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后进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音乐论文之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后进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理念叙述 现代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成为精英式的教育,基础教育必须是每个儿童享有学习的机会,必须为每个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全面的基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应给予所有的学生公平的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人类所创造的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从小喜欢艺术。 面向每个学生意味着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 回顾现实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好课,但更多的课“形似神离”、“活而欠实”,往往是这样一种课堂现状: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但更多的孩子,或缺乏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沦为听众和观众。好学生把问题解决了,造成“表面积极”、“一切顺利”、“全班都会” 的假象;而真实的状态是,优势学生学会了,得意洋洋,弱势学生或一知半解,或困惑无助、焦急不安,或自得其乐,或虚度时光、浪费生命。 这是我们要的吗?不,当然不是。我们要的是每个学生独特地发展。为此,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历程!”。说的不就是新课标里所阐述的“不同的人在音乐上有不同的发展”吗?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当今,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自主发展”的旗帜下自由地成长着,而那些小部分的弱势学生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呢?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如何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引领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在音乐王国里沉潜往复,为他们创造一片张扬的天空,让他们的生命之河也能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剖析原因 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他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究其原因,弱势学生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兴趣缺乏型 这类学生对音乐兴趣小,缺乏学习原动力,在课堂上上投入的精力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音乐表现力差,或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对音乐课丧失信心。 二、能力差异型 这类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发挥不了自己的强项,或个体的智力水平可能跟不上现在的音乐教育要求,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心理障碍型 这类学生一般较少,个性十分自卑。在音乐课堂上,不敢表现,羞于表现,害怕出错心理使他们安坐于凳子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 不管是哪一类学生,他们听课的注意力比较涣散,由于经常面对一次次打击,赢得的关爱又比较少,因而常常感到压力和苦恼,内心很自卑,久而久之,对音乐课产生恐惧甚至厌恶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些音乐学习中的困难户不是满腔热情的关心和帮助,而是瞧不起或冷落他们,就会进一步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思考与实践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在研究音乐弱势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音乐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本人在工作中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重心下移,走进心灵 ——“让我们成为知心朋友”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弱势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它是教育者真诚的教育情感的流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下移,让我们教师成为弱势学生的知心朋友。当我们与弱势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去“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学生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 1、以情互动,诚心相待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第一次的师生见面、平时接触中的每句话,每一个眼神中尽可能多的传达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之情,善于体会学生当时所处的心态。一味地批评学生,只能使师生关系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有些教师总认为,只有时刻端起“师道尊严”的架子,才能使任何学生“言听即从”,实际是大错特错的,学生表面的顺从,只能加强和掩盖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爱耍小聪明、对一切都表现出不服气,也不爱听我上课的学生。一次,他向我询问一个从未听说过的“ 音乐家”的名字。我坦诚地说不知道,但可以尽力帮助查找。这位学生先是嘲笑了我一番,但我丝毫没有表现出忐忑的情绪。最后,他终于坦白道:“老师,对不起。其实是我为了考验你的诚实而编造了这个名字。”此时,他正以一种略显恐惧而又敬佩的目光注视着我。看我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他,很是意外。从此以后,他变得平和了许多。为了让他能喜欢上音乐课,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在课后闲暇之余,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找他谈话,了解他在想什么,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让他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逐渐同他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在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他就在我们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渐地改变着,进步着,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只有教师具有孩子般的童心,才能真诚地与他们谈心并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弱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倾吐心声。 2、微笑教学,爱心相伴 作为小学生的老师,我深知老师的微笑,不仅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培养学生健康、愉快的心理。老师可以用微笑增强自己的信心,老师还可以用微笑显示青春的活力和朝气,老师可以用微笑调节师生的心理状态,老师可以用微笑协调师生关系,老师可以用微笑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老师可以用微笑让学生与之亲切。既然微笑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尝试呢?因此,我常常带着笑脸与学生上课,让学生觉得轻松,让学生觉得快乐。 在我上音乐课的一个一年级班里,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第一次上音乐课, 她始终不敢正眼看老师,只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看我。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注意她,趁她看我时,对她展示动人的微笑。渐渐地,她有些变化了,几次她都犹豫着想举手,想参与表演。这时,我就给她机会,请她表演,无论表演结果好坏,都对她展示微笑,表扬她。现在,她已经成为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了。 3、利用时间,倾心相处 音乐老师因每周只有两课时的课程安排和学科特点等诸多原因,决定了与学生课内外接触的时间相对比较其他学科的教师较少一些。因此应抓住有限的时间和难得的机会与弱势学生倾心相处,课内为他们创设一个熟悉的、温暖的学习氛围外;还可以在课外和课间和他们一起游戏玩耍,午餐时和他们一起交谈了解他们在其他课堂的学习情况;放学后与他们一起回家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等等。从而,使弱势学生获得情绪安定感,和我们成为交心的朋友。 (二)尊重赏识,激活热情 ——“课堂有你更精彩”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发现,随着音乐知识与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音乐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有时候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那是几个优等生在与教师“互动” ,而学困生们却无所事事。在分组讨论、表演时,他们无话可说,无演可表;在创作活动时,他们无从下手;……偶尔有机会起来发表意见,也是胆颤心惊,语无伦次,在老师的叹息和同学的嘲笑声中尴尬地坐下,你说,下次他还有再举手的勇气吗?而更多的时候,老师们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想在这些学生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学生在“放任自流”中过一节,算一节,逐渐远离群体,永远无法得到发展。这样怎能实现课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呢? 在音乐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更要特别关注弱势学生。中国有句俗话,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的是艺高人胆大。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课堂教学,则是“明知弱势学生不敢为,偏让弱势学生敢为之”。这里所包含的,就不光是教者的艺高胆大了,还有对弱势学生的格外关注,是关爱每一个人成长的思想体现。 1、让学生在“宽容”中提升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弱势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于一切音乐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如在唱歌课上,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五音不全的学生,让他们唱歌确实是强其所难。为此,对于“弱势学生” 我只要求他们能有感情的、完整地把歌唱完,而忽略音准问题;为了让这样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学有所得,在歌曲的分析处理时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唱舞蹈性较强的歌曲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的设计;有的学生具有表演的才能,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提示让他们在课堂即兴表演一段小品等。这些手段不仅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音乐课有了兴趣。 2、让学生在“信任”中展示自我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着眼点与理解就不同,联想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相信每一位学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弱势学生想象创造的个性,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才会有所追求,才能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学生对旋律耳熟能详,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优势学生很快就学回了。可弱势学生唱起歌来却磕磕绊绊,特别是唱到“饥饿寒冷”时语速总是脱节。多唱吧,恐怕学生要趣味索然,于是我干脆把难词抛给弱势学生自己解决:“大家能否做个动作让我明白‘饥饿寒冷’的意思?”教室里热闹开了。大家纷纷举手要求表演,有个别弱势学生想举手又不敢举手。这时,我给了他一个信任的眼神,并请他起来表演。在我信任的目光下,他双手抚肚,口中模仿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形象生动,获得了全班学生的一致认同。有了对词意生动形象的诠释,演唱中的难题被尝到创造乐趣的他们一下子就攻克了。 3、让学生在“赞美”中发展潜能 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是师者应有的素质和任何一个人都必备的素质。尊重每一位学生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位弱势学生。每一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弱势学生的这种需求就更为突出。课堂中他们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即使这些弱势学生答错了,我也先肯定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勤于思考、有勇气。对于成绩不好、纪律较差、智力低下的学生,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其全心全意感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乐趣,尽最大的努力去发现优点,尽可能地避免学生被否定的沮丧感。 有这样的一个男生,平时不做任何作业,厌学厌听,同学讥笑他“上课像个死人,下课是个活人”。在一次课堂需要安静时,我说:“某某同学此时最守纪律,别看他不参加音乐活动,却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我相信,他的音乐能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顿时,该生满面红光,眼睛发亮,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优点。后来经过不断地强化鼓励、赞美,这位同学由厌学到主动去学,同学们也都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蹲下来看孩子,相信每一个学生能行”,课堂上没有被老师遗忘的学生,只有被老师唤醒学习渴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有老师的鼓励,更有同学的掌声,课堂生命的活力,就是这样在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跳跃着、涌动着。 (三)搭建平台,促使成长 ——“成功同样属于你们”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弱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弱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参与学习的机会,甚至完全失去了参与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他们,多给予参与的机会,多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1、降低难度,注重层次 基础音乐教育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对生活的热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要求学生,而是要降低难度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 如三年级的歌曲教学,对于优势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视唱曲谱,然后,教师再检查、指导。但对于弱势学生就不能采用与他们一样的要求,而要进行鼓励,采用整体听唱法来降低歌曲的难度,再用直观教学法引导他们学习新歌。这样,能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 又如在三年级的口琴教学中,我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进展情况,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降低吹奏难度。 第一层次:要求学生会吹前四句。(前四句难度不大,音域主要集中在mi——so之间。) 第二层次:要求学会吹整首曲子。 第三层次:要求在钢琴伴奏下,把曲子吹得较为轻快、活泼。 第四层次:要求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吹出欢快、活泼的旋律。 结果,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四层的要求,有些基础差的弱势学生,至少也能达到第一或第二层次的目标。但我告诉学生,不管你达到了哪一层次,都已经完成了这次吹奏的任务。 2、额外帮助,满足需求 音乐课堂上许多弱势学生在向老师寻求帮助时会感到害怕或难为情,其原因是因为来自同学之间的压力,或是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不愿或不能提供帮助。然而,我们认为:不论是课内或课外,帮助学生是老师最基本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地鼓励弱势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据此提供不同的额外帮助。 当音乐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掌握,倾听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想法,进行个别指导;当他们想不出表演动作时,老师要做“领头羊” ,帮助、带领弱势学生表演。当他们在节奏练习时遇到打不准节奏这样的困难时,老师要耐心示范,指导;当他们在新歌学唱时发生演唱错误情况时,老师要及时帮助指正,反复、耐心地指导。 3、以强扶弱,加强交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门可以清楚地发现许多优势学生总是能很快地把问题解决了,而弱势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动员优势学生与弱势学生交往,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利用“优势学生”来帮助、引导“弱势学生”,加强双方的课内外交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弱势学生,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 如在一次唱歌表演中,一位弱势学生站在舞台上,却始终唱不出歌来,她低着头,脸红红的,两只手不安地扭动着。不管我如何引导、鼓励,她始终难以表演。于是,我想到了“帮唱”这个办法,就是请跟她结对子的优势学生和她一起演唱。在这位优势学生的带领下,她不仅唱得投入,还在演唱时加了自己编的舞蹈动作。看了她的表演,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音乐课堂上优势学生不仅可以帮唱,还可以帮演,帮吹口琴,帮拍节奏,帮写歌词等等。这样就能在优势学生带领、影响下更好的激发弱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弱势学生提高音乐素质。 (四)持之以恒,细水长流 ——“路漫漫愿陪着你们走过” 由于弱势学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反复易犯性,往往花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为此,在教学中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音乐课堂中,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作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对待习惯不良的学生要刚柔相济、良药苦口;要和风细雨、小桥流水;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切忌简单粗暴、武断鲁莽。有时,宽容会给弱势学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 这些弱势学生就像一块块“璞”,需要我们用心去打造成“玉”。对弱势学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他们的进步不可能“火箭式”地一步登天,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只有用爱心去滋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涌动,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港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