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多维度优化社会课堂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多维度优化社会课堂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多维度优化社会课堂教学 ‎ ‎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突破传统史、地框架,以丰富多彩的社会为背景,以社会生活常识为主线,熔地理、历史、法律和社会知识常识于一炉,具有极强的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实施社会课堂教学,已成为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下本人的几点看法,以与同行共商榷。‎ ‎  一、立足课堂,以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 ‎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社会的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社会学科贴近儿童生活、富于实践这一优势,组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使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  课前可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或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渠道、多样式的富于个性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文字、音像资料等,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式样的尝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为课堂上的学习作好准备。课上可通过汇报、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过程。‎ ‎  如教学“地球”这一主题单元前后,教师可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周围的环境状况,搜集整理国际国内有关环境状况的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制成手抄报、举办环境状况报告会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了环保思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课后注重延伸实践,把课前课上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积累,尝试运用获得的知识信息服务于社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巩固和发展学习成果。如在课堂上学习了“储蓄”知识,要求学生课后到银行或信用社自己去存取款;学习了“买东西的学问”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帮家长买一次菜等,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社会,更加全面地熟悉社会,培养了初步适应诱土会的能力。‎ ‎  二、弘扬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再者乐于交往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利用这一心理倾向,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和课上讨论时自由组合学习,主动与同伴合作。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启发和共享信息。在富于个性的探究和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尊自信、敢于质疑、直面困难、不怕挫折等智力因素。同时,教师要通过必要的组织手段和训练,在小组内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让每位成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还要组织和引导好小组间的交流,正确处理好小组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以及具有不同反应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可多采用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此时,如果你深入学生中间,聆听他们稚嫩的童音,会不时地听到他们的灵思妙语,以及言谈中所迸现的思想火花。‎ ‎  三、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  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搞好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开发。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虽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向学生展示了整个社会框架,但现代社会是瞬息万变的,每日每时都会有大量社会信息,通过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而现行教材因受篇幅、字数的限制和时空、地域的制约,并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积极选择储备相关的社会知识,如“信息通讯”一部分,教材中关于“电话”介绍寥寥数语“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短”‎ ‎,这只是从操作提了点具体要求,然而电话在当今社会相当普及,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执教时补充了如下内容:1,电话通信特点是直接、方便、快速、可靠;2.打电话基本方法:听音、拨号、通话;3、电话通信的发展迅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固定电话已发展到BP传呼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等。‎ ‎  源于社会,贴近儿童生活的社会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社会信息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通过多种渠道探索和发现新的社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中,这样就扩大了教学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社会教学质量。‎ ‎  四、革新教学手段,注重信息技术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 ‎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CAI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给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社会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在教师充分研究教材,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直观实效性。‎ ‎  执教“红军长征”时,课前可浏览网络影视,剪辑“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精彩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那清晰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声音,将学生带进那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这比单纯地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理解万里长征的意义更深刻;紧接着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发表感想,学生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  实践证明,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需说明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应符合启发性原则,不能形成新的“满堂灌)。‎ ‎  五、改革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查 ‎  小学社会课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着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坚持平时考查的激励性原则,要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可采取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万式,让学生把学习活动中每一个闪光点,每点成绩都记录在案,把考查评价作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次锻炼与展示,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 ‎  综上所述,现行《品德与社会》课以教学内容的活泼新颖,富于时代气息、适合儿童身心特点而具有强大吸引力。同时正处于教改时期的社会教学,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学科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教育改革的新理论、新经验,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为培养适应社会潮流的革新性人材奠定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