勐捧河河岸、南汀河河岸绿化 14km,累计 种植蓝花楹、火把花、柚木、澳洲坚果、杨柳等绿化树 20000 多棵,取得了一定 效果。三是抓实河道采砂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我局实行定期和 不定期河道巡查制度,发现非法违规采砂及时处置,对群众举报和信访反映的违 法采砂情况及时查处。截止 20xx 年 9 月 18 日止,全县共开展执法巡查 5 次,共 出动车辆 10 辆次,出动执法人员 25 人次,共排查出我县河道采砂户 27 户,其 中有证 24 户,无证 3 户,目前已责令停工,并对 3 户采砂户进行了依法处理。 通过开展巡查,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四是抓实河道卫生整治; 由局水政大队牵头,加大河道卫生整治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乱丢垃圾,乱排污行 为,今年以来,共开展河道卫生整治执法活动 2 次,查处乱丢垃圾 7 起,乱排污 3 起。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由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洁净河道工作 目前尚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 有些地方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乡镇虽然出台了工作方案,但当地 巡河、管河、治河、水源点保护等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开展巡查员、专管员、保洁 员等专职工作人员还未落实,人员编制不足,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经费保障不足。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经费和保障经费, 特别是警示牌等一些硬件设施购置,由于没有纳入年初预算,目前经费尚未得到 落实,警示牌无法制作。 (三)水环境持续变差。经对全县水环境进行排查,当前影响我县水环境的 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点源污染(如:糖厂、水泥厂、矿山);二是农 业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等残留物);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如:库区周边、 沿河村落);四是生活污水污染(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库区)。 治理难度的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四)河道采砂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规划完善问题;目前,我县采砂规 划方案还不是很完善,采砂活动及其管理缺乏科学依据。二是队伍建设问题;执 法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经费及装备,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亟待提高。四是边 界盲区问题;边界河道非法采砂管理和执法难度大。五是威慑力度问题;水法规 对违法采砂处罚力度明显偏小,违法人员违法成本低,惩戒作用不明显。这些问 题的存在,部分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而且频繁引发边界水事纠纷,河道采砂 管理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努力 在全县营造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库水资源保护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迅速行动。结合本次调研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 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河库保护管理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直接责任人, 明确河流、水库巡查员、保洁员、专管员,制作并设立责任公示牌,深入开展河 库保护工作,以点带面,以面保点,全面推进。 (三)再接再厉,加大治理。在十二五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南 伞河景观治理工程、南伞水库除险加固、南汀河治理六期工程和勐堆河道治理工 程,继续延伸河流治理长度,固护岸线、河道疏浚,对新进规划的水库、山塘加 大除险加固力度,确保工程安全。 (四)不折不扣,抓好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我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已初步建立,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治理力度,努力使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 到 65%以上,逐步建立起水资源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五)初步建立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水公共管理和 社会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最 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进一步理顺 水价形成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水利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科技 创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篇二】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已 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xx 年工作意 见安排,市人大农委组成调研组,于 20xx 年 5 月 24 日至 27 日,对水资源保护 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任组长,市 人大农委组成人员、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专业组代表为成员。专题听取了 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市市政委、市环 保局、市法制办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分成三个小组,分赴永川、南川、铜梁、忠 县、奉节、秀山等 6 个区县(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调研,期间,听取了相关区县 政府及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一批水利工程设施,与水利工程所在乡镇村 的干部群众和基层水务工作者进行了座谈。同时,还委托万州、黔江、巴南、璧 山、荣昌、开县、垫江、酉阳、武隆、彭水等 10 个区县进行了属地调研。现将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水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 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各项工作,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了明 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依法治水氛围日趋浓厚。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宣传、严格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等各项涉水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黔江、 开县、奉节、忠县、酉阳、秀山等地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 通过电视、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涉水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水、 管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武隆县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组成工作组在抗旱救灾 等工作中进行现场说法。二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各地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行政 执法,依法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正常的水事行为。奉节县水行政部 门相继制定了水事违法案件查处规则、水行政处罚、错案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加大乱挖乱采监督力度,加强对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的监测,查处水事违法案件 40 余起;武隆县 20xx 至 20xx 年共办理各类水行政处罚案件 70 余件。三是不断 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 执法调研活动,有效推动了涉水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奉节、忠县等区县人大常 委会还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水行政执法工作,确保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 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大。一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建 成 94 个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 243.9 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达 79%,三峡库区已达到 84%。全市 123 家水污染排放重点企业安装了水 污染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秀山县对所有电解锰、钛合金厂等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水 净化处理设施,确保企业废水排放基本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二是不断加强水功能 区管理。全市主要河流、水域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已全部完成,水功能区划 修编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市 100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域的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 总量已核定。同时加大区县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的监 控,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南川区结合“六城同创”工作, 全面推进水源地确界立碑工作,现已完成 26 个水源地的立碑确界。开县在充分 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开县水资源保护规划》、《开县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 排污总量报告》。三是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市 90%的区县完成了城市饮 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可研报告,85%的区县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报告并通过技术审查。全面取缔了 333 座饮用水水源水库内的网箱养鱼及肥水养 鱼。全市 500 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设置界碑,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市政排污口和餐饮娱乐船进行了清理。同时, 禁止在三峡库区水体水域进行网箱、网栏养殖,投入 2 亿多元,取缔库湾、河道 网箱养殖逾 1.5 万个。通过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全市国控饮用水源地和城镇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均达到 100%。黔江区加强 饮用水源水库管理,将水库管理所由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 位,落实专人、专项经费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四是大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按照“沿城、沿库、沿江、沿路”的水土保持治理方略,结合森林重庆建设,采 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27 万平方公里,治 理小流域 603 条,实施水系森林工程 14 万亩。涪陵、万州、渝北、永川等 4 城 市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永川区加强小流域治理,通过 国债工程、生态治理、世行贷款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27.78 平方公里,占 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 50%,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奉节县通过水 保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明显增强,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47%提高到 70.1%,土壤侵蚀量由治理 前的每年 36.21 万吨下降到 8.98 万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档提速。从直辖至 20xx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各类 水利水电投资 550 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重庆直辖水利水电投资总和的 14.4 倍。20xx 年,我市组建了全国首家水利投融资公司——市水利投资集团,充分 发挥水投集团的筹融资平台,先后出台了财政投入、土地储备、税费减免、只征 不转等优惠政策,通过放大政府资金、政策投入、土地储备、盘活存量资产、收 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落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218 亿元,储备土地近 5 万亩。 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xx 年底,全市水利工 程达到 20.6 万处,比直辖前增加 2.23 万处,共建成水库 2831 座,比直辖前增加 107 座。其中: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库 49 座(含大型 2 座,结束了我市无大型农 灌水库的历史),已建成 27 座,总库容达到 55.69 亿立方米,比直辖前增加 34.34 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人均蓄引提水能力 267 立方米,比直辖前增长了 98%;有效 灌溉面积累计为 1008 万亩,比直辖前增长 26%;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504.6 万亩, 比直辖前增长了 45%。 (四)节水型社会正逐步形成。市水利部门加快编制和建立我市取水许可总 量控制指标体系,在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一圈两翼”及主城区二环以内水资 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上,以区县为单元明晰水资源可利用量,把总量控制指标 分解到各区县,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此倡导全 民节水,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限制在水资源可承载的能力范围内,确保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各区县亦多策并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永川区通过狠抓节 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农业等四大创建活动,改进节水设 施、使用节水器材、试行“阶梯水价”、实行中水回用、建设微型集水和节水灌 溉工程,不断降低单位产能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铜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 点工作已通过水利部的中期评估验收,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0.47,工业重 复利用率达 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 97 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 降至 25%。 (五)城乡居民饮水基本保障。为保障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市发改委会 同市有关部门从规划入手,先后编制了全市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城镇饮 用水安全、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规划,完成了 1341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了沙坪坝井口、渝北悦来、南岸白洋滩等主城大型水厂以及 大学城、南岸茶园新区等供水管网拓展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农村饮水 安全中央补助 27.79 亿元、城镇供水中央补助约 10 亿元,兴建各类饮水安全工 程 15267 处,解决了 800 余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主城、万州等 老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垫江、大足等 20 多个区县城市供水能力和水 质提升工程。全市 589 个建制镇中,除 82 个镇为市水务和水投集团、区县级自 来水公司和自备水厂供水区域覆盖外,其余 507 个均建有独立建制镇水厂。为解 决我市严重缺水地区分散农户的饮水困难,市委、市政府连续 6 年将“红层找水” 列为民心工程,市国土房管部门累计打井 80723 口,解决了 32 万余人以及 40 多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截止 20xx 年,南岸、江北、双桥、大渡口、万盛 5 个区已率先实现饮水安全“整区销号”,近 300 个乡镇实现饮水安全“整乡(镇) 销号”,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基本得到保障。铜梁县在启动小北海中型水库枢 纽工程,缓解城区供水压力的同时,采取泵站扬水、管网延伸、集雨工程、引用 山泉水、分散打井等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缓解了 20.55 万农村人口 饮水难的问题。 (六)城乡防洪功能明显提高。一是加快沿江沿河县城集中点集镇防洪护岸 工程建设。全市 38 个临江临河而建的县城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100 个百强镇、 中心镇堤防建设已完工 96 处,20xx 年将实现重点集镇防洪基本达标。铜梁县在 经历 20xx 年“7.17”洪灾后,争取市里支持,投资 1800 万元,启动巴川城区应 急防洪工程,将县城防洪标准由过去的 5 年一遇提高到 10 年一遇,在 20xx 年“8.3” 洪灾中,虽然降雨量是“7.17”洪灾的 142%,但整个城区仅实验一小低洼处遭 受一定洪灾损失,其他沿河街道均未进水,洪峰顺利通过堤防,全县非农损失仅 为“7.17”洪灾的 38.3%。二是加快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各类防汛抗旱 应急预案,储备物资,加强演练,全力做好汛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切实加 强对水库、城镇、人口聚集区堤防工程的监管和洪水预报、调度管理。比中央要 求提前一年完成全市 1800 余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四是强化各级防办队 伍建设,建立健全乡镇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分级落实并公示了水库、城镇防汛抗 旱行政、技术、管护“三个责任人”。 (七)水质监测能力日渐增强。市、区县两级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断 加快,水功能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和成品水的水质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 了监测情况旬报、月报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目前,市级水环境监测 中心已初步建立并投入使用,区县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 有 26 个区县水质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南川区早在 2005 年就单独设立了全额财 政拨款的水环境监测站,确定了饮用水源地、自来水厂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 梢水以及全区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监测断面(点)方案,定时、定期对区内重要饮 用水源地、重要水功能区、城区水厂进行监测,目前该监测站已通过重庆市实验 室资质认定,并受市水文局委托,对周边的涪陵、万盛、綦江、武隆四个区县开 展水质监测服务工作。 (八)水务管理体制正在理顺。为改变过去城乡水资源被分割管理的状况, 各地积极推进集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 于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 行政管理一体化、建设经营多元化的格局,目前已有 30 个区县实行了水务一体 化管理。永川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将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 中涉水职能职责整合,设立水务局,实行“一龙到底”的水务管理,解决了“多 龙管水、政出多门、工作交叉、职责不分”的问题,提高了水行政效率,为全市 水务体制改革创造了经验。 二、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不可置疑的是我市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形势还不 容乐观,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与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水体 调节功能弱化与水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健康等诸多矛盾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保持水资源与人口、社会、 经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水源性缺水突出。虽然我市境内江河 纵横,水系发达,但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主要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全市人 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 1802 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3/4,世界人均水 资源量的 1/5。而渝西 12 个区县,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仅为 889 立方米,约 为全市人均水资源总量的 1/2,全国人均总量的 2/5,世界人均总量的 1/10。根 据我国缺水标准,我市人均水量介于 1000-2000 立方米之间,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西部 12 个区县人均水量介于 500-1000 立方米之间,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二是工 程性缺水突出。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结构和区域结构不甚合理,我市地形以山区丘 陵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小型水利设施,而水源建设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骨干水 源上,对小型水库、水塘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 (二)水资源保护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 积 4 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 4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1 个百分点,仅三 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38 万平方公里。二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主要表现 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绝大部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据调查,三峡库区污染负 荷 50%以上来自于农村面源。三是次级河流污染严重。全市 57 条主要次级河流 117 个监测断面中,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仍有 20%左右,部分次级河流“水 华”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三峡库区自 20xx 年蓄水以来,截至今年 4 月,已有 17 条支流回水区发生“水华”近 70 次,而且随着长江水位的升高,“水华”呈 现出规模扩大、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逐步向上游扩展的趋势,已经危及部 分地区的饮用水源安全。四是水源地保护亟待加强。部分地区政府受经济利益驱 动,在以城镇供水为主的水源工程周边无度发展旅游、开发房地产,以致水质日 益恶化,无法饮用。 (三)城乡饮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虽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从惠及民生出 发,为保障城乡供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饮水困难,城镇饮 水安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目前,全市尚有近 700 万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一是 大量农村饮水还依赖山坪塘等解决饮水问题,水源、水质都无法得到保障。二是 大部分建制镇因设施老化、管网破损,而且基本无水质监测能力,水质合格率很 低。全市一半以上的建制镇水厂只有简单的沉淀池或过滤效果很差的一体式过滤 灌,无净水处理设施和消毒系统,有的建制镇水厂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工代 赈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县城城区拓展太快,普遍存在因人口增长、产业集 聚而带来的供水能力不足问题。四是主城区、万州区等城市的老城区,同样存在 供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净水设施老化,水质不达标的隐患。 (四)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较薄弱。虽然近年来重庆水利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 修建了不少大中型水利、水电和城市防洪工程,但对小(二)型以下小型水利设 施的投入相当少,而且重建轻用、重建轻管的情况仍然存在。据调查,全市有 2348 座水库防汛抢险公路不通,占总数的 84%;699 座水库不通电,占总数的 25%;978 座水库没有配备通讯设备,占总数的 35%;2796 座水库没有安全监测 设备,占总数的 99%。相当数量的水利工程由于管理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根本 无法发挥作用。调查还发现,极少数地区水库修得漂亮,水也蓄起来了,但没有 渠系配套,导致有水用不了。另外,受乡镇体制改革等影响,相当部分小(二) 型水库基本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小 (二)型水库尚且如此,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沟渠、山坪塘、提灌 设备等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些设施多建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后国家 的投入几乎为零。农民自觉维护的积极性亦逐渐减弱,导致沟渠渗透、坍塌、损 坏严重,过水能力差;库塘淤泥严重,甚至人为填塘还田、建设占用,蓄水能力 锐减;提灌设备被盗、损毁、锈蚀严重。 (五)水资源费征管还有待加强。一是征收标准低。目前,我市水资源费仅 占水价的 5%,一般工业、生活取用地表水渝西地区为 0.12 元/立方米,主城区、 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均为 0.1 元/立方米,低于江苏(0.13 元/立方米)、陕西(0.2 元/立方米)、山东(0.35 元/立方米),各地普遍反映征收标准太低,尤其针对采 矿业和电力,根本无法起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难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推动节 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工作;二是征收阻力大。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干 预水资源费的正常征收工作,随意减免自来水公司、“三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 的水资源费,许多地区把免征水资源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此外也存在一 些企业因效益差,拖欠水资源费现象;三是使用不规范。虽然《重庆市水资源费 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 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地区地区水资源费的计 划管理和使用方向脱离了水行政主管部门。 (六)水资源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一是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我市已有 30 个区县基本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但市级改革明显滞后,“多龙管水、政出 多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是部分地方名义上整合了相关职能,实 际上仍然各自为政,水资源城乡分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水源与供 水、排水分割管理,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在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与水行政主 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致使一些本应作为前置审批的水行政许可被淡化或流 于形式,水行政执法难度加大,商品房开发中的排污许可、二次供水许可等本应 事前送审,而实际操作中大都是事后办理,导致部分设计规划不符合要求又无法 更改;又如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必须依法通过水利部门的审查,有关部门才能对 其环评进行审批,但实践中该规定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工作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 展的关键时期,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谋划好 水资源这篇大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洪抗 旱与开源节流并举,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统筹城乡水利发展和生产、生 活、生态用水需求,着力解决水资源的制度建设。 (一)严格水务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必须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 制,使每个地区都有明确的用水上限,作为各地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坚决遏制 区域不合理用水需求;二是必须严格取用水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 用水计划,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 不再审批新增取水;三是必须加强定额管理,要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加 强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下达、节水水平评价等工作 环节的用水定额管理;四是必须严格地下水管理,要对国家分解的地下水取水许 可总量指标严格控制,禁止新增地下水开采。 (二)加大建设力度,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一是要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 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 意见》(国发〔20xx〕3 号)文件精神,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 的原则,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规划,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 通过挖潜、改造,加快配套完善现有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 供水能力。同时要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二是要不断优化水利建设投 资结构,从项目结构上,在重视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小型水源工 程的投入,从区域结构上,根据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加大向人口集聚区和 产业集聚带的投入。 (三)狠抓污染防治,维护水生态环境健康。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比重,推行 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排污总量控制 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 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二是 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尽快实现乡镇生活 垃圾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在没有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村地区,采取人工快 速渗透、接触氧化技术等简易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土地测 土配方施肥,推广缓释可控化肥和有机复合肥的生产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以处理好人畜禽粪便;三是大力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次级河流区位和水 域功能要求分类整治,重点实施截污控源和严重污染河段清淤,严格控制畜禽养 殖污染,坚决取缔肥水养殖;四是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站网布设,实 现监测全覆盖,丰富监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统一和规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 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四)坚持民生水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优先 领域,保障城乡居民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环境安全,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人 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 是要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扶持力度。全市尚有 307 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还未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约需解决资金 15.5 亿,各级政府应积极研究 解决。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应在工程建设用 地、用电和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维护基金;二是严格供水企 业资质审查行政许可制度。城镇供水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实行 企业资质准入制度,对一些规模小、资质不够的小水厂要采取并购、兼并等方式 进行整合;三是不断提高水质监(检)测能力。抓紧建立重庆市水质监测网,尽 快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确保监测结果准确,不断 完善监测制度,提高检测频率,确保水质安全。 (五)注重管理维护,确保水利设施发挥效益。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支持,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和渠系配套工程;二是采取谁受益谁投资 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受益群众参与水利设施特别是小型水 利设施的维护;三是市、区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把急需的维修费列入 年度预算,确保农村水利管护工作正常运转;四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 资产,筹资增加维修投入;五是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 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投入融资体制,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六是严厉打击偷盗、破坏、 侵占水利设施的各种违法行为。 (六)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 产业结构与终端用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 范围,并建立水资源费与水价的联动机制;二是发挥价格杠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实行阶梯水价;三是延长原《重庆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 法》确定的市级水利基金征收年限(1998 年 7 月 1 日至 20xx 年 6 月 30 日),同 时扩大征收范围,将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开采纳入水利基金征收范围。四是严格 专款专用,确保水资源费和水利基金完全用于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 用。 (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务服务管理效能。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水 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市水资源的 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一是已成立水务局的区县(自治县), 应进一步理顺水务管理职能,加快城乡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解决水务工作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水务工作;二是未实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地区, 要尽快启动改革工作,整合涉水行政职能,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 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 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三是改革中 要处理好牌子与内容、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确保改 革后的水务管理机构、机制、制度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管水、高 效用水的要求。 【篇三】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推进我省水资源保护与管理,20xx 年 5 月,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专 家,赴赣州、萍乡、新余三市就“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 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省降雨相对丰沛,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565 亿 m3,居 全国第七位,人均水资源量 3700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m3),但不到世 界平均水平的 1/2。目前,我省水质总体较好,据 20xx 年对全省 446 个主要水功 能区的监测评价结果,达标率达到 85%以上,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 部达到Ⅲ类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水资源问题开始显现,水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是由于缺少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调节 能力差,开发利用率仅为 17%左右,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虽然水质状 况总体较好,但呈恶化趋势。以鄱阳湖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鄱阳湖水质全部 为Ⅲ类以上,其中Ⅰ、Ⅱ类水平均占 70%以上;进入 21 世纪,特别是 20xx 年 以后,Ⅰ、Ⅱ类水只占 50%,Ⅲ类水占 32%,劣Ⅲ类水占 18%;20xx 年(丰水 年),Ⅲ类水以上占 71.3%,劣于Ⅲ类水占 28.7%。 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成效 (一)完成水量分配,基本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20xx 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在此基础上设区市水量分 配细化工作也基本完成。20xx 年经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保 护工程实施纲要》,基本划定 20xx 年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二)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管理逐步规范。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已 得到大多数政府部门的认可。通过水资源论证进一步规范了取水许可,推进了水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落实,取用水管理逐步规范。 (三)水环境监测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 20xx 年开始,我省累计自筹资金 4000 余万元,完成了 1 个省中心和 8 个 分中心水质分析化验室的建设和改造。组织完成了江西省 21 世纪前 10 年地表水 资源质量变化情况调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全省 446 个省级水功能区进行了一 次全面的水质状况监测评价,初步掌握了我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进,节水意识不断提高。 为了规范用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工业、城市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 定额的制订和修编工作。同时,重点加强了对萍乡、南昌、景德镇等 3 个和湘东 区等 10 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的督促指导。经过努力,我省用水效率大幅度提 高,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 20xx 年的 168m3 降低到 20xx 年的 108m3。 (五)水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管理能力逐步加强。 目前,全省已有 4 个设区市水务(水利)局单设了水资源科,有 4 个设区市 设立了单独的节水办或水资源管理中心,有 20 余个县(市、区)设立了单独的 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节水办),有 39 个市、县(区)设立了水务局或明确了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水务管理职能,占全省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 35.6%,市县级 水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得到一定加强。 (六)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全省公布了 27 个供水人口在 10 万人以上的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并全面启 动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突出表 现为公众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意识薄弱,水资源管理能力不强,基础工作不扎实等。 (一)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水意识不强。我省经济欠 发达,水资源相对丰沛,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动,节水意识和用水效率有所 提高,但是水的忧患意识仍然不强,各级政府没有把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 和保护,工作缺乏主动性。全省用水浪费严重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灌溉大水漫灌 十分普遍;工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工业用水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重复利用率 偏低;由于价格不合理等因素,城镇生活用水浪费严重,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 较高,公共用水设施跑、冒、滴、漏严重。 (二)水资源管理能力依然薄弱。我省水资源管理能力整体薄弱。一是管理 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大部市县仍然是“多龙管水”,无法形成治水合力。由于 水资源管理机构涉及部门众多,部门间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涉 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是水利改革的重点。截止 20xx 年底,全国 74.6%的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实现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而我省仅为 35.6%,且职能仍未理顺,水 务一体化管理的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二是管理队伍不强。仅有 4 个设区市水利(水 务)局设立了单独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大部分市、县水资源管理部门既缺乏技术 支撑单位,也缺乏专业的水资源管理人员,有的县甚至没有固定的水资源管理人 员,混岗现象较为普遍。三是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如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入河排 污口审批尽管已被列为到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但其监督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尚 不健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四是管理手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远 不能适应水资源信动态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需要。 (三)局部存在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的问题已初显端倪。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增加,生活和工业等高保证率用水需求的迅速增长,由 于缺乏控制性工程,调控能力不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局部地区工程型缺 水开始显现。近年来水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仍呈恶化趋势。同时,随着社会 经济发展,大量城镇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矿山开采废水排入河湖,导致水体污 染加剧,局部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四)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农业用水比重偏大,占总用水量的 65%以上,且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据调研,有相当一部分灌区的灌溉设施修建于 上世纪 50、60 年代,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渠系渗漏损失较大,灌溉水利用系数 偏低,用水效率低。工业和三产用水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不高,20xx 年全省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08m3,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五)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过低,水资源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我省水资源费征 收标准为全国最低,难以发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的作用。水资源 费标准较低,部分地区征收和管理积极性不高,存在征收不到位、水资源费截留 挪用的现象,部分地区挤占挪用比例达 70%。同时,由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投 入机制尚未建立,保护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开 展。 (六)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力度不大。为保障鄱阳湖等下游区域水生 态环境安全,“五河”及东江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对于源头区的生 态补偿机制尚未全面启动,降低了源头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尽管已启动了 袁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省政府专门列支 1500 万元,但补偿机制尚仍不 完善,源头区水资源保护积极性仍然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我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是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在新形势下,必 须坚持水质、水量、水生态一起抓,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 “三条红线”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全面系统地做好水资源管理 与保护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加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结合节水 型社会建设,加强水情教育,使群众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 存在的问题等,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大决策,提高群众自觉珍惜 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切实落实水资源管理政府首长负责制,尽快出台我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考核办法,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主要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 的年度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负总责。 (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保障制度 建设。一是尽快出台《江西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加快“三条红线” 的划定和分解工作,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 实行水资源区域限批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 批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用水。 二是各用水区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及时分解到大用水户,并按照年计划、月分解, 季考核和年总结的要求,对各区域和部门进行用水考评。三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要求,就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新增取用水户,要 严把论证和审核关,发放新的取水许可证要与“红线”挂钩,凡突破“红线”的 取水许可一律不得审批;实行严格的备案和公示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督执法, 严查无证取水、乱设排污口、不安装计量设施、不缴纳水资源费等违法行为,保 障“红线”指标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 全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管理、资金安排三 方面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指导已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进一步理顺职责,落实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 一步夯实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建设一支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水务管理 队伍;在水资源节约、管理、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在同等条件下向完成水 务体制改革的地区倾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推动水务体制改革工作。二是通过 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增加投入、健全机构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领 导,明确考核责任,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问责制;完善法规,强化执法监 督,尽快制定相关地方配套法规,依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投入,拓宽融资 渠道,各级政府单列水资源保护财政专项资金,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管理,吸引 市场和社会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重点推动有条件的市、县成立水资源科、股,成立独立的节水机构或将归属城建 部门的节水办建制划归水利部门,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 市、县有专业、专职的水资源管理人员从事水资源工作;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 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三是加快建设全 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与水资源“红线”管理相匹配的省级水资源管 理系统,实现对“五河”干流、主要支流设区市界断面的水量水质,取水大户的 在线监测,实现对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并完成省水资源监控中心的软、硬 件环境建设;完成省、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对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实现江西省水资源的动态化和信息化管理。 (四)推进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一要强化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 全省 446 个地表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按月向社会发布全省水资源质量公报, 并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要加强重要饮用水源地 的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编制《江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 划实施方案》。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凡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重要饮用水 源地的,要抓紧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三要加强对如 何排污口的管理,严格排污口论证制度,对排污口进行登记和复核,严格纳污总 量控制制度,严禁在五河源头及鄱阳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对在其它 河段设置排污口的,要严格排污口设置许可论证,凡超过水域纳污能力的,一律 不得批准。四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 力。 (五)逐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保障饮水安全。以农村水环境整治为契机, 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全省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完成 水务改革的市县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重点,以农村水库山塘的整治、农村沟 渠门塘水系的沟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为重点任务,实现农村沟渠门塘水系基 本连通,水活水清水美,防洪、灌溉及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取 得突破。二是健全饮用水源地保障应急体系。建议加快供水人口 20 万以上城市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特殊 干旱条件下城市供水保证率。 (六)完善“五河”及跨省河流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目前,流域生态补偿 制度尚不健全,环境产权和责任不清、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 题,影响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均衡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已经成为重要的 环境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之一。袁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已启动,初步建立了生态 补偿政策,但东江和其他五河源头区,尚未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建议尽快完善流 域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促进下游区域的节约用水,通过跨省或省 内财政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绿色产业合作和带动等措施,促进上游区域经济发 展,提高保护水源的积极性,进而保障流域下游饮水安全、生态安全。 (七)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施用水累计加价制度。水资源费是水资源 开发、节约、保护的重要经费来源,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全国最低,建议尽 快修订《江西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依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 围、提高征收标准。实行用水累计加价制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 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篇四】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 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全县幅员面积 5678 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是我省降雨比 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 15.2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 10.8 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3.2 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 2.65 亿立方米,**县总 的水资源量为 18.5 亿立方米,人均 7692 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 达到 17%极低点,预计到 20xx 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 5.1 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 能力,尚缺 1.7 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县水资源的现状 **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 27 条,大小泡泽 275 个, 有小型水库 12 座,塘坝 820 座。全县有水田面积 92 万亩,人均 9.2 亩,居全国 之首。年需水总量为 4.8 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 2.87 亿立方 米,年缺水 1.93 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 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 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17%, 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一)有水存不住 1、岔林河是**县河流,流域面积 1929 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行政区 域总面积的 34.8%。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 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20xx 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20xx 年,岔林河、西北河 水位流量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表、河床对小资源涵养能 力降低,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日趋严峻。 2、全县缺乏大中型水源骨干控制性工程。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 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而这些小水库大多是上世纪 60、70 年代 修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水库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少,水库进水闸、 排洪闸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量。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干、支渠淤积严 重,输水能力低,灌溉期间时常出现跑、冒、流、漏现象,使有限的水源大量流 失,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量。遇到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水田面积减少和大面积减 产。而且每年投入大量的抗旱经费打井,造成了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给国家和人 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有水用不好 1、盲目发展水田,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水稻的产值较高,激发了农 民种植的积极性,水田面积发展很快,在水利基础设施溥弱,没有新的水源工程 项目增加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水田,使本已提襟见肘的供水矛盾更加日益突出, 自流灌区上下游抢水现象严重,为保证下游供水,上游就受影响;上游把水截走, 下游就无水可用。结果是上下游都吃不饱,造成上游减产,下游绝产的局面。 2、供水设施老化,水源损失严重。我县供水管网大多是八十年代辅设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造成供水管网诱蚀严重,供水设施老化,跑、冒、流、漏 的现象严重。目前城镇年供水能力 120 万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 180 万立方米, 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有的群众思想上不重视,节水意识淡薄,在盛夏用自 来水浇灌自家的农作物,任意挥霍水资源,致使干旱季节出现城镇居民和周边村 屯农民用水难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县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 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解决我县水资源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 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面对我县水 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问题。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 大事。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全面营造珍惜水、保护水和爱护水的良好社 会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利法 规宣传教育,特别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快节水型 社会建设步伐。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利用水资源 一是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 的综合效益的原则,制定岔林河流域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制定我县 河道采砂规划,将全县河道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 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最低开采能力,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 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在岔林河源头建立生态 保护区,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与水的法律法规 体系相适应的职能机构,实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大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县城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服务。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县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要早做准备,必须加强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抗御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 一是加快维修现有水利工程。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进度,使其发挥 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浓河提水站、水库消险加固、 民富、新发泵站、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堤防工程等一大民生水利工程即将上马, 为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加快城市供水建 设。城镇供水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民心工程。我们积极向上级 主管部门争取供水项目,**县给水打建工程已完成论证、可研,进入项目实施阶 段,建设 10 眼水源井,1 个给水处理厂及其它配套设施,**镇污水处理厂也已 进入实施阶段。为提高我县的人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改进灌溉制 度,提倡节水灌溉。我县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 60%,节水潜力很大。 (四)建设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 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急需 修建一批大中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以解决用水需要。因此,二甲闸水库是修建骨 干控制性蓄水工程的首位。自 60 年代以来,我县就一直争取二甲沟水库上马,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当前,二甲沟水库作为**市重点项目,已完成了 初步设计,等待批复。二甲沟水库位于**县境内的富拉浑河中游,距县城 23 公 里。该水库集雨面积 185 平方公里,总库容 3750 立方米,流域面积 332 平方公 里坝长 406 米,坝高 18.6 米,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鱼,旅游和改善环 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一是农民灌溉用水的需要。目前,富拉浑河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宝贵的水资源都白白流走,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可控 制灌溉面积 15 万亩以上,设计灌溉面积 7.51 万亩,其中直接灌溉面积 4.51 万亩, 补水灌溉面积 3.0 万元亩。使农民生产稳产、高产得到保证,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二是发展游泳业的需要。水库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游泳 渡假的好去处,年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 5000 人,门票 5 元,年收 2.50 万元。同 时,水库建成后,养鱼水面将达到 8000 亩,预计年产鱼 11.80 万元,年收入 82.60 万元。三是城镇供水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必将逐步增加,供水需 求将不断加大。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我县城乡居 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强大水源储备基地。 【篇五】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人类就不能生存。 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我家门前的小河就是的见 证。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 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 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因此,连续 6 年荣获“省级文明农村”荣誉称号。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河边垃 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失 去了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人们的生态环境受 到破坏,我们必须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我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约上老爸去坦头老家做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过程 访问爷爷有关河流的情况,把照片拍摄下来,对家门前的小河的水污染进行 实地调研、讨论。 三、水污染的原因 1、据我调研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河 里,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 2、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 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3、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 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 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卖蔬菜的小摊,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 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 臭菜腐烂了,甚至有些粪化池的脏水也直接排到河里,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 四、调研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解决方法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 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 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 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后在河边种树, 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 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 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六、结论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 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 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的调研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 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我 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