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如何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其他论文之如何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一)为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 1.备基础 这个基础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方法与能力基础、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也包括教师相关方面的相对基础,前者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后者则强调教师要了解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方可做到师生双方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高效的沟通。 2.备方法 这里所说的备方法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广泛、通透的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彻底深刻的发掘,才能彻底明了这个内容到底在借助哪些知识载体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提高哪方面的认识、进行哪方面的熏陶,从而敲定本节内容的生长点,找到教法和学法的落脚点。 在选择教法和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把握这样几个关键词语:“方法”、“使用”、“效果”、“目的”。 有些教师对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原则并不做深入探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快节奏,而到做公开课时便为了选择教法而选择教法,但由于对其应用和把握没有充分积累和深刻理解,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简单堆砌。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自然难以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学效果难如所愿,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所导致的肤浅。其二就是由于教师在选择教法上没把握好“方法”、“使用”、“效果”、“目的”几个词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效果”是近的,“目的”是远的,近的达不到远的就是空中楼阁;“方法”“使用”的好,自然“效果”就好,“效果”好“目的”就容易达到。 3.备设计 在透彻地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并做好相关方法的准备后,就要进行教学设计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把握好三点: ⑴ 不要一成不变的设计。 在过去的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过多地关注自己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果怎样,却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的学习方法、能力、品质、精神、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亟待发展、完善、提升的地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往往又只能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和被发掘出来,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不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有人说教学设计宜粗不宜细,因为有很多事情只有在课堂上才会凸显出来,再详细的准备也会有预料不到的事情;相反,也有人认为设计要尽可能的详尽,考虑周全才不至于到课堂上始料未及。 事实上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才是最佳方案。备课时,可以将教学设计的线条设计得粗一些,但对很多因人、因班而异的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却必须是备课时的重要一环,我们不排除无论怎样详尽都有准备不到的方面,所以对这些突发问题的处理就能恰当准确地反映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机智(这是教师综合、灵活运用深化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也是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反映)。 ⑵ 把握好设计原则,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只有对新事物认知充分了,才会产生情感和兴趣,也就有可能通过意志来调控行为,使之不断进行下去,也就是常说的“知、情、意、行”。很多时候教师觉得尽力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就在于我们在‘知’的环节做得不够,往往是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到量的时候我们就把结果给出来了,量的积累不够自然难以发生质的飞跃,体验不够也就很难产生兴趣,这种积累和体验是做多少习题都难以填补的,这是我们在新理念下备课时最应该予以注意的地方。 ⑶ 弄清楚“是什么” 和“ 为什么”的关系。 也就是必须明确此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旨在借助哪些内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习惯、品质、精神等;在此前提下所进行的设计“是什么”,旨在通过一个恰当的方式有效地达到前面所提到的目的;与此同时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设计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它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体验和积累、提供哪些必要的信息和条件、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和提升等。 4.备反思 说起反思,人们很自然就会想起“教后记”,这似乎是上课之后的一个环节。其实不然,“反思性教学”告诉我们,反思包括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教学设计之后就要进行反思,这是建立在已有教学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对设计进行质疑、批判、审视,以保证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实践中反思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随机处理和调整;实践后反思是指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以后进行继承或避免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种反思事实上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备基础、备方法,相互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目的一致。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反思性教学,提倡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这和操作性教学及经验型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值,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察觉、调整并对未来的教学行动有所指导,反思便成为备课中的一个必须环节。是否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较高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策略也将是一名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标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