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篇一】**镇地处**县东北部,是云南面向“两广”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东大门”和“出海口”。全镇国土总面积494平方公里,辖8个村(居)委会109个村小组5011户24337人,壮、汉、瑶三种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8%。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移民为一体的乡镇。2005年8月底下闸蓄水的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涉及云南**境内**镇为主的3个乡(镇)10个村(居)委会62个村小组2920户14712人,其中搬迁安置32个村1612户7297人。**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动态管理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2户4037人,贫困发生率为21.6%,有贫困村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7.5%。为打下库区移民脱贫致富之路,**同志毅然决然的主动要求到**县**镇驻村,为库区移民及贫困群众谋幸福。2014年,国家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到脱贫攻坚最困难的第一线驻村,**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到**镇脱贫攻坚最困难的**村委会驻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村辖16个村民小组927户4397人,下辖13个党支部96名党员,识别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4户859人,贫困发生率25.3%,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均为全镇第一,为**镇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选派到**镇人新农村驻村指导员,按照规定,驻村指导员和常务书记的挂职下派期限只是一年,但由于万哥工作突出,深得大家信任和尊重,结果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人民群众一次次的恳求万哥留下来,万哥就一次又一次被派往**县**镇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并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驻村第一书记。五年多来,他始终按照当好“七大员”的要求,充分发挥表率和指导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俯下身子,为民解忧,努力为**镇移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镇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中心工作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2013、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五年考核为优秀,2015年受州委表扬为第八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树立了驻村第一书记的模范形象。听民声察民情 解民忧“有事找万哥”成了**群众的一句口头禅。自2013年**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到**,到如今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及第一书记,角色在变,但基层工作的前线却没有变。从来到**那日起,就驻足**,走村串户做调查,村里哪里有个坑、有个坎,他都一清二楚。群众说“万哥”芝麻大小事都管,并乐此不疲,他却说,他人眼中的芝麻小事,却是百姓生存生活大事,不能不上心。2016年,**同志例行到那塘村小组进行调查走访,村干部和群众向他反映:村庄饮水管道,因多年风吹雨打,现在管道到处腐坏漏水,村庄用水困难。该村地处山区属于比较落后的村,村小组无集体资金,**同志得知此情况后,第二天就驱车赶到**协调县移民局给予帮助解决,将情况与县移民局领导一一介绍后,得到了县移民局领导的重视,随即调整筹集了20万元资金,在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内就帮助那塘村解决了饮水这个老大难问题。2017年,在南庭村走访时了解到贫困户韦柳红一家3口因父母常年生病住院开销大,家庭较为贫困,无钱未缴纳新农合保费,他回到镇上就自己出资帮助该户交纳了保费。2018年,索伍村党支部书记黄汉堂到镇上找到**同志,反映该村贫困户黄加合孙女黄珍娇因家庭困难无学费辍学在家,经他了解得知,黄珍娇在2岁时父亲病故,母亲随即离家出走,经多年查找仍杳无音信,黄珍娇和爷爷一直靠国家的低保度日,9月份以较好的考试成绩被**县民族中学录取高中,报名读书半个月后,班主任就叫她叫学费,因她身无分文,又没向老师诉说情况,就含泪离开了学校。**同志及时到学校向校领导反映此事,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减免了学费和每月250元生活费,**同志自己每月另外资助给她250元生活费,圆满的解决了该生的就读问题,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以上只是**同志在扶贫工作中的个例。五年多来,万哥走遍**镇8个村(居)委会,移民贫困村、贫困农户家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万哥就这样,带领工作队及指导员集中宣传国家政策法规以及移民政策121场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3960余人次。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实用技术培训8期达753人次,共组织召开指导员工作培训和座谈会议22次,编写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指导员工作信息157篇,走访群众100多户、参与镇、村委会调解矛盾纠纷58起、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上党课469余人次,积极参与镇、村、小组选举换届工作。为**镇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万哥的关心帮扶下,2014年至2016年**镇实现脱贫344户1558人,板达移民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脱贫攻坚目标。多措并举助力扶贫为切实改变库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落后的实际,万哥充分发挥移民单位后期扶持政策实而多和个人人际脉络广的优势,积极对接上级单位、领导,甚至动用私人关系,积极为企业、亲朋好友帮助移民群众牵线搭桥,解决移民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争取库区更多的项目进入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盘子,争取到了更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用争取到的有限的办公经费帮助镇、村(居)委会、村小组、合作社改善了办公条件,实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年年攀升、年年都有新突破。五年多来,在万哥的努力下,通过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协调争取到各项资金9503.48余万元,其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资金9166.58万元,为镇政府、村委会、村小组、合作社协调办公经费239.75万元、办公设备购置经费38.3万元,各类物资折合资金13.35万元,技能培训费97万元,为困难户解决救助资金3.785万元,实施了拥胜、百峨、那律、那塘、索武、那么等移民新村建设,新建活动室10个、文化广场7个,进村和村内道路12000平方米,修建蓄水池、管道6(个)条,垃圾焚烧炉33个,协调部门发展芒果种植12260亩、参与**县移民局发放渔业养殖网箱1600个、发放鱼苗560万尾,安装路灯225盏,帮助全镇村(居)委会、村小组、合作社配置电脑19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7台、会议桌200套,为两村更换办公大门2道、安装空调2台、为各村委会、村小组撰写各项制度和建制宣传栏60余个,探索产业扶贫路子,带领贫困群众成立2个种养殖合作社。不忘初衷凝聚爱心五年多年,万哥对学生上学困难深有感触,经常说:“再穷也不能不去上学,只有多学知识,才能改变这一代人的命运。”每次进村入户看到有小孩上不了学、就学困难时就会慷慨解囊给上三、五百,鼓励要好好读书。个人长年出资支助南庭、索伍、老标村3个困难户家庭子女3人就学费用、为索伍村贫困户3人解决新农合保费。并积极协调同事、朋友资助贫困户子女就读4人,长期支助困难群众8户。宣传移民政策帮助36名移民子女被录取就读各类职业大中专院校;协助派出单位党员干部与44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名党员帮扶2人,落实44名留守儿童微心愿,为他们每人送去衣服、鞋子、书包,折价合计0.88万元;协助派出单位干部职工出资为**村小学捐赠儿童健康图书19套折价合计0.58万元;协调单位干部职工为那岗村小组6名山瑶失学儿童捐款1万元作为就学补助;通过派出单位协调资金6万元,资助挂钩点53名困难学生;组织移民群众创建网上商务销售平台;协助派出单位在挂钩村小组开展民主化项目建设,在**村小组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0万元,常弄村小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万元,用于改善村组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通过民主化管理的方式来实施项目,两个项共节约资金55万元,除完成规划建设内容外,把节约的资金用于这两个村群众需要其他建设内容,改善了农户庭院亮化、改厕改圈、入户路硬化等工程,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头到尾都体现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和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群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谈到今后工作时,他说到“我是党的干部,做好党安排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服务好群众是我的目标。经过五年多的驻村工作,万哥深深地体会到了精准扶贫全面奔小康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历史性伟大工程,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帮助,不是短短几个月,更不是一两批驻村干部能够做好,要以只争朝夕的思想努力让每个贫困群众都不能掉队。万哥就是这样,扎根**并将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而努力工作,用行动证明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责任。【篇二】**,男,壮族,生于1981年7月,本科文化,200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扶贫办副主任。自全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一句“历史选择了我们,很荣幸!应责无旁贷”。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连续四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导作用,围绕六个精准,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扎根农村摸路子精准出击初显成效2016年,他带着工作队驻村了,格当村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耕地稀少,属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居住汉、苗、彝三种民族367户15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是全县46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之一,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结对帮扶,并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秦书记”。他们一起进村入户,对户、村的脱贫状况逐一进行分析,常常坐在村头、贫困户家里召集群众探索脱贫原因、怎么改变现状等等问题。通过问题为导向系统精准制定《格当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增收、集体经济建设多方向出击。实施陶家垱、街子堡、新寨、砟子门、苏麻弄5个村组村内道路硬化2780米,建设龙哩、街子堡2个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街子堡村小组垃圾处理池。实施未通公路村组道路建设。为及早改变未通公路村组群众出行难问题,修通了哈家口村小组至木央镇苏麻湾村小组断头路1.2公里,启动了哈家口村小组至老寨村小组道路建设,结束苏麻弄、哈家口2个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加大路网建设投入。将格当村委会13个村小组进村道路共16.5公里全部硬化,彻底改变格当村交通状况。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规划重建格当卫生室,提高群众求医的保障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环境,减轻群众负担。实施小曹、大湾、哈家口等村内道路硬化4300米,建设兵州、砟子门、大湾、哈家口等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老寨、兵州、石梯子、小曹等村组垃圾处理池。正在建设小曹小组、大湾小组通村硬化道路8公里及村内道路1万余平方米,建设13个村小组太阳能路灯73盏,不断美化净化农村环境。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实施格当水库灌溉片区机耕路及延伸灌溉沟渠配套项目建设,建设机耕路3600米,修建涵洞11个、三面光灌溉沟渠3400米。投入资金152.5万元建设电力提水工程解决陶家垱、大湾、达浪、苏麻弄、哈家口5个村小组146户618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安居房改造建设工程,在最高检和州人大、州中医院及县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改造了58户贫困户危房,其中统建6户。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扶贫发展的作用。新建老寨、达浪、陶家垱等8个党员活动室及活动场所。组织电焊工、砌筑工、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326人次,取得初劳动技能证书301人。引导致海南、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区务工。以“村委会+农户+土地资源整合入股”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400多人发展增收产业。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2017年1 月,他被调回镇扶贫办担任副主任,**镇被列入脱贫攻坚“先遣团”,计划2017年脱贫出列。作为“先锋战士”的他,努力学习兰考、井冈山等全国优秀脱贫攻坚工作经验,认真研究**镇贫困状况,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岗位。为最真实的掌握贫困现状、存在问题,他用2个月时间走村入户,完成133个村小组、1201户的走访调查。精准识别,组织学习、培训会议30余场,并进村参与贫情分析会议,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战斗在一线。同事们都称他为“工作狂人”,他带领信息录入员,在学校微机房连续奋战20天,每天最多休息6个小时。有两次单位停电了,他抱着自己的电脑,带着信息员去“泡网吧”。完成全镇贫困户信息精准录入及修正。全镇剔除错评户586户2270人,新识别132户438人,脱贫返贫户10户41人,未脱贫266户1221人,最终锁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8户4338人。精准施策,系统精准编制《**县**镇脱贫摘帽工作实施意见》、《力追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镇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镇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建设工作方案》等。实施甘蔗种植、食用菌种植、沃柑、芒果种植及传统种养殖相结合为战略思路,结合扶持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实施3个行政村道路硬化43公里,新改建进村公路或生产道路25条52.5公里、硬化39个村小组村内道路33.29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440公里,新建小水窑521口,全面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新改造5个村小组农村用电问题,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改善;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项目,新安装户户通广播电视3600户,实现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拉通网络光纤线路到3个社区、9个行政村,互联网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一批村卫生室、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篇三】**,男,壮族,生于1980年9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2001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富宁县新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精准扶贫工作。自全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导作用,围绕六个精准,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对党的忠诚和工作的敬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处处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始终坚守了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这一份勤恳,这一份执着,这一份奉献精神,赢得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使新华镇格当贫困行政村成为富宁县精准脱贫的样板行政村。精准识别,明确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贫困宣战的号角,是斩断贫困根源的利刃。它改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为精准滴灌,集中各种资源,对症下药、攻坚克难,因贫施策,因人施策。在全国上下掀起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大会战中,该同志没有退缩,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对历史负责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在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该同志勤学善思,钻研业务,协同各由挂钩领导、驻村干部、扶贫队员组成的工作组,积极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逐村摸清底子、进村入户受理申请,逐户调查,摸底核算,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初评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审批公告的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科学识别建档立卡户1048户4338人,分类管理,做到帮扶对象精准化。同时,该同志督促镇扶贫办挂攻坚作战图,完善档案资料,按照有镇情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单位、有脱贫时限六有的要求,系统精准制定《格当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富宁县新华镇脱贫摘帽工作实施意见》、《力追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争取项目,夯实脱贫基础新华镇地形崎岖,山高坡陡,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实现道路硬化依然是广大群众的最大述求,“要致富,先修路”依然是精准扶贫的工作方向。**同志立足新华镇精准扶贫实际,带领工作人员对各村组急需解决的道路问题进行科学规划,领导编制了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方案,争取项目落地实施,两年来,新华镇共解决的65个村小组村内道路硬化问题,34个村小组通了村组道路,11个村委会通了通村油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6911”考核指标,完成了762间危房改造,解决了762户危房群众的住房问题;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解决了格当、力追两个贫困村1500余人,200余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百家弯、安灯易地搬迁工程,让83户有地质灾害隐患的群众,睡上安稳觉。发展产业,斩断贫困根源新华镇的脱贫的重点在于完善基础设施,难点在于产业发展,持续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当于脱贫之两条腿,瘸了哪一条,都影响脱贫大局。**同志找到贫困问题根源之后,结合新华镇实际,把关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全面细化;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硬件强化和软件提升相结合,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以“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导向,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全力推进那农玉好1000亩沃柑产业科技示范(核心)区建设;推进119亩黑木耳、28亩香菇、28个大棚巴西菇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坡房、上安光、下安光、各甫、那农等热区2000亩芒果基地建设;扶持全镇1048户建档立卡户户均两头生猪养殖,扶持富宁壮翔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4个养牛合作社,那平大发养猪场等4个养猪合作社和羊之缘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强化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进一步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的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敬岗爱业,树立良好干部形象“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这是**同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该同志工作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白天奔波在贫困村协调主抓各项工作,晚上与主要领导、挂钩领导和扶贫办人员商讨一天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志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普通乡镇领导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致富路上书写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群众致富的基石。在**同志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面对新华镇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进,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的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篇四】**,男,壮族,籍贯云南富宁,1992年8月出生,2016年9月到村任职,共青团员,大学本科学历,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现任富宁县**乡里往村委会主任助理。里往贫困行政村距乡政府33公里,位置较偏僻,辖25个村小组608户276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278户1248人,未脱贫5户8人。该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群众主要收入来源靠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他深刻的认识到,脱贫要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他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里往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一、俯下身当好群众“四员”作为一名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立志与乡亲们共同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决定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迈进。他全力当好村委会干部的助手,履职尽责,奔忙于里往村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服务员”,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成绩。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为做到识别“精准”、信息数据“精准”,他与其他同志一样,不论天晴下雨,坚持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宣传政策,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确保精准扶贫动态管理落到实处。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抓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里往村主任助理,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思想培训会,耐心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如何正确认识精准扶贫,解释群众对扶贫工作中的误解和不理解,告诫扶贫不养懒汉、扶贫不是光发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创造了“户户争脱贫,全村要摘帽”的良好氛围。四、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做群众贴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一入党积极分子,他始终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事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村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如今的里往村,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实现了华丽的蜕变,辖区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完成306户危房改造工作。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里往村2016年以来完成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作,争取到整村推进100万元专项资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不断改善,建成村内道路硬化11个村20000余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新建成公共卫生厕所4个、垃圾池焚烧炉8个,安装太阳能路灯42盏,种植业发展强劲,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发展集体经济甘蔗产业50余亩。五、真抓实干出实效在扶贫工作中,他力求精准,认真贯彻工作要求,根据各户实际情况,访贫因、挖穷根,因户精准施策,在帮扶规划上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不搞千篇一律。同时为每一户贫困户建立起扶贫台账,记录帮扶措施和落实情况,让群众认可、做到心中有数。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村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里往村文化基础设施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水路交通不断提升,建成那根罗非鱼养殖码头。辖区25个村小组全部用上10千伏以上动力电,饮水安全有保障,通信网络全覆盖,安全饮水全部得到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担任村主任助理以来,他以不忘初心的执着,深入联系群众,亲力亲为,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管是动员群众建房还是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惠民政策宣传,都尽力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以继续前进的步伐,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以里往村和谐稳定为保障,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各项要求,里往村面貌焕然一新,获得群众了广泛认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