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红情绿意,追寻教育的本真
其他论文之红情绿意,追寻教育的本真 老子曰:“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育之道,道在自然。时下,在中高考教育的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教育之路何去何从,广大教育者陷入迷茫之中。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把希望建立在教育体制的变革上,或者具体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教育,应是人类幸福的解放。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重建教育价值观念,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 一、教育之路,尊重、放手 卢梭曾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自己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别去做。”这话不敢说是真理,但它发人深省。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者,是不是做得过多了呢?孩子们常常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是为了教育者的目标而奋斗。倘若如此,“做”还不如“什么也别去做”。 当学生一心向学时,教学是项艰辛的挑战;当学生无心向学时,教会他们就成了不可胜任的任务。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自主学会的,并不是教师教会的。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认真读书,除非他自已愿意那么做。所以,我们总是希望在强化课堂纪律、强调如何让学生遵守规矩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微不足道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自我教育。”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角色有良好的定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搭建精彩的舞台,教学就会出现良好的效果。2011年,我校初一全面推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以学案导学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不教成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佛经里说:“放下执着,就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成为菩萨;放下妄念,成为佛”。这对我们教育教学是有重要启迪作用的。教育者要学会放手,放下传统固守的教学模式,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放手,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获得的收获,比你期望的要多得多。 冰心说:“让学生像野花一样生长”。教育事业如心灵芬芳,她就像一朵盛开的玫瑰一样,是不需要布道的。而芬芳就是她的布道。 二、教育之本,心灵感应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教育的本质是“以心灵感应心灵”过程。 1、教育,应当回归心灵深处 肖川教授说:“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到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教育价值最完美的体现。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片片势良好的庄稼地里,难免会长出几颗杂草;我们的学生在自主发展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不良品行。要想铲除庄稼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品行,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愚以为,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用教育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爱、感恩和温情的种子,用优秀的品行引导不良的品行。 教育,应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学生的精神能量。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其实,幸福的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能感受多少。 2、教育,应是心与心的感应 教育应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的碰撞和感应中获得成长。教师应该首先打开心门,用一种温暖平和,让孩子感受到“阳光”。姣姣半期考试作弊,被我亲自捉拿归案之后愧疚万分,追悔不已,甚至食之无味,也无法安然入睡。在姣姣倍受悔恨的煎熬之后,我平和地和她面对面地坐下来,听她倾诉她这两天心里经历的痛苦过程,我拍着她的肩膀告诉她:“ 人都是在错误中长大,在挫折中变得聪明的。”我的理解和引导让姣姣打开心结,她激动地抱住我又哭又笑。有时候,犯错误的学生也需要我们去关心理解她们。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不是为了去开脱她们的错误行为,而是要帮助她们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能力,教师关键是要学会如何给学生一个深刻认识错误且改过自新的机会。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班主任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让孩子们知道她们能够爱并且被爱着。何江是我班的“顽主”,他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头痛不已。但就这个“劣根性”的孩子,因违反大课间纪律,被班级罚跑十圈。我陪着他坚持跑完十圈时,孩子被感动得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也不相信就这一次教育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但我知道至少让孩子知道我真的在乎他,他也不会让我太失望。 “黑暗是无法驱逐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一米阳光投影进来。”把我们的精神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三、教育之末,唤醒巨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2年,是我校实施“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学校确立以“美的教育”作为学校主题,“追求美的教育,成就美好未来” 。 用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力量,按照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教育本身的美,使教育活动从学生到教师、从课堂到课外、从管理到环境等一切都是美的,走进教育就是走进了美,学生在美感愉悦与精神自由中学习与成长,教师在追求境界与成就中享受幸福,学生、老师和学校在共荣中体现完美,成就未来。 英国教育家托尼。布赞说:“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在教育学上,“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得到大量的实践证实。我校举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大课间、拉练、师生海量阅读、每天一练、每周一歌、校园艺术团、书法过级等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学校有意识地将某个领域假定为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培养、训练,最终目的就是使之成为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在学校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绘画、手工制品、才艺展示……让我校学生的才智光芒四射,激发学生们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教育家孙云晓说:“素质教育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获得成功。” 严杰校长说:“我们虽然不能穷尽教育,但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教育”在学校的墙壁和走廊上,还张贴出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的标语,这些标语就像一支支火炬点燃师生心中的熊熊烈火,凝聚全体柳湖师生的意志。“美的教育”如沐春风,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滋润师生的心田。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 所以,一切教育的起点,都要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教师唯一的事情,就是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呼吁:让我们共同行走在回归教育本真的路上,让我们学会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查看更多