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论文之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 ‎【摘要】 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把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数学。①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做”的欲望;②布设空白时空,开辟“思”的通道;③搭建操作平台,参与“做”过程。【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践 探索 交流The own experience,lets the student“in holds does studies”Lin Zhaonan【Abstract】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must always the finder who,the researcher and the seeker regards as the student the knowledge,turns the teaching process guides the student to carry on“discovered again,creates again”the process,lets the student“make”mathematics in the learning activity. ①Supposes the question situation skillfully,the stimulation“does”the desire;②The build blank space and time,the opening“thinks”channel;③The build service platform,the participation“makes”the process.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Exchange《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阐述了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做数学”,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把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数学。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做”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种。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旦学生形成磁场,便可激发学习动机,思维的涟漪,此起彼伏,学生潜在的学习情绪自然爆发。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善于创设“新、奇、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参与“做”的欲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的小车,小车不动了。接着改乘椭圆形的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有点心惊胆战的。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师适时提问: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不行,椭圆形是没有棱没有角的,为什么也不行?圆形的小轮子行车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种富有情趣的动画场面,让学生形成了“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做”的兴趣。2.布设空白时空,开辟“思”的通道  数学家克来因曾极力提倡: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教学巧设空白正是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遂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例如某师在教学《拼图游戏》一节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师:两个同样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能拼成长方形吗?生:当然能!师:3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长方形吗?生:能拼成一个长3宽1的长方形。师:4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生:可以拼成两种长方形。师:大胆猜想一下:12个呢?20个呢?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有联系吗?生: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也就越多。师:惊讶,迟疑。(约停2分多钟,有学生若有所悟的叫起来。)生:不对!7个小正方形只能拼出一种长方形啊!11个也是啊!……对于上述片断,如果在学生出错后立即给予指正,学生的思维便不会继续深入,他们的认识也不会如此深刻!正是那短短的2分钟的宁静,让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同时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3.搭建操作平台,参与“做”过程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摸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并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和再创造的策略。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材料(实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一条线,一些小棒,一些小正方体,一些水果图片,玩具图形)上课后,提问:你能把这些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吗?(平均分成多少份不规定)平均分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这样,教师创造性地重组教材,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有的可能会把一个物体、一个长(正)方形纸、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等进行平均分,并且平均分成的份数也各不相同,表示的份数也各不一样,因而得到的分数也各不一样。让每个学生参与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既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可见,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