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初探
数学论文之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初探 在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课程的增加,科目难度的增加,所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始变大,慢慢出现两极分化。以前一般来说两极分化出现在初二,但现在时间已经提前,从初一就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而其中,厌学心理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具体到科目,则主要出现在数学和英语。本文主要研究数学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当然,由于笔者的工作范围是在农村,所以研究对象就是农村初中学生。 一、农村初中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的概述 (一)学习浮躁,不能深入地钻研数学。 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 (二)知难而退,却有畏惧心理在作怪。 主要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滞后,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如此种种,直接让不少学生都产生了对数学的厌学情绪,而一旦厌学,学生的数学成绩便会直线下滑,成绩越差越厌学,最后完全放弃数学科的学习。 二、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学习动机,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联,互为因果,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又制约着学习效果。这些厌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低下,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 1、学生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存在差距 学生角色偏差会造成学习上的冲突,很明显,由于某些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因而难于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无法履行中学生角色的义务责任,没有把学习当作每天的必要劳动,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上,离教学要求、家长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 2、学习需要层次较低,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动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对于学习的兴趣处于低的水平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厌学”。 这部分学生当中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心静不下来;第二种是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有些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无力管教,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于溺爱等,而纵容了孩子的文化学习的荒废;第三种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准相对低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以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没有了热情等等。 (二)、脆弱的基础知识,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任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一门课程的保证,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如此;造成初中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问题的结症就在基础知识上,这是因为: 1、原有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 2、低水平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在学习上一般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很多概念、性质都感到很难理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他们一般仅满足于字面的理解,浮于表面,很难达到解释的理解、批判的理解或创造的理解,理解水平末能达到深层次,日积月累,上课就会一知半解或根本就听不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3、基本能力水平较低,学习亦难进入角色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知识的本领,就连一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解题的思维能力都比较低下,对于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难于形成,有些连最基本的解题书写格式都不会写,学习无法进入角色。 4、少数学生不是自愿学习的。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学校里学习完全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多是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太迫切所致,还有少数是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的。这就导致他们大都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来自社区、家庭和学校中不良的风气影响,滋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的教育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 “学生难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通病,原因在于: 1、人和与地利,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由于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我校生源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不言而喻,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偏差,很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自身的素质所决定,对学生学习教育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平时缺少强有力的监管,种种不利的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随意性。 2、价值观的偏向,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等等不良现象,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不健康的学习心理,把学习引入岐途 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和自身产生惰性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往往缺乏主见,看到同伴或周围的同学有些不认真学习,自己也跟着无心向学,抱着随大流的思想,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倾向的产生,给班风、学风建设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难于形成。 (四)、教育教学上的原因 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价值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学又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只有双方协调地进行,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出现厌学,说明在教学中产生了教与学的失调,原因出自哪里是值得深思的。 1、学科教学特点的不当处理,使学科教学缺乏生气 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数学课的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缺乏生动,再则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点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若不注意。一般都显得墨守陈规,如果处理不当,不轻意跨越雷池,课堂就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直至厌学。从调查的结果表明,具有这些心理的学生共有107人,占调查人数的89.2%。 2、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难于招架 目前,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刚起步,在这样背景条件下,由于应试教育所决定,目前的数学教学虽然吸收了现代教学的先进思想,“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教学中的主流。但在任务重、内容难和时间紧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样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会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注意把学生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来教学,没有把握“主导”与“主体” 的关系,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某些学生在学习上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从而增加学习困难,厌学情绪就会酝酿而生。 3、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自我主体意识的**益觉醒和强化,是改革开放时代初中学生思想变化的主要趋向,他们具有强烈的平等、自主交往的意识,虽然他们的这种主体意识还不是等于良好的主体精神,经常不合课堂需要的音符,但他们并不喜欢来自老师或家长对其活动方式的干预,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已的态度和评价。在教学中,不恰当的批评纠正,有时给某些学生产生对学科教师的反感,随之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4、教师能力素质与学生的期望值有距离,也会使学生厌学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修养范例,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影响,随着初中学生理智因素增强,学生对教师各方面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由于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技能及方式、行为性格等不一定满足学生的期望,倘若学生不正确对待,势必损害到教师自身的威信,失去教师应有的人格影响,由此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 三、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的对策 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式,克服上学无用的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只会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才。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又不能持之以恒;并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增加许多阻力,不断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怪责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老师密切配合与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以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3、引导学生逐步体验自我价值 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学生,谁不愿意在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个学生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起自尊。如果老师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难,逐步走向成功。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哪里还要“厌学”的土壤和温床? 4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生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长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实现。一次,作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5、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有一些学校厌学数学学生的比例达到40%左右,而厌学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实践证明,哪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与学生关系正常,特别是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这个教师所教的数学课学生厌学的就少。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 6、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创设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社会调查” 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7、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合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家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及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是防止和纠正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家长应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是比较复杂,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注意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因势力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教育教学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使教学不断创新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学校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力求实现对学生从内到外的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