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原则
语文论文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原则 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制订了关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验原则,具体如下: (一) 形式多样 注意的稳定性从狭义上讲是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从广义上将是指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学生对单一的阅读形式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碰到阅读难度不相当时,更易望而退却,转移注意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要不断变化形式、手段,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以趣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语)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兴趣不能强求,而要靠引导,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了“趣”,学生自然乐意阅读。 (三)扶放结合 “扶”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到位的指导,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 放”是指教师要拓宽视野,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扶放结合” 就是期望能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地有效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书面表达的难度。在《集锦本》中往往记录了交流讨论时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这成为了学生写作的素材,为直接写作创设了缓冲的坡度,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感到有话可写,且慢慢地感到自己能文从字顺地进行书面表达,并对书面表达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 比如:一位学生读了一篇题为《全班都是小当家》的作文,该文描述了一个“没有班长,没有小组长,人人有岗位”的班集体,。大家听后非常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当时让学生即刻将自己和他人的发言记录下来。结果,该周的练笔交上来,有很多学生联系当时记录的发言、联系刚学的课文《我选我》,联系个人实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少孩子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不再有捉襟见肘的尴尬。 另外,由于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经常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在无意中又认识和积累了大量的字词,为写作和进一步阅读创造了条件。 (二)拓展阅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在问卷中,认为在准备材料时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的占46.2%,说明学生有了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日常观察中也确实发现学生读课外书更为积极而多样。 多样而广泛的阅读开启了思维之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发展。如一位学生读了一篇习作《橡皮》,文中说到“橡皮是我们的好伙伴,能帮我们擦掉写错的字”,对此,有位学生发言:“我觉得有些矛盾,橡皮是我们的好伙伴,可我们又不希望用到它,尽量不跟它做好伙伴。”对学生来说,这一观点有一定的思辩性,因此,教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擦写错的字,结果答案五花八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诸如:面包、橡胶轮胎、透明胶、修正液、固体胶。甚至还有毛毛虫和菜叶等。课外阅读交流时,哪怕每次只有一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也足以增长他们对阅读、对语文的热情。问卷调查显示:觉得自己在看书后想法会“很多”的上升了19.2%,在听别人读或说后想法会很多的上升了11.5%。 (三)提升课内教学,加强信息融合 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比如,第三册语文课本中《识字8》中有成语“嫦娥奔月”,而生活与思品课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也讲到了“嫦娥奔月”。有不少学生在课外书上都读到了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他们发现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使他们萌发了自己再编一个版本的兴趣,掀起了编神话故事的一个小热潮,其收效已远远超出了原来课堂内的成语教学。 再如,从环保的公益广告会很自然的联系到一些关于环保的课文及话题,如《“红领巾”真好》等。当关于“太空人”杨利伟的报道铺天盖地的时候,学生对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内容又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四) 培养倾听习惯,增强口头表达 听说能力是重要的交际能力之一,课外阅读要能读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根据问卷,认为自己听得很专心的人数上升了7.8%,认为自己积极参与发言的上升了5.3%。根据“倾听回应登记表”,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能深入理解和领悟阅读内容,并能较为有效而到位的评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