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中发现法运用的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中发现法运用的研究

地理论文之地理教学中发现法运用的研究 ‎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外都兴起教学改革的浪潮,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二是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发现”、“创造”精神放在非凡重要的地位。因此,注重更新地理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力水平,并由此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效果,是地理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要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采用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提倡的,也是符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所谓发现法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条件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作为一个聪明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去探究人类无限的知识,在创造性的发现活动中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探讨、商榷、深化的特点,以学生间的讨论或实践,进而发现等为主要形式。一、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要求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地理课的非凡性(具较强的综合性、区域性、较大的时空跨度性等),再加上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轻易采取“满堂灌”或“满堂问”‎ 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1.没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主动和被动的不平等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淡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2.教学目标的片面性。由于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虽然能识记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分布等,却不能使学生的能力、爱好等内在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3.教学方法上的强制性。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师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或思考问题的范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没有留下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教师简单把学生的大脑视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把本应生气盎然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一潭死水,地理课的信度、效度得不到有效的体现,甚至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畏难心理的产生。这些弊端的存在,加上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副课”‎ 印象,已严重影响到地理课的课堂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第二,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地理教材改革的要求随着人们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重新审阅和探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已成共识。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最密切的信息交流,教学目标要在这一时空里面集中体现,因而,能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最要害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家也注重到了,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注重联系实际和培养能力,降低了知识难度,拓宽了知识广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精神、地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从“人与地”的关系出发,深化对国情、国力及国策的熟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主导思想,给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它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思维空间,通过“发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判定能力、表述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能在这一时空里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这一点,也正是地理教材改革的要旨之所在。因此,无论从宏观的环境,还是从微观的(教材)要求来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切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方法,是地理课的生命力所在,而发现法教学不失为一种切中要害的好方法。二、发现法教学的特征 发现法教学,其宗旨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探讨、商榷、深化等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主动的知识发现者和探索者,并在这一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把理论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地理课真正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第一,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环境,而不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与发现,去参与知识的获得。发现法教学正是建立在这些思想基础上的。如教材第一单元第四部分“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一般的教学往往利用教师的讲解、器材的演示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学生自己很少能真正地参与其中,更谈不上独立的思考。实际上很难真正感受到“地球的运动”‎ ‎。但假如教师能结合实际,做好以下的设计要求,学生定能深层次地去理解、亲身感受并把握这些内容。A.预备材料:阳光,长竿,干净有光照的一块地方,石块或其他标志物,表,胶带,笔,指南针。B.步骤:1.告诉学生不要直视太阳。2.把一根长竿竖立地插入水平地面,使其与地面成90度角。3.在10分钟内,长竿影子的尖端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猜测一下并要求学生标示出来。4.在10分钟后,检验一下猜测(学生会发现猜测太保守,影子移动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得多)。5、标记出一天不同时刻长竿影子尖端所在的位置,并用胶带在每个标记物上标明时间。C.思考:1.天天竿影大体上遵循什么样的运动方式?2.能否通过加有标记物的影子来判定时刻?3.影子何时最短?何时最长?影子的长短为何会发生变化?4.利用指南针找出影子在长度不同时指的方向,对影子的外形进行连续几周的观察,看它是如何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发现法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就是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想尽办法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求者。为此,教师就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应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发现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与特长的舞台,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就的满足感中积极思维,开拓视野,获得真知。第二,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布鲁纳)。采用发现法教学,就是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等一些非智力因素,以激起学生爱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如教材第一单元《宇宙环境》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利用青少年学生对未知世界布满好奇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①太阳为什么自不同地方上升?②月亮为什么会变形,而且有时白天也发出微光?③为什么少数几个星球 ----行星能在别的星群中运动?④这些现象有没有成因?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⑤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起源于何时?科学基础是什么?熟悉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化的?现状又是如何?太空中还存在别的生命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讨、发现,就会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宇宙的秩序和和谐面前,人类不能不在内心里面发出由衷的赞叹,激起无限的好奇”。     由此可见,发现法教学,要把整个课堂活动设计成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自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问题,在“发现”中学习,并通过这一独有的思维过程,把其中包含着的知识观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效果会大大地改善。第三,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发现法教学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在这一点上也有独到之处。大家知道,地理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的、人文的;中国的、外国的;已知的、未知的;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现实性。因此,地理课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学会运用 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培养地理科学精神。在这种非凡要求面前,在一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讲解、演示、共同练习等手段,将知识内容或观点直接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把握,很难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运用发现法教学,学生通过探讨、商榷、深化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会变得比较深刻,会使全体学生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感,就会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深深地根植于心中,从而能很好地避免传统的教学方法易犯的弊端。第四,强调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要放到一定的知识背景中去理解、把握,绝不能单独死记硬背。地理课作为了解国情、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地理课的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树立这些观点,就要从地理课的特点和独特的思维方法出发,利用发现法教学,着眼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或通过实践,把所要告诉学生的结果隐藏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发现”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办法,把握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形成地理思维能力。例如 %26quot;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各种水体分布及相互转化→补给关系→河流径流变化规律%26quot;的因果关系;“地壳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内外力作用→地貌→地理环境分异”的知识迁移等。再如,懂得了由于地球运动而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一年中所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了解该地区季节递变的规律;了解了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海陆分布大势,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这样的要求与引导,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地强化,学生会学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知识,并且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发现能力同时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发现法教学的操作实施 实施发现法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为突破口,要以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着眼点,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从教和学两方面统筹考虑。第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预备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是能起主导作用的、能为课堂的中心内容服务的),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进行发现法学习提供基础,并对材料进行处理,巧妙设疑(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循序渐进,但又要给学生较充分地表达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发现、归纳出材料中包含的、教师最终想达成的教学目标。例如:教材中第五单元“企业的空间发展”‎ 这一部分内容。假如教师不利用材料、或采用的材料不典型,上课就会枯燥地流于几个条纲、几个知识点,或者较难从深层次上来说明问题。这样既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把握。在这里,教师可给出几个闻名企业,如“青岛海尔”、“万向集团”等的发展材料,结合课本内容,然后设问:①该企业采用了哪种增长战略,或者说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了哪种增长战略?②该企业的空间发展有怎样的特点?③该企业是否有跨国经营活动?假如有,现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④‎ 该企业在国外生产,原因之一是国外生产比国内生产具有优势,其中具有地理特点的优势有哪些?(从资源、劳动力成本、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关税等方面考虑、分析)。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发现、讨论、归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企业的空间发展)而展开,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再中心发言针对以上这些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积极思考和发现的过程。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面前,总是努力表现出一种在给出的材料与将要学的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一些确定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注重让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尽量能做到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疑点。第三,教师做好总结、反馈工作在学生的总结或发言中,必然会涉及到许多信息,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并把学生的观点概要地列出,这些信息是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思想与水平的。这些观点或想法可先由大家一起来讨论、评价,而且最好要学生讲出“他为什么一定、非得、必须这样想或说”,然后教师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或对假设及答案从理论和实际上加以补充与修改,最终作出科学的结论并作出必要的说明。第四,结合地理课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有效地迁移(从实际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际),借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拓展。如教材第二单元第五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部分,结合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在一段时期连续收看天天 14点中心电视台的天气形势预告节目,尤其注重锋面和气旋的活动,试作天气预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把课本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又能从天天都要经历的可能是熟视无睹的天气状况中发现问题得出规律,并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究,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去印证所学的、所把握的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就绝不会仅停留在纯粹的记忆上,必然会源于课本而高于、深于课本。在地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 以上四个过程,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各个环节,可视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其中的原则是让学生以一种发现的心理,真正地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地理教学中,发现法教学不能说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最好的方法,但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该注重的是在运用中要处理好几个问题,才能使其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四、发现法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对矛盾 ‎ 第一,课堂的相对封闭性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的矛盾发现法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但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则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才能达到目的。第二,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达成目标之间的矛盾发现法教学,着重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在基本知识的落实方面可能就会存在着某种欠缺,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能力处理好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是把指导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归纳、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矛盾发现法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排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要害。教师在这里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要让学生这些演员成为活动的主角,并且要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或实践)活动,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最后,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发现法教学是适合地理课进行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把握有关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更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主动思维,成为课堂(或实践)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创导了一种科学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提倡发现法教学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理学在新世纪中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参考资料]: 1.《地理》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2.《地理教学大纲》人教版(试验修订版)3.《新华文摘》2000年第8、10、11期4.《科学是……》苏珊.V.博萨克(加拿大)主编5.《地球的邻居行星》青少年科普经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6.《宇宙的奥秘太空》青少年科普经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7.《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陈时见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