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 ‎  自课题开展以来,尤其是我市开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在目前课改中,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推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快乐民主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  一、要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更新观念“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  (一)、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革[案例1]‎ ‎  秘书为经理冲了一杯热茶水忙其他事情去了。等经理要喝茶水时,就是拧不开盖子。经理手下的能人纷纷献策:学物理的说:打不开是热涨冷缩的原因,只要在冷水中放一会即可打开;学化学的说,涂上松动剂就可打开……多种方法都没有结果。一清洁工拿起杯子轻轻地反向拧了一下,取下了盖子。经理问清洁工:你怎么就能想到要反拧。清洁工说:做一件事情如果原来的方向走不通,反过来或许就可以走通!‎ ‎  [案例2]‎ ‎  某班学生照毕业合影,任凭照相人员怎样强调,每次都有同学闭上眼睛,照相员无奈地直摇头,埋怨同学们不听话。该班班长告诉学生:“同学们全部闭上眼睛。”然后他数一、二、三、睁开,并同时让摄影者按下了快门,相片上没有一位同学闭眼!‎ ‎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当一种方法用到极致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逆向思维。当我们把一切都告诉学生,学生学习仍不能积极主动,我们干脆就让他们去告诉我们,当我们觉得作业无论如何都批不完的时候,我们干脆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而去寻找别的途径,这样或许能找到出路。‎ ‎  (二)、其次是观念的改革1、传统单向注入式、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2003年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的培养。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可是,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采取单向注入式、灌输式为主,高高在上、独霸讲台。这样无形中使学生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被动接受学习。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为了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以学为主”的快乐民主高效的课堂。比如:老师在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时,如果老师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尤其是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理论性很强的内容,虽然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理论或观点,但是并不能转化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对于党的基本路线没有感性的认识,便不会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就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及身边的变化进行调查,学生会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和认识。‎ ‎  2、我们是做残缺知识灌输型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师还是智慧开发型教师。‎ ‎  学生知道了是什么,这是低层面的,这是知识型教师达到的教学境界。智慧型教师能够全面而深刻的领会课标和教材,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课标的精神在备课的预设中,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很好地去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由知到情、意、美的自主体验与感悟,进而求得为什么、怎么做,这才是高与好的发展。只有发展到这个层面,课堂教学才有可能绽放精彩。最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  我们要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更新观念,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提升教学境界。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效率”为中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原则,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  二、正视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1、对课标理解不透、培养目标不清晰:一些教师担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会影响教学成绩,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多的关注了知识目标、就知识讲知识,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上仍然没有把“以学生发展”为培养目标。‎ ‎  2、对教学的根本任务理解偏颇:一些教师认为:同样由老师讲授能完成的内容,学生一学,时间就不够了。为使教学改革“两不误”,老师便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有人听课,“开放搞活”;无人听课,“滔滔不绝”。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而教师过多的关注教学案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 ‎  (1)关注度不够。每个学生的学情几乎与教师无关,只顾一味地讲,一味地“完成任务”,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课堂检查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  (2)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思维训练太少,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情感不能很好的提升。‎ ‎  (3)课堂缺乏激情与激励。缺乏有效的唤起手段,很多甚至一大半学生不在状态。‎ ‎  3、对课程资源缺乏创造性的使用:一些教师仍然停留在“教教材”,教材编什么就原原本本讲什么,重视固定结论和规定的任务传授,对教材比较负责任,这就是“以书为本”,从而教师多采用讲授灌输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少会有思维情感的碰撞,学生偏重知识,容易产生高分低能,社会实践能力差,最终导致本学科德育功能的缺失。‎ ‎  4、对“情”、“趣”关注度不够:有的教师提问的一些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教师很少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的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个别教师缺乏组织能力,管教不管导,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  毋庸置疑,“讲授法”‎ 在帮助学生迅速吸纳知识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但是,如果没有领悟和实践的配合,吸纳的知识会很快沉淀、消逝。况且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行囊,而是要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抱着老观念不放,不行;只把教改写在纸上,说在口上更不行。我们要放下架子,从头做起:扎扎实实搞改革,实实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高付出,低回报的误区,真正实现高效减负。‎ ‎  三、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1、思想品德学科“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基本教学结构(总体模式)(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课题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 ‎  (2)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导读指南-----------学生自主学习它是师生共同认标的过程,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导读指南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实现先学后教。具体要求如下:‎ ‎  第一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第二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初步自己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等,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 ‎  (3)组内质疑解疑-------教师观察点拨-----------展示自学成果此环节在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互相讨论、研讨,解除疑惑,遇到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的问题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提出,教师要适当点拨解疑。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组间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小组的讨论、展示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4)探究生活情境-------交流讨论评价-----------拓展延伸总结这是学以致用、检测学习效果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  ①精心设计情境:设计的情境在紧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时事热点实际扩展开来,有层次性、典型性、难易适中、有思维价值,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  ②问题提出后,要先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及解答时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合作探究或教师点拨。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先做后讲。‎ ‎  ③‎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  ④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要整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至少一道本节课知识的综合性练习。此环节既可以让学生动笔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评讲过程中渗透解题技巧;还可以学生的魅力展示为主等方式方法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检测学习效果。总之,要体现出课堂和生活的联系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  2、几点说明:‎ ‎  (1)、习题训练课教学,训练题要精选,要新颖灵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切忌简单重复。教师对学生错误,及时纠正,并对解题的关键进行强调。‎ ‎  (2)、讲评课教学,精心批阅;分析错因;纠正总结;变式训练;反思整理;二次过关;讲方法、讲思路、讲变化,多题归一,融会贯通。‎ ‎  (3)、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全面领会教材意图,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策略,保证教学实效。‎ ‎  (4)、一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含师生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5)、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自学提纲要设计成问题串,对双基内容要当堂检测达标。‎ ‎  (6)、改革学生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7)、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之前必须有高质量自学和独立思考,不允许没有思考的交流,分组要科学,过程要有序,教师要监督、辅助、调控,以保证活动效益。‎ ‎  (8)、教师的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注重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延伸、总结反思和归纳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9)、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上课,并熟练操作,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  (10)、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  (11)、要经常浏览思想品德网站、报刊杂志,搜集和整理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不断丰富充实课程资源,以备上课之需。‎ ‎  (12)、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时事政策,了解我国的国情,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  备注: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实际需要进行编排,或删或添,环节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  (二)方案要简约、思考要缜密、删除无效环节。‎ ‎  为了节约时间,在授课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不要有走程序的思想。在大环节确立之后,小环节要随着课堂的情形随机调整。目前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有的老师,总在无关紧要处逗留、徘徊:恨不能把课文切碎了,嚼细了交给学生,生怕有一处遗漏;而真正切入关键处又不深不透,草草收场。课课如此,学生无收获,老师无进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力避拖泥带水,要学会单刀直入,要注意水到渠成。‎ ‎  (三)尊重学生,不轻易说“不”。‎ ‎  学生主体地位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形成和谐教学氛围的关键,更是学生潜能正常发挥的前提。解放学生之后,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见解主张。当学生各抒己见时,教师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循循善诱地帮学生明辨是非;对于自己一时没有弄清的“见解”,要和蔼可亲的向学生请教,学会做学生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而且能够避免先入为主,轻易否定了学生很有价值的意见。对于教师而言,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机智。让每个站起来发言的同学都带着成功的愉悦坐下,是构建和谐教学氛围的策略,更是在学生心中播下的 ‎“自信”的种子,这颗种子会随着日月的运行慢慢孕育,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不久前,我听过一节课,老师用的是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学生思路异常活跃,答案异彩纷呈。但由于老师的思路欠广,对两个颇有见解的答案轻易否定了。这一举动,不仅错过了一个绝好的生成机会,而且还压制了学生心中刚刚萌发的希望,使课堂黯然失色。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更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作为新型老师,要学会转换角色,懂得教学相长,这样才会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珍宝;也不至于在浅层次的问答中消磨时光。‎ ‎  (四)充分民主、相信学生、大胆放权。‎ ‎  看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到位,关键要看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不少老师误把“启发式”理解为“问答式”,认为师生一问一答便是“启发”;也有不少老师把小组讨论定为“启发式”,只要一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实了。且不管学生是否受益,也不管学生是否进入思维状态,“你不会我会,你不举手我说”,答案不正确由老师订正,回答不完整由老师补充。教师高高在上,大权独揽;学生低首心折,唯命是从。如此包办代替的结果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收获甚少。因此要效率就要充分民主,大胆放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去领悟,去创造……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尝到梨子的滋味,获得终身受益的本领。‎ ‎  (五)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青少年好胜心强,喜欢超越他人。这是一种自尊,也是一种成功的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心态,使之转化成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比发现,比深思,比专注,比效率……让他们在比中,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成功快感。通过比达到加快课堂节凑,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  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多读、多思、多做、多写。‎ ‎  1、多读---要加强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积累知识、更新观念。‎ ‎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文章,以问题为中心,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并设计行动方案,进一步把课题向深入发展。‎ ‎  2、多思---对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再加工。‎ ‎  (1)要从理论的高度去论证、去解决“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  (2)在交流中加工:首先需要加强课题组内部的交流,还需要加强课题组与本校领导、其他教师的交流,或利用网络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只有在不断交流、不断碰撞中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  (3)在反思中加工:要注重案例的剖析和研究;增强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再现教学过程,提升反思水平;实施学生反馈、拓宽反思渠道等3、多做---在实践中孕育理念、在实践中体验快乐。‎ ‎  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我们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道德感、敢于尝试、善于学习才会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克服困难、披荆斩棘、在参与奉献中体验快乐。‎ ‎  4、多写---笔耕不辍寻规律、学用结合勤总结及时记录教学成功之处、教学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教学的再设计等,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提炼归纳,撰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反思札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 ‎  总之,让我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利用好课题研究这个平台,这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