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新乐教”推动学校音乐课程改革
音乐论文之“新乐教”推动学校音乐课程改革 ——薄弱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 一、研究来源 涪陵城区第五小学是重庆市远郊区一所薄弱小学。在贯彻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行音乐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针对现有的办 学环境和薄弱条件,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执行国家规定的音乐课 程外,开发了“新乐教”校本课程。 “新乐教”源于古代春秋孔子的“六艺”,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孔子的“六艺”课程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乐”指 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涪陵城区五校的领导、教师们学习认识到,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优良成分和巨大现代价 值,对于我国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 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把学校和教师定位在遵循、执行 课程的角色上,形成了教师固守知识和教材与课程,使课程内容、形态、 结构静止、封闭,教师一直采用单一化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在新一轮 课程改革中,涪陵城区五校教师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动性,自主创新,汲 取孔子教育思想的有益内核,改造传统的“旧乐教”教材,构建了适应 当代学校的“新乐教”校本课程。 “新乐教”课程将器乐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基本内容,通 过器乐教学达到育人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音乐 素养,提高音乐兴趣,培养音乐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个性协 调发展。 二、“新乐教”的基本理念 1、提高认识,实现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教育家 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和人道精神 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以上表述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 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 音乐家的可能)。“新乐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普及器乐教学,推动学 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实现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陶冶学生心 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独特艺术教育作用。 2、利用本校音乐教育优势,开发“新乐教”。 涪陵城区五校校园艺术氛围浓厚,音乐专业教师有 6 人, 爱好乐器的教师较多,2000 年,学校组建了教师小型管乐队,经常开展 器乐演奏活动,在辖区内有较广泛的影响。学校教育条件差、底子薄, 多年生源只有三、四百人。学生中,工人子女占约 20%,纯居民子女约 29%,农民工子女(棒棒军)占 50%,同辈群体留守儿童、外地流动儿 童就读多,性格孤独,学生生源不占任何优势,学生家庭条件也较差。 新课程改革初期,家长和学生都期望学校能将少数人参与的音乐兴趣活 动小组变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器乐学习活动。为此,涪陵城区五校领 导和教师转变观念,抓住本校音乐学科的强项优势 2004 年春,学校积 极探索器乐教学课程开发思路,确立课题,制定方案,变音乐兴趣课程 为“新乐教”校本课程,变学校、教师、学生适应课程为课程适应学校 师生,打破了音乐学习的神秘论,开创了在校学生人人爱音乐,人人学 乐器的新局面。 3、以“启智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施 “新乐教”。 法国教育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 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这种表述说明音乐具有启迪智慧,对 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巨大价值、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 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宣称:“任何一个发育正常并经常接触 音乐的人都能巧妙地处理音调、节奏和音色,并能以某些技巧参与到包 括作曲、唱歌或演奏乐器在内的音乐活动中去。” 涪陵城区五校教师崇 尚理论,遵循音乐教育规律,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 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开发研究“新乐教”课程 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发展,创建“新乐教”特 色学校。 三、“新乐教”课程的架构与准备 1、“新乐教”课程目标的构建 “新乐教”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而设置的。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 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实施“三会教育”,即:会一种器乐演奏;会正确演 唱歌曲;会欣赏音乐作品。 2、“新乐教”课程内容的设计 构建器乐教学课程计划,实施有目的、有系统的“新乐教” 课程。学生分年级编班,轮流使用乐器,每种乐器有两个不同年级班的 学生学习,资源使用率达 100%。在 3-6 年级开设民乐类(琵琶、扬琴、、 古筝、二胡等)、管乐类(长号、小号、萨克斯等),以及竖笛、口琴共 计 18种乐器的课程,如琵琶演奏《金蛇狂舞》,二胡演奏《彩云追月》, 古筝演奏《高山流水》,管乐演奏《迎宾曲》等各类乐器演奏作品共三 十余首。3-4 年级学生首先学习古筝、琵琶、扬琴、二胡等,5-6 年级 除了学习民乐器,还增加了长号、小号、萨克斯等管乐类器乐的学习。 每周下午两节课的器乐学习,使学校的平民儿童、农民工子女不交纳任 何费用,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参与学习。 3、“新乐教”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根据“新乐教”课程的需要,立足校本培养适应教学 的师资。首先,加强教师行动研究,包括音乐学科、文化学科在内的所 有教师,把“新乐教”活动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不断反思教学行为, 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究乐器的表现功能、演奏性能、音色 特点,找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其次,学校要求各学科 教师人人学会一种乐器,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轮训,利用无限的教学时 间,如:早晨、中午、下午预备课时间练习,业余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再次,教师之间结队学乐器,同伴互助,彼此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四,依托高等艺术院校,借助专业团体力量, 实行专业引领,听取专题学术报告,专家到教学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 备课、听课、评课,提高其教学研究能力。 4、“新乐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改善学校音乐教 育条件,为实施“新乐教”课程奠定物质基础。为实施“新乐教”,学 校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求得社会各界、社区赞助,购置了二胡、琵琶、 扬琴、竖笛、小提琴、铜管乐等 18 类 480 多件器乐,设置器乐教学室 12间。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有利条件,拓展“新乐教”社区资源。如:社 区定时为“新乐教”展演提供场地;居委会办事处提供资金购置部分乐 器;社区“新乐教”指导老师支援课程(师院音乐系教师)进入学校执 教;歌舞团退休人员进校执教;学生家长赞助音响设备等。 挖掘乡土音乐素材,充实“新乐教”内容。如歌曲《五里 滩》、《捎坛榨菜表情怀》等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给“新乐教”课程 的后期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四、“新乐教”的实践探索与效果 1、“新乐教”给音乐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新乐教”课程融入师生的知识、兴趣、爱好、情感、态 度、教学特色,将学生和教师某些直接经验列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间 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学生学器乐不仅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还 给学生在文化学习和生活上增添了信心和乐趣,在器乐演奏获得成功的 欢乐和美的享受,着力突出音乐教育特征,体现了新乐教课程鲜明的人 文内涵。 “新乐教”课程开发方向其一是器乐进课堂,以器乐教学 为龙头推动艺术教育;其二,自制简单器乐(动手实践);其三,积累 “口袋课程”和挖掘本土文化精华(巴国文化、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 文站、易文化、榨菜文化),突出“新乐教”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实效性、创新性。 在“新乐教”实践中,教师面临种种困难,尤其是器乐基 础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师既要教学生识谱,又要演示奏法技巧。教师苦 苦探索器乐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新乐教”效率。如:3、4 年级学扬 琴,乐曲中出现复杂的节奏:xxx x·x,教师首先重点提出讲解、试 奏,学生反复体会时值长短,然后自己体验试奏,教师给学生分别指导, 甚至对少数学生手把手地教。教师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改变了过去传统 的“你奏一句,我学一句”的方法,在“新乐教”中设计了:讲解与示 范结合法、学生自主练习法、个别指导法、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等多种 方法。演奏曲目与国家审定的湘版课标教材内容结合,如选用:《小乐 器讲故事》等音乐作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既注重学生的音乐经验 积累,又有力地推动学校音乐课程改革。 2、“新乐教”为学生发展架起理想的桥梁 “新乐教”校本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生音乐素养 和技能普遍提高,例如:从 5-6 年级琵琶组中期音乐素质与演奏技能检 测表中得知,18 位学生“乐理知识”A 等 7 人,B 等 7人,C等 4 人;“演 奏技能”A 等 7 人,B 等 9 人,C等 2 人; “综合评价”A 等 7 人,B 等 9 人,C 等 2 人,与初期检测结果比较,学生音乐素质与演奏技能提高 30%。学生乐学爱校,学习音乐的兴趣普遍高涨,如:五年级 54 位学 生中期非智力因素问卷调查表中,设计的问题“你认为实施‘新乐教’ 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作答“有”A 等 54 人;“你有学习器乐方面的 兴趣和爱好吗?”,作答“有”A 等 53 人。全体学生学习器乐演奏与欣 赏,普及率达 100%;70%的学生能随时出场演奏表演;增进了学生对 音乐艺术热爱的感情,情操得到陶冶,音乐智能得到发展。如:3-6 年 级部分学生能创编简单儿歌《快乐校园》、《小羊》等并自己演奏;自制 简单打击乐器双响筒等。 3、“新乐教”为教师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新乐教”校本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音乐技 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对薄弱学校的教师而言, 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五校的教师树立新观念,在音乐教学技能教 学研究水平上下了工夫,成为学生学习器乐是促进者,器乐教学的研究 者,成为能融通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 助引导、反思、合作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履的习惯和品质, 将内化的观点表现为乐教活动中的创新行为,用专业眼光去审视,用专 业素养去实践。“新乐教”是在以新人文教育理论和 “多元智能理论” 为指导下的实践与研究,五校教师尊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注重理论与 实践关系的重建,自觉学习吸收先进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 乐教活动之中。人人会演奏一件以上的乐器,提高了音乐素养,完善了 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逐步实现从一般教师——教书匠——研究者—— 教育家的专业化发展。 4、“新乐教”为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操作经 验 “新乐教”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教育主 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三者形成合力,把乐教与学生日常音乐课堂、校外 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内容选择、教学要求、教材编排、过程、环节 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整齐划一,为乐器教学留有足够的接口 和创造余地,引导学生了解民乐类、管乐类乐器的相互联系,如民乐中 的弹拨类、管乐中的吹管类,同类乐器采用探究、交互式和多种形式交 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共享实践成果。 在课程管理上,“新乐教”校本课程纳入国家课程计划,艺 术课类训练学习、时间排入课表,学生根据喜爱的乐器类别,自主选择 一件乐器,针对不同年龄、年级层次和个性差异编班,轮流使用乐器进 行训练,达到物劲其用,人尽其才。在评价机制上,期末有学生发展性 评价,如自奏、自演、互评、师生评、家长评等。教师评价,包括音乐 专业素养,器乐演奏水平,“新乐教“教学效果考评及奖惩等。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新乐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带来了蓬勃 发展的生机,使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在校生源由三年前的三百多人 扩涨到了一千多人,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社会、家长评价满意度高,实 验成绩显著,推动了薄弱学校课程改革,使学校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 有效率。 2、“新乐教”课程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结构的充实。“新乐 教”课程,涉及 18 类器乐,学校各学科教师均能独立承担一件以上器 乐教学,教师管乐队能随时出场展演。“新乐教”带动了各个学科校本 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音乐教育的公平化和学 生发展的均衡性。器乐教学走向每位学生是可能的。实施“新乐教”校 本课程,有力地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良好 的音乐学习机会,并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新乐教”校本课程在一所薄弱学校初步获得理想的研究效果,这 来源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服务学生,服务社区的教育理念,来源于教师的 无私奉献和进取精神,来源于教师不断学习与勇于实践的求真务实的科 学态度,我们希望更多的“薄弱”学校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子,在 音乐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4、问题讨论:对不同程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大群体学生的 器乐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适应个性化学生的发展研究,还不够;对 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不够深;“新乐教”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 高。 参考文献: 1.《多元智力的教与学的策略》 (美)·坎贝尔(Kampbe LL,L.)、坎贝尔(Kampbe LL,B.)、迪金森(Dickinson,D·)著,霍力 岩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1 月出版 2.《校本课程论》钟启泉、王斌华著 上海教育 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出版 3.《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1 年 7月出版 “新乐教”校本课程的研究得到了重庆市教科院音乐教研 员潘光玲老师的关心与指导。谨此感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